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穩定、和諧發展的基石。縣級供電企業是電力生產、供應、銷售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其安全生產質量的高低是上級公司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電力、實施“三新”農電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所以縣級供電企業要將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要上升到為企業發展負責、為社會安定負責、為家庭和諧負責的高度常抓不懈,確保農電企業安全健康發展。
一、農電安全生產管理問題
長期以來,農電隊伍一直以一種組織紀律性差、高高在上、獨霸經營的“電老虎”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特別在安全生產方面,自由散慢的不良風氣表現尤為突出,制度不嚴、執行不力、安全保護意識差、員工素質較低等現象普遍存在。自對縣級供電企業實行代管以來,在省、市公司的監督指導下,通過安全生產月、反違章專項治理、百問百查等活動的不斷開展和安全規程的學習,安全生產取得可喜成績,大部分縣供電企業實現了安全生產長周期。然而,隨著安全長周期記錄的不斷攀升,少數員工甚至管理人員舊態復萌,滋生了麻痹松懈、盲目樂觀情緒,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執行不嚴,安全管理中出現推諉扯皮現象,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還有個別員工業務技能跟不上電網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要求,形成新的安全隱患。同時,農網配電設施缺陷較多,設備健康水平不高,部分低壓配電設施老化失修,健康狀況不佳,配電設施的安全管理問題成為供電安全隱患;由于電力建設賠償標準的滯后,電網建設社會工作、違章建筑及樹障清理工作難度增加,破壞電力設施、線下植樹、建房等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威脅電力設施安全;有些高危企業和重要客戶供用電安全隱患整治難度較大,因客戶端設備引起的事故掉閘時有發生。
以上種種問題,成為制約農電企業安全發展的障礙。如何提高電力員工安全意識、增強電網健康水平、提高農網運營能力、有效保護電力設施安全、保證客戶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成為農電企業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二、農電企業內部機制建設的完善
1、人員培訓教育
人是安全基礎的關鍵,安全生產工作抓住了人,就抓住了根本,抓好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就能夯實安全基礎,堅持以人為本,開展系統化、經常性、針對性的安全思想教育,是供電企業加強安全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所以,針對員工安全意識薄弱的現象,首先要抓好安全生產教育,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業務知識培訓。代管以來,省市公司對農電企業增加了培訓力度、規范了安全制度、創建了多種形式的安全生產活動,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性操作方式在部分員工內心根深蒂固,所以,要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引導員工從靈魂深處形成安全規范的作業思維,徹底改變員工的思想觀念,提高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增強全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同時,要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培訓方式,以靈活多變、易于接受的培訓方法,提高培訓效果,突出安全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利用電視片、幻燈片等形式強化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將日常工作中的違章現象拍攝成影像資料,定期到一線單位播放宣傳,讓員工因為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受到觸動,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建立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自查自糾,自覺反違章、不違章,做到思想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檢查落實考核到位,實現從管結果到管因素、從事后把關到事前預防,從管事為主到管人為主的安全管理的全面轉變。
2、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一個企業的振興,一年興旺靠打拼、十年興旺靠制度、百年興盛靠文化。因此,農電企業要建立安全文化創建機制,將文化建設引入企業安全管理領域。以尊重人在安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為原則,激發員工的內在活力、開發員工的動力源泉、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激情與智慧,實現員工的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近年來,省集團公司非常注重安全文化建設,下達了安全文化綱要,但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活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特別是針對文化氛圍淡薄、員工素質較差的農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要靠多種活動、多種載體的調動和影響、要靠長期的積累和沉淀,讓員工形成自覺遵守安全規程的本能,才能形成一種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安全生產才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同時,用親情和關愛營造家庭安全氛圍,以親情卡、笑臉墻、溫馨家園為載體,全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安全的文化氛圍,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真正做到“四不傷害”,全力打造我要安全的工作氛圍,將安全生產的理念根植于員工內心深處。
3、安全生產責任制執行
針對管理責任不清,安全職責不明,監管能力不足等問題,要加強安全監督體系和安全保證體系建設,認真執行部門負責人首長問責制,嚴格落實各級人員安全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加大現場監督和查禁力度,提高作業質量和安全水平;同時,加強安全制度的執行能力,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定期檢查實施效果,形成長效機制,不要“安全活動月”時一陣風、六月來了七月走,要做到安全生產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時時抓,繃緊安全之弦,形成全員參與共查違章的良好氛圍,真正做到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確保企業安全可持續發展。
三、配網設備安全隱患管理
自2000年農村低壓電網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改造以來,隨著農村居民生活的不斷提高,拉動內需和家電下鄉惠民政策的出臺,農村用電量大幅度上升,原低壓配網基礎設施跟不上居民用電需求,農村低壓電網安全隱患日益增多。由此,農電企業要加強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和標準化用電村建設,加強農村低壓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工作,消除安全隱患,增強低壓配網的安全運營能力。同時,明確配電管理責任,加強配電安全管理,不論農電企業的低壓配電設施由那個部門管理,都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擔負起安全管理責任,對每項停電檢修工作,都要有針對性的做好安全措施,確保施工安全。
四、外部環境安全隱患治理
隨著物權法的出臺,農村土地承包二十年到三十年不變,縣級供電企業面臨的電網建設、樹障和違章建筑清理、三線搭掛治理等工作越來越艱難,又因占地賠償政策的滯后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占地賠償的代價也越來越高。因為供電公司沒有行政管理職能,在線下違章建筑、樹障清理等問題上,即使下達“危及供電安全通知書”,如果居民不按通知書要求停止施工,供電企業只能以宣傳教育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宣傳教育的力度常常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所以,社會工作越來越成為制約電網發展和農電安全的瓶頸。由此,農電企業要加強和政府部門的協調溝通,規范農村用電安全管理,深入做好“兩清理”工作,加強重點變電站和重要線路的防護,嚴防外力破壞電力設施。依靠地方政府爭取公安、建設、國土等機關部門配合,通過播放警示電影片,案例圖片展、張貼政府公告等形式,使血的教訓及電力設施保護政策深入人心。同時,對不聽勸阻的違章建筑,由地方政府牽頭,依法進行強行拆除,并聯合電視、電臺等媒體,對其進行曝光,對蓄意破壞電力設施的人員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對其他群眾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確保電網、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五、客戶設備安全隱患治理
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發現部分大客戶和高危客戶的用電設施帶有重大的安全隱患,供電企業在做好安全檢查工作的同時,指出客戶設備的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但由于資金、技術、思想認識等種種原因,客戶只愿維持現狀而不愿動用大量資金增加設備投入,這樣給電網帶來安全隱患。針對客戶設施安全問題,農電企業要強化供用電安全管理,加強安全督查工作,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抓實對高危客戶和重要客戶安全供用電隱患整治的督辦,強化對客戶設備的管理,嚴格準入制度,落實供用電安全隱患治理計劃和責任,督促高危客戶配置雙電源和自備應急電源,加強對大客戶設備的管理,增加檢查次數和檢查力度,督促客戶限期整改安全隱患,必要時征得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從而有效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電網安全。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