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日前舉行的“2010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2010年的環保工作目標為:二氧化硫排放量力爭比2009年再削減40萬噸;分別淘汰電力、煉鐵、水泥、焦化和造紙落后生產能力1000萬千瓦、2000 萬噸、5000 萬噸、2000 萬噸和52 萬噸;確保新增燃煤電廠脫硫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等。
周生賢還透露,二氧化硫“十一五”減排目標已經提前一年實現。據初步測算,與2008年相比,2009年全國二氧化硫約下降了4.57%。
減排目標實現得益于多因素
據了解,減排目標的實現得益于三個因素,首先是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力度不斷加大;其次,減排工程建設和落后產能淘汰取得新進展;此外,治理設施運行監管不斷強化。去年新增燃煤脫硫機組總裝機容量1.02億千瓦,2006年以來累計新增燃煤脫硫機組裝機容量4.11億千瓦,其中新增現役燃煤脫硫機組裝機容量1.81億千瓦。
2010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報告中指出,重點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0.043毫克/立方米,較2008年下降10.4%,較2005年下降了24.6%。密切關注中國減排問題的美國,通過其全球衛星觀測系統對我國減排情況進行觀測和分析后認為,2007年下半年,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確出現拐點,隨后二氧化硫濃度呈現較大幅度下降。
對于二氧化硫減排的樂觀形勢,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曾表示,主要得益于火電機組脫硫成效。
華北電力大學鍋爐專家高建強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自2000年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促進煙氣脫硫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高建強認為,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新建的燃煤機組都同步加裝脫硫裝置或采用潔凈煤燃燒新技術,因此目前燃煤電站脫硫的主要問題是還未進行脫硫改造的部分老機組以及脫硫系統的高效運行和管理。
隨著國家“上大壓小”政策的推進,將逐年直接關停一批老舊機組,將大力促進火電機組的二氧化硫減排。此外,隨著脫硫技術上的完善提高和治理設施運行監管的不斷加強,將有助于解決火電站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問題。高建強介紹說:“現在火電企業的環保壓力很大,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火電機組每排放一公斤二氧化硫,需繳納一定的排放費,如果企業不加緊推進火電脫硫措施,每年排放費就得繳納不少。”
“上脫硫設施的功效可能不再像之前那么大了。”一位中國環境科學院的專家分析說,隨著經濟總量增長,排污總量仍會擴大,而之前存量脫硫帶來的二氧化硫減排,會被之后的經濟增量抵消。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環保部門將深入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將配合有關部門,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關停計劃。據估算,通過結構減排,將新增削減二氧化硫45萬噸;通過工程減排,新增削減二氧化硫100萬噸以上。
五大電企脫硫成績不俗
“十一五”以來,電力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降低,已由2006年最高的1350萬噸,下降至2008年底的10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績效值由2006年的5.7克/千瓦時下降到3.8克/千瓦時。記者了解到,五大發電集團在二氧化碳減排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大唐集團2009年新增脫硫機組2195.5萬千瓦,除列入關停計劃的機組外在同行業中率先實現了脫硫裝備率100%。
華能集團2009年新增脫硫機組2181萬千瓦。到去年底,公司安裝脫硫設施的機組容量達到8148萬千瓦,規劃脫硫機組全部實現脫硫,完成“十一五”環保責任書目標的165%,預計到2010年底,將實現燃煤機組全部脫硫,所有燃煤電廠建成節約環保型燃煤發電廠。
中電投開展煙氣脫硫無旁路試點,完成了22臺機組脫硫改造,新增二氧化硫減排能力24萬噸/年。
華電集團單位二氧化硫排放績效3.15克/千瓦時,同比下降8%。
國電集團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0萬噸以內,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各大電企也紛紛提出2010年的火電脫硫目標:華電集團提出2010年單位二氧化硫排放績效3.05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國電集團2010年將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75.5萬噸的目標。中電投提出2010年減排二氧化硫9.96萬噸的目標。
日前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朱永芃表示,目前五大發電集團二氧化硫減排量占到了發電企業總減排量的50%以上。我國尚有40%左右的火電機組未裝備脫硫設施,要進一步加大脫硫改造力度,同時積極推廣應用脫硝、脫氮、二氧化碳捕捉封存技術,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集中利用綜合節能技術,大幅提高發電系統運行效率,同時大力發展新型清潔煤發電技術。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