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安全專家羅云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前行業主管部門在行業管理上很科學,但太獨立、太封閉,而現在我們實行的綜合監管又太綜合,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綜合監管,體現不出監管的專業性,也很難有實力從專業角度科學合理地對其生產行進行監管。
記者:羅教授,現在談論行業安全管理的人很多,您認為在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種體制下,行業安全管理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
羅云: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幾個基礎工業產業都有行業主管部門,也有政府的第三方的監察。在1998年政府機構調整以前,行業安全管理非常科學。當時的行業管理體制的提法是“企業負責、國家監察、行業管理、群眾監督”。當時,行業安全管理作為一個很重要方面來建設的,所以盡管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生產條件十分有限,但是整體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很大程度得益于這樣的管理體制。
今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安全管理上一個顯著變化是對于行業安全管理的輕視和削弱。例如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機電、紡織等行業安全管理機構,被削弱甚至撤消,安全管理只剩下政府綜合監管。企業只是企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運動員,而非裁判員。如缺乏專業的裁判員,游戲規則等問題難以得到很好的解決。現在,我國地方政府的綜合監管,體現不出監管的專業性,也很難有實力從專業角度科學合理地對其生產行進行監管。2003年發生的開縣井噴,當地政府到了什么都不懂的地步,這樣實施的第三方綜合監管就很弱。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規律,為了管理更加科學,應當強調行業管理或者專業化管理。
記者:現在很多人呼吁恢復行業主管部門或者依靠行業協會來加強行業安全管理,您如何看?
羅云:具有行政職能的行業主管部門是計劃經濟時期的作法,重走老路也不現實。以前行業主管部門在行業管理上很科學,但太獨立、太封閉,而現在我們實行的綜合監管又太綜合。行業協會在行業管理上有很大作用不可否認,企業通過行業協會形成專業性的安全管理交流平臺,在企業之間開展信息交流、事故通報,尤其是政府不通報的小事故和一些管理經驗、統一規范標準、傳達國家政策法規都發揮著作用。政府也可以利用行業協會的網絡,對行業安全狀況情況進行監督,拓寬掌握第一手資料和經驗的途徑。但光靠行業協會還不夠,它僅僅是一個沒有管理職能的服務機構,很多事情處理不了。
記者:從安全科學的客觀屬性來講,如何管理才算科學?
羅云:安全科學是一門交叉科學,我們遇到的安全問題有共性的東西,比如安全專業的人員能去民航,也能去地質勘察、石油化工,俗話說既能上天又能入地,就是因為安全有共性的一面。同時,行業與行業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它們的工藝、生產方式不同。任何行業都有其特殊性,危險因素也不一樣。當前的問題是如何建立起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又適應安全的客觀屬性的科學的行業監管體制。我認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做法是政府監管和行業協會并舉。所以在監管上就要強調結合,應把強調共性的綜合監管和強調特性的行業管理結合,只有這兩方面結合好了,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