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石油工業發展初期,由于生產技術落后,人類只考慮對自然資源的盲目索取和破壞性開采,而沒有從深層次意識到這種生產方式對人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國際上的幾次重大事故對安全工作的深化發展與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1987年的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國北海油田的帕玻爾?阿爾法平臺事故,以及1989年的EXXON公司VALDEZ泄油引起了工業界的普遍關注,都深深認識體會到,石油石化作業是高風險的作業,必須更進一步采取有效完善的HSE管理系統以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
國外有些專家曾這樣評述過安全工作的發展過程,60年代以前主要是從安全方向的要求,在裝備上不斷改善對人們的保護,利用自動化控制手段使工藝流程的保護性能得到完善;70年代以后,注重了對人的行為研究,注重考察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80年代以后,逐漸發展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方法。以殼牌石油公司為例,1985年,首次在石油勘探開發領域中提出了強化安全管理(ENHANCESAFETYMANAGEMENT)的構想和方法。1986年,在強化安全管理(ESM)基礎上,形成手冊。接著,在1987年,殼牌公司發布了環境管理指南(ENVIRONMENTMANAGEMENTGUIDELINE),并于1992年修訂再版。1989年,殼牌公司頒發了職業健康管理導則(OHUG)。
由于對HSE危害的管理在原則和效果上彼此相似,在實際過程中,它們三者又有著不可分的聯系,因此需要把健康(H)、安全(S)和環境(E)納入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1990年后,殼牌制定出自己的安全管理體系(SMS),并在殼牌集團范圍內的海上作業實施“安全狀況報告(SAFETYCASE)”。1991年,殼牌公司委員會頒布健康、安全與環境(HSE)方針指南。1991年在荷蘭海牙召開了第一屆油氣勘探、開發的健康、安全、環保國際會議,HSE這一概念逐步為大家所接受。1992年,殼牌石油公司出版的EP92—01100,形成安全管理體系(SMS)。1994年油氣開發的安全、環保國際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召開,由于這次會議由SPE發起,并得到IPICA(國際石油工業保護協會)和AAPG的支持,影響面很大,有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和服務廠商的參與,HSE的活動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展開。1994年7月,殼牌石油公司為勘探開發論壇(E&PFORUM)制定了開發和使用“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導則”正式出版。
1994年9月,殼牌石油公司HSE委員會制定的“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經殼牌石油公司領導管理委員會CMD(COMMITEEOFMANAGINGDIRECTORS)批準正式頒發。1995年,殼牌石油公司,將英國政府調查報告所提出的SMS和SC(安全狀況報告),EP92—0100出版的安全管理體系,石油作業公司的經驗和危害管理的技術融合于一體,采用與ISO9000和英國標準(BS)5750質量保證體系相一致的原則,充實了健康、安全、環境這三項內容,形成了完整的一體化的HSE管理體系(HSE—MS)EP95—0000,這是石油石化工業長期以來經驗積累的產物。
可以說,HSE管理體系是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形成和發展是石油石化工業多年工作經驗積累的成果。HSE作為一個新型的HSE管理體系,得NT世界上大多數石油公司的共同認可從而成為它們共同的行為準則。
上一篇:鐵路安全員要做“報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