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西北東部的局部地區、華北北部的部分地區繼續出現沙塵天氣,引起廣泛關注。當天,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主任劉拓在人民網與網友交流,并接受記者專訪。
沙塵暴在我國不可能消失
植樹種草等生態治理建設,只能減少塵暴的發生,減輕危害,減少損失
這次沙塵暴是怎么產生的?劉拓解釋,總的來說,沙塵暴的發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有大風,二是有比較多的沙塵源。這次的沙塵來源于蒙古國中部及我國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等地。這些地區有廣袤的沙地、沙漠。由于沙塵源區和途經區沙源物質豐富,且近期氣溫回升較快,土壤失墑嚴重,加之冷空氣勢力較強,產生了這次比較大的沙塵暴。
有網友提問,這些年感覺到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在逐漸減少,但這次沙塵暴這么大,該如何看待我們的植樹種草等生態治理的作用?
劉拓說,如果沒有這些年的生態治理,像這次這么強的風,沙塵暴肯定厲害得多。這些年沙塵暴能夠逐漸減少,和國家通過防沙治沙工程增加地表覆蓋,減少沙塵源以及農業結構的調整都有很大的關系。
植樹種草等生態治理工程,只能減少沙塵暴的發生,減輕危害、減少損失。我國北方地區有170多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土地,我們能夠治理的沙地只有50多萬平方公里。同時,境外的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也都有廣袤的沙漠,這些地方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從根本上講,沙塵暴在我國不可能消失。
沙塵暴應急有多項措施
林業部門與氣象部門密切協作,及時掌握災情,廣泛宣傳沙塵暴應急常識
劉拓說,這次沙塵暴發生之后,林業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一是與中國氣象局密切合作,進行會商,向各地發出了預警。二是啟動39個應急監測站,隨時掌握、報送和發布災情發生、發展走勢。三是各級應急人員都堅守崗位,24小時值班。四是在此之前已將沙塵暴應急基本常識印成漢、蒙、維吾爾等多種文字的小冊子,發到老百姓手中,幫助群眾防災自救。
防沙治沙必須堅持不懈
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目的是加強地表覆蓋,減少塵源
談到如何防沙治沙,劉拓說,防沙治沙必須堅持不懈,不能有絲毫放松。經過多年的努力,各地總結出了一些基本的經驗。比如堅持因地制宜,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堅持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設為主的綜合措施,加強地表覆蓋,減少塵源。
“防沙治沙,必須和老百姓的利益相結合,也就是通過生態建設,讓老百姓致富。”劉拓說,土地沙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百姓在比較貧困的情況下過度地依賴植被,開墾、放牧,如果能夠幫助老百姓解決吃飯問題,就能減輕對植被的依賴,有利于植被保護。給老百姓出路,防沙治沙才有長效。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