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教育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
沒有一個人不珍惜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沒有一個人會漠視安全問題導致的嚴重后果。但不把安全生產與自己的命運、生命時時刻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卻大有人在。這充分說明了這些人不是不珍惜生命,也不是不想要安全,而是安全意識淡漠,不懂得怎么去保證安全。因此,而生命的安全首先來自于安全意識的樹立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
1、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我們的潛意識當中,始終認為安全很重要,但當安全和工作出現矛盾的時候,往往是出現不顧安全、不要安全的意識現象。不懂安全,不守安全,忽視安全,是我們安全生產中的最大隱患,一個小小的煙頭,一次疏忽大意,一次不經心的違規操作,都會釀成不可想象的慘禍。因此,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是實現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的內因。員工只有人人樹立“我要安全”的意識,把安全作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才能時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環保優先”的原則,自覺遵守企業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在實際工作中自覺識別安全風險,進行按章操作。
在安全教育中,要抓好廣大員工,特別是領導干部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對安全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克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的工作作風。在生產過程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樹立“安全就是效應、違章就是傷害、隱患就是事故”的思想理念,認真落實集團公司“反違章六條禁令”,嚴查深究“三違”現象。相信,只要人人從主觀上樹立了牢固的安全意識,做什么事都從首先考慮安全出發,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
2、提高操作技能,提高防范能力。員工的操作水平是直接決定著企業能否安全生產的關鍵。如果說,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解決了員工思想意識上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那么,通過持之以恒的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解決“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問題。
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只有通過對廣大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才能使廣大職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使廣大職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安全生產的科學技術知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覺遵守各項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二、完善管理制度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保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而卓越的管理來源于完善的規章制度。好的規章制度是企業做大做強,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海爾集團的總裁張瑞敏就說過:“你可以不學其他任何法律,但只要你是海爾的員工,你就不可以違反海爾的管理辦法。”由此可見,任何一個好的企業都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規章制度的執行力,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做好安全工作也是如此,需要不斷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制度的制訂要科學務實,制度的制訂必須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實際情況,體現依法管理理念。制度的執行要以人為本、職責明確、一視同仁,同時還要強化督察、持續深入力求標本兼治,從而推進制度建設更上一層樓。從近幾年鉆井總公司實行監管分離,強力推行鉆井作業110個鉆井作業程序文件和54個運輸作業程序文件,認真落實集團公司“反違章六條禁令”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加強制度建設,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三、加大硬件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前提
人和物是構成安全生產的兩大因素。也就是說各種事故發生致因,歸根結底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而誘發。有統計資料提供,“在所有安全事故中,包含有物質條件不安全因素的事故,約占事故總和的80~90%。從這一數據中可以看出,現代化工業生產中作為操作對象的機械設備是否可靠,設施是否齊全,科技程度是否提高,與事故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如果機械設備可靠,防護、保險、警示等配套完善齊全,即使操作者出現誤操作,設備會“主動”發出“提示、警告”、或“自鎖”,知“警”于千米之外,聞“險”于隔墻之間,進而“保護”操作者的安全。由此,一個企業在除了對員進行安全教育、制訂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時,合理地對安全生產進行投入,改造和改善生產環節中物的不安全因素,是提高企業安全水平諸要素中的一個重要途徑。
安全投資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用于解決物的不安全隱患,改善操作環境和條件為主,提高物質安全化的資金投入。如勞動防護用品配備、作業場所的安全設施改善、安全警示裝置及安全標識設置,這些資金投入為隱患治理和安全技術改造提供技術支撐,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實現本質安全。二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以解決人的問題為主的活勞動的投入如為安全生產投入的人力、時間,非專業性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競賽、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安全宣傳所投入的師資、教材、設施,設立專職安全監督、監察機構與生產崗位的安全檢查人員的配備,職工的勞動保護用品與保健;安全方面的研究、試驗與攻關,開發新產品或新、擴、改以及發展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品種結構等;同時確立工藝設備中涉及有關安全生產的專項研究、探討、試驗的技術、人力、物力的投入等。
四、勇于承擔責任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
安全責任當然是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企業及員工對生產經營活動應盡的職責,是企業對社會及環境應承擔的義務,是安全生產落實的基礎。履行國家規定的安全責任是企業及員工的天職。
人們常說:“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安全責任大于天”、“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就是突出強調了對安全責任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愿意承擔安全責任的人和事也時常見諸報端。據報載,2006年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到來前夕,江西鷹潭市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砸、鋸龍舟運動,轄區內月湖區、余江縣所有鄉鎮近千條龍舟悉數被毀,根據龍舟的新舊程度,每條龍舟賠付給村民1000-3000元人民幣。為此次“砸龍舟”,政府至少掏出200萬元用于賠付款。
端午節劃龍舟是當地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但由于端午節期間劃龍舟人員較為集中,容易誘發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當地政府索性一“禁”了之,以求一“砸”永逸。令人痛心的是我們在一方面申報端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又做出如此荒唐的事來,究其深層次原因,就是有些地方官員怕出事,怕承擔安全責任。可沒想到的是這一砸,卻砸掉了政府應有的形象,砸掉了民眾的快樂,砸掉了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
企業是一張縱橫交錯的安全責任網,對于一個企業一講,能承擔責任,才能做到安全生產。安全生產上的責任,容不得任何一點疏忽。責任的問題不是小問題,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企業,也是如此,尤其石油企業,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這個大家庭的主人,承擔安全責任不僅僅是企業各級管理者的事,作為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我要安全,就要承擔安全責任。責任讓人堅強,讓人勇敢,也讓人知道關懷和理解。確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勇于承擔責任,不僅是個人道德品質高尚的體現,也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根本保證。作為管理層,勇于承擔責任,才能慎重使用手中權力,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贏得下屬的尊敬。作為操作層,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在生產過程中按章操作,真正做到“三不傷害”。實現事實上,只有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而一味推卸責任、爭功諉過的人,則會失去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也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信譽和尊嚴。
上一篇:在安全生產中如何搞好人性化管理
下一篇:淺談提高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