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2008關鍵詞:應急管理——訪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副主任李萬疆

2008-02-25   來源:現代職業安全    |   瀏覽:    評論: 0    收藏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2008年的到來,使奧運夢想越來越接近于現實的那一天。而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也在人們的視野中呈現出更加非同尋常的意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被列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新年到來前夕,我們走訪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李萬疆副主任,請他就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記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對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請您談談其中具體的布署和要求。

  李萬疆: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黨的十七大,都對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幾年,國務院共下發了4個專門的指導意見,從不同層面、側面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每年都召開專門會議進行部署。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建設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國家、區域、骨干應急救援體系”列為公共服務重點工程。《“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要求,“按照《綱要》要求,建設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依托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充分利用礦山、危險化學品等安全生產應急信息資源,建成完整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要求,“加快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逐步形成覆蓋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海事、鐵路、民航、消防、核工業、建筑、特種設備和漁業等有關行業和領域的應急救援體系”。

  記者:“十一五”期間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工作目標是什么?

  李萬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結合實際,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工作目標,即:落實和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到2007年底形成覆蓋各地區、各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建立健全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和國家、省、市(地)三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區域、骨干、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安全生產應急信息系統和應急救援支撐保障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企業自主到位、社會共同參與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記者:目前,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都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府的決策和要求,并在工作中取得了明顯進展。成績的取得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萬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自成立以來,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具體承擔了全國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管理工作。通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方針政策,以科學發展觀和安全發展原則為指導,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共同努力下,全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在“一案三制”和體系、隊伍、裝備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進展。

  首先,應急管理預案體系初步建立。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產專項預案、部門預案基本健全,縣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編制發布工作有了較大進展。國家層面發布安全生產專項預案9項,部門預案23項。156家中央企業都制定了應急預案,其它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預案編制工作也全面展開。

  同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正在逐步建立。除成立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外,目前,全國有18個省(區、市)成立了省級應急指揮中心。公安消防、道路交通、海上搜救、核工業、鐵路、民航、電力等行業領域的應急管理體系也日趨完善。中央管理的生產類企業全部建立了應急救援機構。安委會成員單位的應急救援協調機制、海上搜救部際協調機制、核應急和氣象等應急協調機制已經建立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各行業領域應急救援體系和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總人數已達25萬多人,其中礦山救援2.45萬人,消防和危化品21萬多人,水上搜救1萬多人,鐵路救援4000多人,民航救援7000多人。另外,全國電力搶險、搶修人員達10.5萬多人。近年來各有關部門、各省(區、市)制定了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加大了投入,依托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應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隊伍,提高了技術裝備水平和應急能力。

  記者:這一系列的成績的取得,勢必在實踐中見到實效。那么,在一些事故救援過程中,我們是不是真正提高了事故災難的應對能力?

  李萬疆:是的。近年來,由于應急管理和應急準備得到加強,及時施救、科學施救、有序施救、安全施救,化解了不少事故險情,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陜縣支建煤礦因暴雨引發淹井事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省市政府和企業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指揮決策科學,礦山救護隊、武警官兵及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經過76個小時艱苦奮戰,69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據統計,2006年,礦山救護隊處置礦山事故2614起,1255人經搶救生還;公安消防部隊處置火災42.5萬起,搶救和疏散遇險被困人員30140多人;海上救援中心搜救1620次,成功救助遇險人員16753人;漁政部門組織救助漁業海難651起,救助3932人。今年1——11月,全國礦山救護隊共處理各類事故2226起,搶救2862名遇險人員,其中934人獲救生還。

  記者:奧運會即將舉辦,2008年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

  李萬疆:一是經濟持續發展、速度偏快,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尚未根本改變,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擴大規模、增加生產的沖動強烈,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不足、防范不夠、基礎薄弱,處于事故 “易發期”,應急救援任務依然繁重。二是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加,自然災害偏多、偏重,引發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威脅增大,預防預警、事故救援任務加重。三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未健全。一些地方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進展較慢,已建立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特別是市(地)一級的指揮中心,普遍存在編制少、力量弱、裝備和手段落后、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還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四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工作還有較大差距。五是應急救援體系和隊伍建設還不夠完備,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工作還十分薄弱。

  記者:面臨諸多挑戰,做好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信心來源在哪里?

  李萬疆:應該看到,做好2008年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也同樣有著許多的有利因素: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視,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二是《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頒布實施,為全面推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三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尤其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為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四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為我們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據。五是各地區、各部門、各中央企業高度重視,把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來抓,是對我們工作的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總局黨組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在“一案三制”和體系、隊伍、裝備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展,為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008年,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發展指導原則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徹安全監管總局的總體工作部署,服務于安全生產工作大局,立足預防、強化管理、完善體系、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應對事故災難,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為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好轉做出貢獻。

  記者:謝謝您的精彩談話。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马关县| 孟连| 葫芦岛市| 古丈县| 伊宁市| 喀喇沁旗| 马公市| 陈巴尔虎旗| 永济市| 太和县| 类乌齐县| 南宫市| 五常市| 响水县| 雷州市| 耒阳市| 平远县| 韶山市| 仙居县| 濉溪县| 建湖县| 石景山区| 平山县| 丹凤县| 大理市| 通江县| 汝城县| 保康县| 栖霞市| 上虞市| 东阳市| 吉隆县| 蒲江县| 天台县| 绥德县| 浠水县| 开原市| 敦煌市| 从化市|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