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類災害事故也越發頻繁,這給消防部隊在執行搶險救援任務時遇到帶來了許多的困難和挫折,同時從另一方面也給消防部隊總結改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同時也給消防部隊指戰員帶來了新的課題,為了能成功處置每一起災害事故,我們只有認真的去研究災害事故的特點,在工作中不斷地探索總結,與時俱進,從實踐中去摸索搶險救援的規律,改進訓練、裝備和組織指揮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
(一)發展消防力量,配齊特勤裝備。戰斗力是人和裝備的有機結合,沒有必需的器材、裝備,僅憑勇敢的精神去執行搶險救援任務,非但不能成功,反而會導致損兵折將,帶來嚴重后果。為了提高消防部隊搶險救援能力,必須加大裝備投入。積極爭取級政府支持,不斷增加消防技術裝備,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增加消防隊員在執行任務時的安全系數。加強對裝備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熟練掌握操作技巧,確保關鍵時刻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防止成為擺設。
(二)適應實戰需要,積極推進訓練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搶險救援訓練工作,應當貫徹“練為戰”的指導思想,在深入研究搶險救援工作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搶險救援專勤隊的培訓。搶險救援專勤隊的培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專業理論方面的學習,通過集中講授,發輔導教材和在職自學等方式,學習各種災害常識;了解各種搶險救援器材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掌握搶險救援的基本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二是開展多種形勢的搶險救援基本訓練。包括增強身體耐力、靈敏性的體能訓練;穿戴各種專用服裝和佩戴呼吸保護器的防護訓練;操作各種大型破拆工具和移動式排煙機等搶險作業器材方面的技術訓練;在有毒、高溫、黑暗、濃煙、高空、地下等特殊環境下的適應性訓練和心理訓練。三是結合現有裝備,加大訓練改革力度,努力使訓練貼近實戰。新裝備必須經過嚴格科學的訓練,才能熟練操作使用。一邊增加新裝備,一邊開發研制搶險救援訓練項目,增加訓練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全面提高消防部隊搶險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設置訓練項目時,應當考慮實戰需要,貫徹練為戰的原則,切忌脫離實際,僅圖美觀好看的花架子。四是改革訓練手段,建設訓練基地和模擬訓練設施。設置仿真環境和復雜現場等現代化手段,拓寬訓練的路子,培養指揮員的判斷與決策能力,提高戰斗員的現場指揮能力。
(三)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搶險救援預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制定預案,能做到打有準備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處置各類災害事故。搶險救援預案通常采取圖形標繪與文字記述相結合的形式,內容包括預防災害單位的災害特點;搶險救援的主要措施;需要調集的相關部門及調集方式;各搶險救援主要單位的主要任務及搶險救援的組織指揮機構等。搶險救援預案是執行搶險救援任務的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關乎任務的成敗,必須認真對待。應當組織專人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聘請專家介紹分析災害事故特點、危險特性及處置措施,摸清災害事故源單位自有的消防設施、設備種類、性能狀況;防護此類災害事故現有能用的設施種類、數量、性能狀況及調用方式;調查災害事故源單位及其附近地理環境情況,如單位內部布局、與周圍單位居民住宅的間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及其他可能出現的損害情況)等;收集災害事故目標區域的水文、氣象資料,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制定處置預案,報請政府批準,印發相關單位,并適時由消防部門牽頭,組織實地演練。如在演練中發現預案與實際情況不符或情況變化時應及時進行修改并通報相關單位。在最短時間內,果斷處置,措施得力,將損失降到最低點。
(四)統一指揮,密切協同。災害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涉及到眾多的政府部門和單位,較大的災害事故甚至需要全社會動員,故必須實行統一組織指揮,密切協同配合。應成立由黨委、政府領導為總指揮,公安、消防、駐軍、化工、衛生、環保、民政、郵電、運輸、氣象、內貿、宣傳等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以及有關專家為成員的災害事故搶險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部應定期分析研究本地災害事故預防工作形勢及問題,制定應急搶險救援程序,明確統一指揮要求。政府各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以及各搶險救援隊伍,在災害事故發生后,既要按照總指揮部的命令,根據各自分工,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積極行動,又要從搶險救援的全局出發,主動搞好協同配合。使消防部隊能專心完成主要處置任務,是解決消防警力不足的有效辦法。使用好社會專業技術力量,可以提高決策水平,提高處置的成功率。在處置過程中,參與方案的制定,確定救援方法,指導救援行動,不僅能夠提高準確性和成功率,而且可以減少救援人員不必要的傷亡。良好的滅火求援體制,重要的是做好協同演練,否則,統一指揮,密切協同就成了一句空話。
只有各級指戰員不斷的摸索,不斷創新搶險救援專業技術,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社會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為黨的“十七大”順利召開創造良好消防安全環境。
下一篇:在安全生產中須抓好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