1.操作人員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方準進行操作,操作者應熟悉本機的性能、結構等,并要遵守安全和交接班制度。
2.開爐前準備
(1)先檢查儀表、電器、風扇、電動葫蘆及接地,必須齊全、靈敏、可靠。再檢查滲碳爐罐是否有裂紋或燒壞的地方。
(2)清除爐罐灰塵及爐渣,保持清潔,檢查爐罐口石棉圈,必須完好砂封槽的砂子必須充足。
(3)檢查油泵,加足油量,保證各轉動部分潤滑。
(4)備足煤油,準備好工夾具,穿戴好保護用品。
3.啟動爐子
(1)爐子各部位經檢查確實無誤后,合閘送電升溫。
(2)60千瓦以下的井式氣體滲碳爐,可一直升溫到工作溫度,105千瓦井式氣體滲碳爐,當溫度達到400℃和800℃時,分別保溫一小時后一直升到工作溫度,其他容量的爐子視具體情況而定。
(3)為了保證上下區域滲碳效果一致,一般上下區域溫差不得超過5-10℃。
(4)根據特要測定爐子溫度,當溫度高于750℃時,開始爐罐滲碳,煤油滴量為每分鐘100-140滴,保護氣為每小時0.5m2,送氣后點燃廢氣,爐罐滲碳3h-4h。
(5)爐罐滲碳后可裝入零件,裝入爐內之工件表面應干凈,無油跡臟物或嚴重銹物。
(6)裝入的零件數量不應超出規定數量太多或太少,并力求使氣體能均勻地循環。
(7)滲碳時,爐內壓力應為20-60mm水銀柱,同時需要注意煤油滴量與嘗護氣體流量不得過多或過少
(8)每爐正常工作2h-3h后,取廢氣分析其化學成份,其含量應符合以下規定:
成份 |
CO |
C02 |
02 |
H2 |
CnH2n |
CnH2n+2 |
其余 |
含量% |
10~20 |
0.1~1 |
0.2~0.8 |
3.0~4.5 |
<0.8 |
4~15 |
N2 |
(9)滲碳結束前一小時取出試樣,作金相試驗分析,確定降溫時間,當爐溫降到870~900℃時,停止供氣并出爐.
(10)退火零件出爐后,在冷卻坑中進行冷卻,步驟是:零件滲碳,出爐后淬火時,當零件到達油面時應慢,進入油槽要快。
4.停爐
停爐時切斷電阻絲電源,使溫度降到室溫,當溫度降到600℃時,可關閉風扇電機,斷開電源。
注意事項:
(1)注意觀察儀表,電器設備工作情況;注意廢氣成份、油量、溫度及廢氣口火苗顏色。
(2)爐溫在750℃以下時,禁止送入保護氣體,以防發生爆炸。
(3)注意爐子密封性(特別是風扇軸轉動部位是否漏氣)消除漏氣。
5.冷卻并操作注意事項(退火工藝)
(1)將出爐零件吊入冷卻井,加蓋封好,并送入保護氣體冷卻井各部份保證無漏氣。
(2)當零件放入冷卻井后,溫度降到600℃時,停止供給保護氣體,溫度在400℃以上時嚴禁嚴啟井蓋,以免爆炸。
(3)零件在冷卻井內冷卻時間不得少于3h。
上一篇:井式回火爐安全操作規程
下一篇:中頻感應爐安全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