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在部署社會建設任務時強調:“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聯系安全監管監察工作實際思考問題,認為應當抓住發展機遇,深化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改革,構建新型安全監管監察體系,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構建新型安全監管監察體系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后,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相繼恢復和加強了安全生產監管職能,形成了政府領導的綜合安全監管格局,安全生產形勢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黑龍江省為例,2006年以來,全省安全生產狀況呈現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發展態勢,各類事故死亡人數連續較大幅度下降,實現“十五”以來首次下降到3000人以下。2007年,全省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698起,同比減少7022起,下降 37.5%; 死亡2484人,同比減少465人,下降15.8%。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無疑應當承擔起更加艱巨的歷史重任,無疑應當發展創新,爭取更大的作為。這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新型安全監管監察體系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是應當賦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新的職能定位。長期以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工作成效和綜合監管社會安全事務的歷史地位已經被黨和政府及全社會所認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應當賦予其安全監管監察職能,履行組織領導全社會安全監管監察工作的職責。行政主體名稱應當更改為 “安全監管監察”。二是改革和完善安全監管監察體制。整合行政管理部門的安全監管資源,將具有安全監管監察職能屬性的行政管理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大安全監管監察格局;改革安全監管監察體制,實行省市縣安全監管監察機構垂直管理;完善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體制,實行國家監察與地方監管合一,形成煤礦安全監管監察的合力;整合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源,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三是建立和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安全監管監察機構。加強機械、紡織、煙草、貿易、輕工等無上級主管部門工商貿企業的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建立和完善與安全法制體系相適應的安全執法監察隊伍;全面加強區縣和鄉鎮社區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消除基層安全監管盲區;建立安全文化宣傳隊伍;恢復和完善職業衛生安全監管機構。
三、構建“四位一體”的新型安全監管監察體系,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經過不懈的努力,力爭在較短的時期,構建安全宣教、安全監管、安全監察、應急管理“四位一體”的新型安全監管監察體系。一是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宣傳科教體系,全面提高全民安全素質。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使安全文化進社區、進工廠、進農村、進課堂、進家庭;建立安全宣傳陣地,規范全民安全行為,實施安全輿論監督;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國民安全教育體系;實施科技興安戰略,用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監管監察人員和特殊崗位人員教育培訓。二是完善安全監管體系,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自律體系建設和安全標準化建設;加強煤礦、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的日常安全監管;強化源頭治本,嚴把安全生產許可關口;將安全管理納入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機制;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安全執法監察體系,落實政府安全監管監察主體責任。建立以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制度構成的安全法律法規體系;落實安全執法監察責任制;嚴格執行安全事故查處制度,建立行政問責制;完善政府安全監管監察職能部門和公檢法、紀檢監察機關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四是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筑牢拯救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完善應急救援聯席會議制度;強化企業應急管理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應急救援能力,一旦發生事故,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上一篇:淺談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檔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高空墜落事故的防范措施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