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電力體制改革及電力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發電企業面臨著電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發電側市場競爭激烈等新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以科技促安全生產、加強人才培養等保證安全生產的措施。
〔關鍵詞〕 發電企業;安全生產;問題;措施
2002年底,我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開始實施,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立了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初步實現了網廠分開。在新的電力體制和市場環境下,如何在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同時確保電力安全生產,是各發電公司面臨的共同問題。
1 發電企業安全生產面臨的新形勢
電力安全生產是全國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電力工業屬于公用事業,電力生產的安全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千家萬戶,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電力安全生產工作一直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在美、加等國相繼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以后,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吸取美加停電事故的教訓,認真研究我國電力系統的安全問題,完善應急處理機制,確保電力生產和輸配電的安全。
電力體制改革后,電力安全生產管理體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2004-06-21,全國電力安全生產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不再是作為一個主體負責電網的安全,而是作為不同的市場主體,獨自承擔相應的安全義務,從此電力安全生產從制度上和組織上進入新的時期。2003-12-05,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強電力安全工作的通知》,隨后電監會組織制定了《電力安全生產監管辦法》。發電企業要認真領會和落實上述文件,積極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風險評估、安全性評價等,積極推進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衛生三位一體貫標工作,從而更好地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2 發電企業安全生產面臨的問題
(1) 電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煤炭、石油等原料價格飛漲。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全國供電緊張形勢仍在加劇。2004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有24個省級電網出現拉閘限電情況。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南方六大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均比前一年出現大幅增長。
燃料價格的飛漲使發電成本大幅上升,甚至造成發電企業經營虧本,保證煤炭供應已經成為電廠保證發電的頭等大事。同時,煤炭質量很不穩定,不僅嚴重影響了發電廠的運行經濟性,使鍋爐效率降低,發電煤耗和廠用電率等指標上升,而且對安全生產構成了巨大威脅。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發電企業滅火和四管泄漏等鍋爐事故大幅增加,約占全部發電事故的一半。
(2) 電力市場化程度迅速提高,發電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電力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使發電企業不得不面對如何處理安全生產和爭取利潤最大化的問題。由于電力是產供銷一體化的商品,而且受地域的限制和輸電通道的制約,差異化程度極小,電力商品的競爭只能采取成本領先戰略,而電力生產的安全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機組經濟指標的好壞,從而影響到企業成本的高低。因此,隨著電力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發電企業必須不斷地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
3 搞好發電企業安全生產的措施
發電企業要想保持和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促進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發電企業要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適應電力體制改革和用電需求增長的新形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樹立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觀念和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全面加強生產、基建和多經系統的安全管理;以責任管理為中心,以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為載體,廣泛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持續提升安全生產績效,確保不發生各種惡性事故。
3.1 建設“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
(1) 從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開始,從上到下轉變觀念,提高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時刻將安全、效益、信譽和企業競爭力統一起來。在安全管理上要有統一的“大安全”意識,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不論是主業還是輔業,不論是生產還是經營,不論是基建還是技改,在保證安全方面都應該具有統一的理念,并進行統籌安排。
當遇到矛盾時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效益、加快進度。不講安全只追求效益,所取得的效益只能是眼前的效益,而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加倍地付出代價。
(2) 發電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是電力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不僅要高度重視電力安全生產,建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有效管理機制,同時要不斷增強法制觀念,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加強安全生產。
(3)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價值觀。在安全生產方面,要把保護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為自身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關心和愛護企業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在堅持“四不放過”的同時,更多地考慮用科學技術手段來減少人為的錯誤,合理減輕員工的壓力,讓廣大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發電企業事業中去。
3.2 完善安全生產的管理體系
在新的形勢和特點下,發電企業必須在繼承原電力系統幾十年來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下,進一步加強和創新,采用科學管理來促進安全生產。
(1) 堅持管理創新,使之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全面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
(2) 促進安全生產工作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從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轉變,從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向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轉變。
(3) 明確安全責任,確保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不缺位。要認真落實企業內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專門的機構,配備必要的人員,把安全生產的各項任務逐一分解,把各項措施層層落實,并且要嚴明組織紀律,不斷提高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
(4) 建立事故預防責任制度,加大風險控制力度。
(5) 推進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衛生三位一體貫標工作,建立新型的安全保障和管理體系。
(6) 堅持進行雙達標、創無滲漏工廠、創一流的工作,堅持開展機組競賽等活動,通過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進一步完善各類考評和競賽辦法,提高競賽指標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7) 研究建立適合本企業電力建設和生產運行的技術監督體系,并制訂出一套統一規范的技術監督與管理標準。
(8) 加強設備的全過程管理,研究和落實設備管理、部件管理的具體措施。
(9) 加強運行管理水平,進行電廠運行參數的優化、各項生產技術流程的管理,實現無異常運行,消除人為誤操作、消除誤動。
(10) 做好檢修優化工作,開展狀態檢修,試行點檢制度,確保檢修質量和技改工程質量。
(11) 針對電煤供應緊張的情況,要加強燃煤供應、接卸和混配煤工作,落實確保燃煤庫存和防止鍋爐滅火事故發生的具體措施,防止因煤的問題影響機組發電。
3.3 依靠科學技術促進安全生產
搞好安全生產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重要作
用。目前,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大電網、大機組、高電壓、高自動化的新階段,發電企業要針對電力工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始終瞄準電力科技發展的前沿,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安全生產和經濟運行。
(1) 通過對發電設備可靠性管理技術、設備診斷與檢修技術、機組的安全性評定與延壽技術的研究,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用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實現集中仿真機培訓。
(3) 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P3程序、EXP合同管理程序等,提高檢修、技改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
3.4 抓好基建工作的各個方面
基建是發電廠安全生產的主要源頭。設計、制造、施工、安裝和調試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生產設備系統本質安全化水平的高低。
在基建中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 做到高速度、高質量、低造價。降低造價要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
(2) 整個基建過程中要對設計選型、施工質量、材料供貨、生產準備、調試試運等關鍵節點全面把關,不給今后的生產留下隱患;
(3) 在投入生產過程中檢驗建設質量,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整改措施;
(4) 對基建原因造成的重大設備事故進行責任追溯,以促進建設單位、參建單位和工程管理單位落實安全質量責任制;
(5) 做好投產前的人員培訓工作,確保從基建到生產的平穩過渡。
3.5 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每一個發電企業都應該抓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3個環節,加強以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生產技能人才為主體的“三高”人才隊伍建設;深化勞動、人事、分配和培訓4項制度改革,建立全員崗位責任、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和教育培訓體系四位一體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機制。在安全生產上具體體現為:
(1) 大力開展業務知識、安全知識和各種技能的培訓,要將專業培訓制度化,不斷提高職工的認識水平和業務技術素質,培養職工的忠誠和積極主動工作的精神,盡快培養一支好的管理、生產人員隊伍;
(2) 造就一批檢修、維護的專業帶頭人,專業技術水平較高,且精通設備系統,在關鍵時刻能積極發揮作用;
(3) 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全能值班員,日常能夠保證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危急時刻能夠保證人員、系統、公司財產減少損失;
(4) 合理提高職工待遇,加大對生產骨干的獎勵力度,從制度上保證技術人才待遇問題,要讓最適合從事安全生產和經濟運行的人才踏踏實實地留在最能發揮其聰明才智的崗位上,為企業做最大的貢獻。
4 結束語
目前,發電公司都面臨著更加嚴峻和復雜的市場環境,在千方百計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時,必須有決心、有措施來保證安全生產,使之成為發電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堅強后盾。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電業現代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