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諸多原因所致,安全生產中的隱患總是存在。業內人士每當提起抓安全生產時均有防不勝防,如履薄冰之感。怎樣才能擺脫這一被動局面?對此,鎮海供電局進行積極的有效探索。該局自2000年10月至今,花了兩年多的功夫,對全局的安全進行了高標準、嚴要求的全面"體檢",即安全性評價,并對查出來的薄弱環節與主要問題進行了"開刀"醫治,至今已完成全局整改95.3%,夯實了安全基礎,使全局安全步入了可控管理,即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嚴查細做 全面體檢
2000年10月,在市電業局的支持下,該局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安全性評價工作。由于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時間緊,工作量大,既要查實做細,又要對查出的隱患"開刀"醫治,難度大,大家心里頗有疑慮。該局領導針對開展安全性評價中部分干群的思想問題,對癥采取了舉措,引導安全性評價步步深入。歸納起來就是"一表"、"雙負"、"三落實"、"四級查評":"一表"就是局里編制了讓基層可操作的設備自查表,基層各部門、班組,按局下發的分專業《安全性評價表》的標準、項目要求進行查評;"雙負"就是層層分解落實查評責任制,分工到人,確定逐級負責、雙向互動的負責方式,形成部門、班組、個人責任鏈,使安全性評價工作的好壞真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三落實"就是管理部門、專業查評小組、基層任務分別落實。局里成立了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負責具體實施,開展全局安全性評價工作。基層各部門、班組負責人結合實際落實各自職責,按照"安全性評價表"查評要求,完成自查任務。局里按專業成立三個專業查評小組,擔負對基層各個部門、班組的查評與指導;"四級查評"就是班組、部門、專業小組查評與市安全性評價小組專家進行按責查評,逐級歸納查出的存在問題,提出整改報告。經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查、反復查評,到2001年底全局共查出存在問題383個,其中屬重要問題的78個。
邊整邊改 滾動推進
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有對癥下藥,疏通脈絡,去瘀化積,機體才能健康。抓安全也是這樣,摸清安全家底后,及時對癥"開刀"醫治,才能夯實安全基礎。為此,兩年來,該局把安全性評價后的整改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對查出的問題逐項逐條排隊,然后分門別類,落實責任。相關部門各自列出整改明細進度表,組織力量,抓好落實。
為確保整改的質量與整改有條不紊展開,該局整改采取滾動方式推進,邊整改,邊深查,把查出來的問題,不斷納入整改程序,限期改進。整改采取消號制。有關部門堅持按局制訂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嚴格檢查,合格的消號,以確保質量。局里確定全年安全目標和安全工作要點,局長與部門安全責任人簽訂了安全目標責任書后,各部門、班組也與職工逐個簽訂好安全目標責任書。使安全責任層層傳遞,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還制訂并實行了按責任大小的安全經濟考核實施要求,有效地發揮了安全保證系統的作用。另外,除抓好對安全重點人(即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分批分期專項培訓外,還強化從事施工作業的職工培訓。據統計,全局已累計安全專項培訓近千人次,從而使反違章力度得到了加強。局安全稽查小組在施工作業開始工作之際就到達現場。近年來現場督查從未停止過,尤其是2003年,該局投資1億余元,項目施工面之廣,工程量之大前所未有,局安全稽查小組堅持深入生產班組各現場施工點,進行認真督查,與班組一起探討解決施工現場錯綜復雜的安全措施如何完善、實施的問題。另外還廣泛發動職工參與《安全管理紀錄簿冊質量》勞動競賽,以提高全局安全工作的質量與簿冊紀錄標準化、規范化,使之達到"凡事有據可查"。落實了上述這些措施,促進了軟硬件整改既快又好。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全局已完成整改存在問題376個,整改完成率為98.2%。在全市率先基本完成安全性評價與整改。
功到事成 成效喜人
該局通過全面的安全性評價,摸清了安全家底,整治了存在的問題,夯實了安全基礎,同時還建立了系列的標準化、規范化安全管理措施,使全局安全管理更科學、有效。
安全性評價工作是依據評價標準和查評依據有步驟、有系統進行的,安全性評價標準和查評依據涉及的范圍廣又深。該局抓住開展安全性評價這一良機,就有關標準、規范、規程等,對職工進行全面教育與培訓。使現場職工熟悉了設備系統,熟悉反事故措施,熟悉各種規章制度,熟悉國家與行業的有關標準規范,從而使干群的業務素質與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在安全性評價中,該局對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進行了綜合診斷與量化分析,即對局各部門、單位的設備狀況及技術、安全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又真實的評價,有利于基層職工克服"自我感覺好"的麻痹思想。通過主動找差距,促使職工對現存的安全薄弱環節和事故隱患予以高度重視,從而加大了整改的力度,使杜絕和控制異常、未遂的能力得到增強,并使全局的安全防范納入可控在控軌道。截止到2003年12月10日,全局已安全運行2367天。
該局通過開展安全性評價后不僅規范了各種安全檢查的形式,而且還針對查評標準完善了安全檢查表的項目與內容,使傳統的檢查活動更趨于規范,更加全面深入,如生產工具、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不僅加強了出廠的合格檢驗,而且也加強了使用過程中的定期試驗和常規檢查,從而提高了工器具的安全性,確保了人身安全,又如該局更加重視"兩票"的規范應用,開展了安全活動記錄簿冊和安全管理記錄簿冊規范化勞動競賽,完善了安全分析會記錄,"安全"網活動記錄,現場稽查記錄等,充分利用GIS和MIS信息系統,在設備臺賬,基礎資料,缺陷閉環管理等,全面實施計算機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
下一篇:如何掌握安全生產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