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交市的屯蘭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下午三點已經造成70多人人死亡,100多人住院。消息震驚全國,安監局局長親率工作組前往,胡總書記和溫總理也紛紛做出批示要求搶救被困人員。
山西是我國煤炭的重要產區,是資源大省,素有“煤海”的美譽。作為重要的能源,煤炭素有“黑色的金子”之稱。
近年來山西省礦難頻發,生產事故時有發生,僅在去年,上任不滿1年的山西省長孟學農,因為潰壩事故而引咎辭職。或許是考慮到山西的實際情況,原國家安監局局長王君接任其職務,沒想到不到半年時間,晉省又傳噩耗。
發生事故的煤礦自2004年起就保持著零死亡紀錄,堪稱同行業的佼佼者。筆者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才導致了如此重大的事故,是不是因為保持了安全生產紀錄五年,就開始自滿,于是一直繃著的那根弦就開始放松了,思想就開始麻痹了呢?
聯想到前幾日看到的一則新聞:我軍某部為了讓官兵時刻注意操作規范,在一次訓練中,采用了催淚瓦斯代替以往的模擬環境,從而讓不少未按照規定佩戴防毒面具的官兵,紛紛自食其果,受罪了不說,還被記不合格。
在筆者看來,一個能保持五年安全生產紀錄的大型煤礦,一個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一流自動化設備的大型煤礦,一個礦主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大型煤礦,出現如此惡性的事故,和工作上的疏忽必然是分不開的。
發生了事故,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搜救行動,以及此后的落實責任。但是這些,都已經于事無補——
多少個鮮活的生命,一去不返了!
多少個家庭的命運,隨之而發生了“地震式的”打擊啊!
事后最重要的,應是排查隱患,加強規范操作的教育,畢竟人命關天,又豈可馬虎?
淘金人因為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兇險的人心,往往在淘金的過程中失去了生命。有著“黑色的金子”美譽的煤炭,又怎么能夠重蹈金子的覆轍?
我們是多么希望:
我們每天用到的電,不是由礦工的鮮血發出的!
北方冬季的暖氣,不是用礦工的鮮血加熱的!
今天,屯田煤礦以血的代價,給所有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不論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礦,還是為種種榮譽所圍繞的“模范煤礦”,在安全面前都是平等的——而且,越是模范,就越該當心!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安全生產是科學發展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