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在法蘭克福車展的間隙,參觀了德國大眾汽車博物館,在巨大的球形展廳中間,在腳下有一個世界各國最新發生的汽車事故死亡率的數字,我急步找到了中國的版圖,萬車死亡率是驚人的。
作為中國人,我感到十分的愧疚,我深深的知道,這既有管理的原因,同時也有汽車駕駛人素質的問題,正像一位在中國多年的老外說的一句話:到中國我不會開車了。言外之意,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很少,管理基本靠人治交通安全管理是系統工程。世界各國都在探索建立一套在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交通綜合管理系統,提高各種道路的利用效率,增加交通安全性,最終達到人、車、路的和諧一體。
一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期,也往往是交通安全狀況嚴重惡化的危險期。我國目前嚴峻的交通安全形勢也印證了這一點。
美國是世界上汽車最多、號稱“車輪上的國度”。全美登記在冊的機動車達2.35億輛,平均每10個人擁有8輛車。
30年前到今天,美國汽車保有量增長3倍,而交通事故死亡率卻從每年5萬人下降至4萬人。這一升一降,體現了美國交通安全管理的卓有成效。
鑒于一人一車的特殊國情,美國重視向申領駕照者灌輸安全和禮讓意識。如果司機從開始就養成正確和良好的開車習慣,交通事故自然會相應減少。
在美國行車,必須深刻理解“優先權”的概念。因為交通標志、信號燈和路標并不總能解決車輛間可能發生的沖突。
在美國強調以人為本,不是一味偏向行人,而注重責任認定。美國法律認為,駕車是一種“特權”,而非基本權利。美國法律強制車主購買車險,無保險的汽車不許上路。
美國交管部門在彎道、交叉道、學校、醫院和貿易市場地段均設立減速地段;設立限速燈、文字、音響等指示、警告信號;在路面設置讓駕駛員一目了然的安全指示圖標;在事故高發地段公路交叉口則采取增設交通管制信號、延長交叉路口線外停車等候距離、增設紅外線攝像頭、擴大道口視野和增加機動車轉彎道口等措施。
新西蘭交通管理部門最新統計顯示,前年新西蘭325人死于交通事故。一個有406萬人口的國家而言,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比較低的,與新西蘭的交通管理既嚴格又頗具以人為本的溫情,有著很大關系。
為保證駕車者遵守交規,新西蘭交管部門執法非常嚴格,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配備了流動交警,隨時對酗酒駕車和超速行駛進行查處,全國各地還大量設置了電子拍照系統,駕車者只要違規,很難避免繳納高額罰款的懲處。
新西蘭近27萬平方公里國土上,基本沒有嚴格意義的高速公路,很多國道為雙向雙車道,最高限速為時速100公里,算得上高等級公路。結合實際路況設立的提示性標志,有效、準確、設身處地。
新西蘭沒有汽車制造業,道路上絕大部分是從日本、歐洲進口的二手車。但新西蘭車檢非常嚴格。盡管是二手車,必須保證車況良好,所有車輛必須定期送檢,到淘汰年限即報廢。逃避車檢者重罰。
新西蘭高水準的駕車文化令人贊賞。以首都惠靈頓為例,整個城市依山傍海,道路狹窄,單行道繁多,市內基本限速在時速60公里以內。很少見到駕車者有不文明行為,倒是常見他們相互禮讓的情況。
法國汽車普及率很高,幾乎每個家庭有汽車。但因交通管理措施得力,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不足5000人。
駕照考試制度是法國低交通事故率的基礎。在法國考駕照,須通過交規考試和道路駕駛考試。交規學習通常需歷時半年,考題涉及交規的每個細節和汽車機械常識。路考則在馬路上進行,只要出現一個明顯失誤就會被判不及格。
好的道路條件是降低事故率的重要因素。法國不僅道路狀況好,更難得的是交通標志設置在世界上堪稱首屈一指。什么地方需要讓行,什么路段禁止超車,什么道路需要減速標得清清楚楚。
法國警察是世界上最不嚴厲的警察,這是因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當地深入人心,警方不把處罰作為交通管理的目的。但是,法國警察對嚴重超速和酒后開車卻非常嚴厲,因為這兩者通常是惡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丹麥,當孩子兩歲半時開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兒童交通俱樂部;六歲時在學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歲時知道為實現交通安全目標所應該采取的行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區內沒有一個公路立交,但極少有堵車的現象。城市主干道為2?3車道道寬度3.5m,較我國稍窄,同時還擔負著道路停車場的任務。由于具有較高的國民素質和嚴厲的處罰措施,大家非常遵守道路交通規則,道路上的車流井然有序,基本上沒有搶占車道超車的現象。
