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隱患,可簡稱為潛藏著的禍患,是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也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不及時排查并消除隱患,將隨時可導致事故發生。
國務院安委辦把2008年明確為“隱患治理年”,同時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有力促進了全國上下轟轟烈烈地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隨著企業迅速發展及生產工藝不斷更新,隱患排查治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由于安全隱患存在形式多樣化,自身的隱蔽性,再生性、次生性等使排查治理工作十分艱巨。
(一)安全隱患的存在形式多樣化
安全隱患普遍存在,有生產經營活動就有安全隱患,他表現在生產崗位、生產場所、儲存場所、裝卸環節、運輸環節、使用環節、工藝過程、違章行為、安全規程和管理制度缺陷等,有的處于靜態形式,有的處于動態形式,流動隱患的危害性大于靜態隱患。工藝反映環節的隱患也容易造成嚴重破壞性。鹽城市一企業在氟化反映工段事故隱患造成8人死亡,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3。29”液氯泄漏屬流動隱患,造成29人死亡,損失2000多萬元,給人們留下慘痛教訓。且兩種隱患突發性強,預防治理難以及時到位。
(二)安全隱患存在隱蔽性
隱蔽性是安全隱患本身特性決定的,所謂“明箭好躲,暗箭難防”,在明處的缺陷容易發現,大多在事發前得到及時治理,及時防范。而隱患則不同,有的隱患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和專業性,必須投入技術和資金才能發現和解決,從技術而言,需要利用系統安全理論去分析、排查和辯識。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往往諸多深層次安全隱患不易被排查出來,從而造成嚴重后果。
(三)安全隱患具有再生性和次生性
概括而言,現階段安全生產管理過程就是控制危險源和不斷排查治理隱患的過程。危險源是客觀存在的,要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辯識,登記,建檔并實施監控,使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在受控范圍內存在,而隱患在理論上是不允許存在的,一經發現必須立即進行治理,對危險度(R)大【R=f(F,C)】即發生事故可能性(F)大,事故后果嚴重性程度(C)高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按國家有關法律標準要求進行公示,分級管理,掛牌督辦。一時不能整改的限期整改到位,另要采取措施在整改期間保證安全,但從客觀上看,隱患是時時事事存在的,且有再生性和次生性。治理了老隱患會伴有新的隱患產生,甚至在治理隱患過程中又有次生隱患產生,始終處于新老隱患頻繁交替和生中有死,死中在生的狀態,導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四)安全隱患認識不到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夠
今年以來在國務院安委辦和國家總局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隱患排查治理在全國范圍內工作力度明顯加大,我市在此工作中強責任、出實招、求實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從整體情況看仍然有部分中小企業(含小化工),存在認識不到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夠現象,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省、市要求強化責任,健全制度,深入排查隱患力度不夠,排查不認真、工作不規范,存在問題較多。
由上述分析看,加強安全基礎工作,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把握各個環節,深入持久抓隱患排查治理仍是今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任務,目前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針對目前在部分企業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現象,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要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法律法規培訓,一是強化開展企業法人、安全管理人員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促使法人高度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理念,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自覺遵法守法,積極履行職責,主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二是加強特種作業人員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訓,三是督促企業全面開展從業人員教育培訓,提高整體安全素質和安全技能,使他們掌握查隱患的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
(二)抓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依法引導企業不斷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保證安全投入,按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交納職工工傷保險費用,高危行業全面完善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在企業建立隱患舉報獎勵機制,健全隱患排查 、評估分級、登記管理制度,一般隱患分類歸檔,重大隱患一患一檔。加強職工安全技能培訓,發動職工群策群力,排查隱患,切實提高企業安全隱患的發現率,一般隱患的治理率和重大隱患的根治率,層層排查,個個治理,強化主體責任,確保安全。
(三)抓專家庫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安全生產專家庫建設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支撐力量,我市在危化品行業推行的“聯鎖自控,專家檢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危化的企業月例 會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安全專家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要進一步完善專家庫建設,網絡多行業專家,細化專家行業分類,拓寬專家服務領域,創新專家咨詢服務制度,除在項目建設中“三同時”審查、重大危險源辨識、事故原因分析、研究安全對策措施等方面發揮作用外,向中小企業特別是缺乏技術人才的小化工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協助他們抓好隱患排查,提供整改治理對策等。從政府層面,要支持專家庫建設,特別是各級財政在安排安全生產專項基金時要給予列支,用以支付專家勞動費用,為專家服務安全生產提供便利條件。
(四)抓市場準入控制隱患源頭
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市場劣汰退出機制和提高“三同時”履行率是控制源頭產生隱患的有效手段。當前特別是一些新興工業園區,區內企業大多乘招商引資東風進入,有的把關不嚴留下隱患較多,從我市今年開展的“園區”安全生產情況調研看,新改擴建項目 “三同時”履行率存在較大差距,必須依法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對工藝落后,成熟性不高的項目嚴把市場準入關,同時對危化品項目,按照國家總局8號令要求,嚴把“設立關”、“安全設施設計關”、“竣工驗收關”和“試生產關”,對危險反映單元和危險反應工段強力推行“聯鎖自控”系統,源頭上杜絕隱患,切實提高項目本質安全度。引入劣汰退出機制,凡投產后發生工藝變化,不再具備安全條件,經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停產退出。
提高“三同時”履行率,凡新改擴建項目必須依法實行“安全、消防”等“三同時”手續,手續不齊全的要全面補足,手續不完善的堅決責令停止建設。除此之外,要把工業園區的區域安全評價形成制度并嚴格執行,以切實控制新的隱患產生。
(五)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隱患時時產生、形式多樣、復雜多變,排查治理工作長期而艱巨,必須形成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化、制度化、責任化制度,建立考核獎懲機制,依法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長效運行機制,規范各項工作制度,采取自查、聘用專家檢查和儀器檢驗檢測等多種形式,不斷發現隱患、深挖隱患、消滅隱患、長治久安,這是保持生產經營長期安全運行的最有效途徑。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有效推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