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關系到企業的前途和命運,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安全生產是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的基礎,安全文化是人的意識在安全方面的反應,要使供電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就要不斷強化供電企業的安全治理。
一、嚴抓企業安全制度建設
根據國家頒布實施的《安全生產法》、《電力法》等法律法規,走依法治安全之路。企業應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建立以安全生產責任
制產工作規定及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制度、教育制度、檢查制度、考核制度、監察制度、賞罰制度,以及職業健康監護、女工保護規定等,并定期檢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監管有章可循。同時要采取措施確保制度的有效落實,做到有章必循、違章必究。形成安全生產“人人有責、人人關心、各負其責、共同保障”的良性循環。
嚴密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安全治理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從事電力生產工作的每位員工,必須以科學的工作態度往對待。平時要加大推廣標準化作業的力度,按照南方電網公司《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編制導則》及《現場標準化指導書范本》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各類現場安全措施規范化設置要求,并在運用中不斷修改完善,以徹底解決現場安全措施不規范、安全工期局使用不規范、安全圍欄設置不牢固等不能完全保證生產現場安全的題目。
抓制度建設,促進安全生產日常治理規范化。制定完善《安全治理評先考核細則》、《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實施辦法》、《反事故斗爭工作方案》、《兩票治理規定》等治理規定,將安全生產納進規范化治理。開展規范化建設,從基層班組、變電站抓起,從而帶動整體安全治理上臺階。此外,還要積極與國際接軌,結合國內現行的治理制度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治理體系,從今企業技術裝備和治理水平的進步。進一步改善作業條件,進步員工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降低企業風險,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二、加強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
1、安全文化的定義:
安全文化的定義是:“一個單位的安全文化是個人和集體的價值觀、態度、想法、能力和行為方式的綜合產物,它決定于保健安全治理上的承諾、工作作風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單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礎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的重要思路、對預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2、安全文化的功能:
安全文化是人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在企業的生產及經濟活動中為保護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功能就在于將企業的全體職員塑造成具有現代化的安全觀念和現代專業安全文化知識的生產力。企業具有把握專業安全文化的生產力,才可能實現安全生產良性循環。安全文化具體功能可以回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規范人的行為。
②、組織及協調安全治理。
③、安全文化是企業進進有序發展的良性狀態。
3、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
實踐經驗證實,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員工的熟悉,離不開員工的努力,離不開員工的奮斗。而企業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員工的價值觀念,也可以改變員工的價值觀念。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安全文化的建設。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一定要體現出“以人為本”。其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觀念文化。當前國際上都在夸大要尊重人權,而人的安全權、生命權、健康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因此要從人權觀、發展觀、人本觀的高度往熟悉生命與健康的價值。安全社會是小康的條件,唯有社會公共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稱得上是小康。只有觀念樹正了,安全意識才能得到加強。
②、行為文化。任何人都在人造的技術環境中生產和生活,都處在易燃、易爆、有毒……等構成的客觀危險之中。但危險并未意味著事故,條件是要有嚴格遵守技術規范的行為。
③、制度文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無法則亂,家無規則散。目前《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各行各業也有著自己的安全制度、規定,但這些規定在一些部分卻如同擺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
④、物態文化。高效的物質防護是保證安全生產的條件,物態文化不良,事故早晚是要發生的。物質防護是一種“超前防范”措施,通過它可將災難減到最低。
從企業安全文化的所具有的功能不丟臉出,企業安全文化是解決意外傷亡事故的一個關鍵因素。企業安全文化的傳播和教育,進步員工的安全文化素質是預防和減少意外傷亡事故的靈丹妙藥。同時,企業安全文化也是安全治理的基礎。只有當員工具有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安全治理才能理順。企業安全文化是將治理的諸要素耦合而成現代安全治理的結構,只有將企業安全文化滲透在治理的每一要素中,才能把諸要素合成一個整體,使安全治理系統發揮出整體功能。
三、認真落實安全培訓工作,進步全員安全治理素質
人生來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并不與生俱來,而人的安全意識強弱、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安全生產的具體過程和結果。《安全生產法》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各級安全生產治理職員、從業職員?(包括特種作業職員)的安全教育培訓都做出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企業也只有通過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力度,來進步人的安全意識,增強人的安全素質,使人人都懂得安全、會安全,才能確保安全生產。
除了傳統的強制性安全教育外,企業還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經常性安全教育。要使職工在進步安全意識的同時,能把握更多的安全知識和技能,以促進職工自主保安全,遵章守紀。
培訓教育是安全治理工作的基礎,這項工作抓的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全體職工的安全基本知識把握的扎實不扎實,安全治理素質有沒有進步,安全觀念牢不牢固的題目。安全培訓不能不分主次地抓,要分層次、分對象、分崗位、分工種、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
1、各級安全治理職員不僅要認真學習安全治理知識,同時還要重點跟蹤監視各安全網點有沒有制定和落實安全培訓計劃,對沒有執行或執行不好的單位要進行嚴格考核。
2、各安全網絡要重點抓好國家、地區、企業各項政策、法規、制度的宣傳、教育和培訓,通過培訓加深各級治理職員對政策法規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3、班組要重點對在崗職工和外來職員進行安全基本常識、如何做好危險點分析、如何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盡違章現象等方面進行培訓。
各安全網點要認真做好安全技術培訓計劃的落實,所制定的安全培訓計劃要實用,便于實施,不流于形式,要通過培訓切實進步職工的安全操縱技術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識,促使治理職員的安全治理素質有整體的進步,從而適應生產建設的需要。
四、抓設備治理,進步設備健康水平
設備健康水平是安全生產的硬件基礎,直接關系到電網的安全運行,很多事故的發生都是與設備的缺陷有關。
1、加強設備運行、維護和治理
①、以缺陷治理為中心加強設備治理。要應用好紅外測溫及成熟的在線監測和信息治理系統等技術手段,把握設備運行狀況,及時消除設備隱患
②、進步設備的檢驗質量。公道安排輸變配電設備檢驗計劃,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睦”。加強設備檢驗治理,穩步推進輸變配電設備狀態檢驗,建立健全輸電線路設備狀態評估辦法。
③、改善設備性能。增加和完善保證安全的技術手段,加快老舊變電站、輸電線路的改造,進步電網輸送能力和安全穩定水平,進步供電可靠性。
④、加強監測與跟蹤。對一時難以消除的設備隱患,加強監測和跟蹤,制定完善的應對預案,采取果斷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⑤加強設備的運行治理。根據電網迎峰度夏、防洪、防汛等特殊時期保供電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電網設備各個時期的運行治理,對重要輸電通道、關鍵變電站定期巡視,重點檢查。
2、危險點的分析與控制
危險點的分類:危險點一般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大類。作業環境和設備系統方面存在的危險點多屬靜態危險點。這類危險點大多是由于涉及不完善或制造和安裝檢驗質量不良造成的,比較明顯直觀,不整改無法消除,并對施工作業產生長期影響。行為方面的危險點多屬動態危險點。這類危險點一般不夠明顯,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外部條件的變化才出現。
危險點不應局限在人身安全方面,應該做到人身、電網和設備安全并重。危險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靜態危險點,在此時是危險點,在彼時不一定是危險點;有的此時不時危險點,在彼時由于條件的變化可能成為危險點。動態危險點更是如此。所以對危險點的控制應是動態的。應該不斷調整控制思路和方法,積極探索危險點的變化規律及時加以捕捉,適時地正確進行控制。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小水電站班組安全管理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