丹麥總人口約500萬,交通安全死亡事故從1970年的約2.4件/萬人下降到2000年的約1件/萬人。這和丹麥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以及他們對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視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他們交通事故下降的根本原因。
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從幼兒抓起,當幼兒2周歲時,幼兒園對他們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掌握交通法規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識。
瑞典特別重視對駕駛員的教育,認為年輕駕駛員一般有以下特點:一是駕駛經驗不足,多為非職業司機,駕駛經驗相對較少,不能預見到危險情況的存在,在緊急情況下容易因缺乏經驗、措施不當而造成事故;二是心態浮躁、行事莽撞,盲目超速、超車,引發事故。瑞典還重視對卡車司機的教育。因為實踐證明,卡車司機常常超速、超載,極易引發重大交通事故。
談了5國交通安全基本經驗,再反觀中國交通管理現狀,令人值得深思。
中國每年交通事故50萬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超過10萬人,相當于一個小型縣,居世界第一。
據統計數據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人喪身車輪,每1分鐘會有一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傷殘。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
據統計我國汽車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則占全球的比例達到20%,據統計,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50萬人。其中,中國為10.4萬人。
多年來,雖然我國萬車死亡人數不斷下降,但是由于汽車保有量增長更快,據公安部的統計數字,2002年,我國萬車死亡人數為13.7人,據日產汽車技術人員介紹,這個數字是日本的10倍以上。
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原因眾多。“2005汽車安全論壇”的與會認為,主要原因:一是國內的混合交通現狀,國外經常是車撞車,死人的概率小,而國內經常是車撞人,死人的概率大得多;二是國內行人、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普遍比較淡薄,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不多;三是不少國產車在安全性方面與國外存在差距;四是國內很多駕駛員沒有養成正確的駕駛習慣,沒掌握事故發生前后正確的操作方法;第五,國內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在設計規劃上也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
調查數據表明:中國的致死交通事故中,有八成是由于行人或非機動車違章造成的;而在日本,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機動車駕駛員。
據2004年的數據,日本所有交通事故中,由駕駛員錯誤判斷、操作失誤等造成的占了88%,而由行人、摩托車等造成的僅占12%,與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混合交通的危險,行人、摩托車以及非機動車的違章行為,是中國交通事故率、特別是致死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年4月,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長王立向市人大代表稱:2005年交通事故死亡1515人,比上年減少死亡116人,萬車死亡率5.87,比上年下降1.23。已完成539件安全隱患的治理工作。目前,二環以內的交通信號全部納入系統控制。
去年4月,去日本世博會參觀,在名古屋市上班高峰期間,路口斑馬線規規矩矩站滿了上班和上學的,“紅燈停,綠燈走”已嚴格的成為有秩序、有紀律、有素質的一種社會象征。
反過來,在我去的國內最多的大城市中,見不到上述情況,尤其在北京王府井的金街和廣州的北京路,過馬路的行人幾乎無視紅綠燈的存在。
汽車給人們帶來物質文明,也給人們帶來交通災難,在北京國際車展的背后,我們的管理者,我們的遵守者能否共同搭建汽車社會和諧的發展的橋梁呢?!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論《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變化
下一篇:鐵路中間小站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