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重慶市從機構和制度建設入手,變革監管方式,建立起一整套長效機制,成果相當明顯,去年全市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管理水平較上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
重慶市是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建設任務非常繁忙,而擁有4000多家施工企業,150萬從業人員的建筑業,安全生產工作基礎又比較薄弱。面對嚴峻的形勢,該市建委提出,一定要把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優秀干部調到安全生產第一線。2003年,將市安全總站從市安全質監總站分離出來單獨設置,編制30人,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目前全市42個區縣建委全部明確了安全監督機構并配備了相應的專職監管人員;50%的區縣成了專門的安監站。今年,該市建委還把尚未配置專門機構和相應數量的專職監管人員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考核范圍。與此同時,該市相繼完善了安全例會、安全督查、情況通報、應急救援、施工現場觀摩、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等六項制度。
對于大檢查這個長期以來沿用的主要監管方式,該市進行大膽改革,從告知性的檢查轉變為巡查、暗訪,并采用及時曝光、全市通報和行政處罰的方式。通過曝光一批、處罰一批,達到震懾和促進作用。去年下半年以來,嘗試每月對11個區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進行巡查、暗訪,嚴格打分考核,依次排名,并形成每月通報制度。此舉引起了市長的高度重視,已經納入每月市政府市容環境衛生長效目標考核與通報的內容。目前,各區對通報結果的處理是:本地區差的工地被通報一次,建委主任向區里作書面檢查;通報兩次,建委集體作書面檢查;通報三次,分管主任辭職。(梁惠成)
。ㄕ裕骸吨袊踩a報》2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