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場實際還有這么多書本上沒有講到知識,看來今后我要學習的地方還多著呢。”9月26日,剛剛參加完下行“天窗點”的洛陽電務段大學生職工孫焱,一回到位于鄭州鐵路局西大門的太要信號工區,便又抱著書本學了起來,這是該段實施高技能人才一線輪崗輪訓計劃后,知識型人才在一線工作中最大的變化。
這個段現有職工1600余人,生產班組148個,其中80%班組位于交通不便、遠離城市的沿線山區。自2008年開始,這個段每年都要接收幾十名新入路大學生補充到各個生產崗位,為使這些新職人員盡快將院校所學知識與電務生產實際相結合,熟練掌握各種信號設備養護維修技巧,段黨委遵循“人其盡才,才盡其用”的人才培育觀,鼓勵引導新職人員到偏遠站區和施工現場接受鍛煉,在艱苦環境下培養職工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并通過簽訂師徒合同、業務能手傳幫帶的方法,幫助這些大學生熟悉電務安全生產工作流程。
除了讓新職人員到一線班組接受鍛煉,他們還有意識地給綜合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的職工提要求、增擔子,通過崗位競聘、掛職鍛煉等“拔苗助長”的方式,助推優秀人才的成長。該段職工劉海璐是一名入路工作僅8年的大學生,幾年來,他先后在四個車間、9個不同的崗位上工作過,年僅32歲就已經擔任了該段三門峽高鐵車間的主任,成為這個段最年輕的車間主管。
典型模范的示范作用,不僅為該段高技能人才的職業規劃樹立了榜樣,也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職工投身鐵路、拼搏奉獻的工作積極性。如今,該段已經有19名2008年后入路大學生在經歷各種崗位鍛煉后走上管理工作,27名大學生職工成為技術骨干,為該段健康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