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關重大(1)
今年以來,正當全國人民在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滿懷信心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候,全國安全生產卻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情況:安全生產事故層出不窮,重大惡性事故不斷,造成了巨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安全生產形勢相當嚴峻,以至引起國際關注。
特別是我國煤炭行業災難頻傳,僅今年5月就連續傳出安徽蘆嶺礦災86名礦工遇難,山西連續礦災30人下落不明等不幸事故。
據香港《明報》(2003.05.25)報道,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煤炭組織(ICO)發表一份罕見聲明,譴責中國煤炭企業在缺乏應有的勞動保護下,讓煤礦工人從事煤炭生產,以至于礦災頻傳,造成平均每天有5人死于礦難的不良紀錄,名列世界各國煤炭行業事故死亡率榜首。對于我國持續發生礦災的情況,不見改善,ICO強烈要求中國政府為礦工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措施,否則將考慮呼吁世界各國抵制中國大陸生產的煤炭。
這種嚴峻的安全生產局面,是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形勢發展的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相協調的,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安全生產已不僅關系到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事關改革、發展、開放的大局,而且關系到我國的國際形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
安全生產在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2)
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應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呢?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發展比較均衡的社會。同時,它也是勞動者的生命健康能夠全面得到切實保障的社會。如果事故頻發,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將與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格格不入,也不符合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多次強調,要把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應是長治久安,只有把安全生產搞上去了,小康社會才有保障。因此,安全生產是小康社會的基本保障。
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基本方略(3)
“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是我國的基本冶國方略,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著眼點就是法治與德治。法治與德治緊密結合是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基本方略。
《安全生產法》等一系列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安全生產已經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全國上下正在宣傳貫徹執行。依靠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管理和監督安全生產,現在已成為共識,并已成為當前搞好安全生產的重點要務。
但安全生產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即“德治”,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其實,思想道德教育對人們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教化作用往往比法律、規范來得更為徹底。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就是說,用法制禁令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整飭百姓,那么,百姓只是暫時免于犯罪而并未具備羞恥之心;用道德教化來引導百姓,用禮制來規定百姓的行為和思想,那么,百姓不僅有羞恥之心,而且心悅誠服地歸順正道。孔子追求的政治境界就是要讓人民在思想上真正懂得違反政府的法制禁令和觸犯刑法是可恥的,從而發自內心地去惡向善,去遵守法規。這就是所謂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看來,道德教化和禮制的規定,作用于人們的內心,是對人們的內在精神約束,更具有長久的根本性作用。要搞好安全生產,既要健全安全生產法制,又要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健全安全生產法制應是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基本保障,而道德建設則是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靈魂。
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保障(4)
要使小康社會勞動者的生命健康能夠全面得到切實保障,安全生產做到長治久安,就必須健全安全生產法制,只有法律和制度作保障才是比較可靠、長遠的。
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證明:健全法制是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必由之路,最直接有效的戰略是對企業實施強制性的執法監督。強制執法對提高企業的安全水平,預防事故的發生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安全生產的立法和執法工作,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國家就制定了“三大安全規程”,隨后相繼頒發布了《礦山安全法》、《煤炭法》、《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工會法》、《工傷保險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使安全生產法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這些法律、法規的實施,極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我國安全生產的發展,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這也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法治基礎。
盡管國家對安全生產法制高度重視,在安全生產立法和執法上做了大量工作,我國目前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在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組織的研討會上,國家經貿委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鐵民向我們公布了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報告中總結了重大傷亡事故發生的五大原因:第一是我國安全生產相關法律已比較健全,但執法力度不夠;二是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不符合現代化國家勞工行政一體化的國際慣例;三是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仍不足,一些事故隱患得不到及時治理;四是相關設備落后;五是安全生產管理主要依靠企業的自主約束力,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顯得非常弱小。
根據劉主任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出:一、在安全生產法制方面,僅有比較健全的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加強執法力度,建立長效的安全生產執法機制,對企業實施強制性的執法監督,才能使安全生產法制成為真正的保障;二、安全生產法制目前還不能解決安全生產領域的所有問題,解決安全生產問題任重而道遠。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問題,還必須借助于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形成“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思想道德氛圍。
小康社會安全生產的道德保障(5)
我國要建設的全面小康社會,是全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社會,這是其重要特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不僅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取決于人民綜合素質,思想道德是一個民族素質的靈魂和核心。
思想道德反映到安全生產上,就是要體現“以人為本”,把保障所有勞動者生命安全的健康作為最高價值觀,安全應成為全社會時尚和所有人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每個人都以關心愛護他人為已任。
但是,近年來我國安全生產道德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不道德的生產行為大行其道;一些企業和個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重生產、輕安全、野蠻操作、冒險蠻干的現象屢禁不止;隱瞞事故、草菅人命的惡性事件不斷;踐踏工人的合法權益,簽訂“生死合同”、“工傷私了”、“要錢不要命”、見利忘義的現象大量存在。正如有些媒體批評所說的,全國性的“拜金主義”是一種社會疾病,如果不加以遏制,它就會像癌癥那樣吞噬中國的改革成果。如果這些嚴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秩序,損害全面建設不康社會的大局。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定的生產方式必須產生并要求一定的經濟體制;一定的經濟體制必須產生并要求與之相應的法律結構和道德結構。我國的小康社會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必然要有健全的相適應于市場經濟的法律結構和道德結構,這是小康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基礎。而道德不僅是經濟體制的反映,而且是經濟體制建立、發展和完善不可或缺的精神條件和重要因素,沒有與之相適應的道德結構,市場經濟不可能健康發展。因此,要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切實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除了必須建立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法律結構外,還必須建立相應的安全生產道德結構,缺一不可。
因此,全央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切實加強安全生產思想道德建設,把法治與道德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安全生產的思想道德體系,從而使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有思想道德保障。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淺談如何抓好縣域安全生產工作
下一篇:企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基礎是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