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韋佳、吳艷霞 通訊員 郭仁昭)昨日,記者從省公安消防總隊指揮中心獲悉:我省消防抗震救災突擊隊已于14日18時突進到重災區綿陽市平武縣南壩鎮,目前已救出3名生還者。
由于震區通訊條件太差,記者無法與突擊隊連線通話,以上消息是從突擊隊總指揮、省公安消防總隊副總隊長任珠善三次通過衛星電話向省公安消防總隊指揮中心報告獲悉的。
14日12時30分,突擊隊接到任務后從綿陽市出發,目的地是受災嚴重的平武縣南壩鎮。由于道路在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所有救援人員全部徒步前進。
18時左右,總指揮帶領先遣小分隊到達涪河,經過小船擺渡到達南壩鎮,與當地指揮部門聯系得知:南壩鎮已經成為孤島,無水無電,通訊被切斷,全鎮80%的房屋已經倒塌,其余房屋皆有不同程度損毀。其中南壩小學最為嚴重,有100多名小學生被埋壓。救災現場余震不斷。
了解情況后,總指揮立即進行作戰部署,一部分救援隊員迅速駐營扎地,另一部分救援隊員進行救援。由于河水水流湍急,不允許夜間搶渡,所有后續裝備和食品被隔離在河流對岸。
20時左右,救援隊在南壩鎮淀粉廠職工宿舍一樓用生命探測儀探測出有生命征兆,經過艱苦努力,救出一名50多歲的女性,這是河北消防官兵到達目的地后搶救出來的第一人。
14日晚,很多戰士露宿麥田,缺衣少被度過一晚。
15日清晨,救援小分隊再次集合,對4個重點救援點進行營救。9時,在電廠成功救出一名26歲女生還者。
現在,大批救援隊員和救援設備正陸續到達,救援工作已全面展開。截至目前,救援隊已救出3名生還者及7名遇難群眾。
■點著蠟燭搶救傷員
連線人物:唐山紅十字會醫療救援隊副隊長吳壽嶺
救援地點:綿竹九龍鎮
本報記者劉紅
“汽油用完后,醫務人員點著蠟燭夜戰,后來蠟燭也用完了,我們才一臉凝重地回到車上,盡量讓心情平靜下來,稍做休息……”昨日11時,記者終于電話聯系到我省首支醫療救援隊唐山紅十字會醫療救援隊吳壽嶺副隊長。
□陜西警車一路護送到漢中
吳壽嶺副隊長告訴記者,13日9時,開灤醫院接到中國紅十字會和省紅十字會的指令后,這支經過唐山大地震考驗的醫療隊就懷著急切的心情上路晝夜兼程。連續走了一晝夜,路上還算順利。直至14日9時,醫療隊的車輛翻過秦嶺到陜西后,看到了最擔心的一幕:寬寬的大馬路上擠滿了車輛。最后,一輛警車閃著警燈、鳴著警笛一路護送他們到漢中,讓他們非常感動。
□點著蠟燭做手術
14日17時,醫療救援隊根據指令,到達四川綿竹九龍鎮重災區,“也許是墻體結構及建材質地的緣故,鎮上幾乎所有的房子都塌了,連面積較大一點的殘缺墻壁都很難看到,救援的士兵站在廢墟上用手扒。”
在廢墟旁邊,醫務人員馬不停蹄,用20多分鐘就搭建起3頂帳篷,準備為傷員實施手術。其間,不斷有傷病員送過來。隨后,20余名醫護人員便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之中。
手術病人一個挨一個,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因災區斷電,醫務人員只能靠自帶汽油發電照明,兩個小時后,大家肚子餓得咕咕叫,雖然汽車內帶著不少方便食品,但沒一個人去吃一口。
很快車上汽油用完了,醫護人員便點起蠟燭,繼續為傷病員包扎和固定,給傷員實施手術。當晚21時,蠟燭用完時,天整個黑了下來,簡易帳篷內漆黑一片,醫生們才想起來晚上還沒吃東西。4個小時,醫療隊救治了50多名傷員。
截至昨晚18時,唐山這支醫療救援隊又為200名傷員進行了簡易手術和外傷處理。
□九龍鎮秩序正在恢復
“吊車、消防車、鏟車等大型工程車仍在晝夜不停地作業。解放軍晝夜不停地在廢墟內扒拉著,尋找著受災群眾生還的希望。”手術間隙,吳壽嶺副隊長忍不住會看一眼救災現場。
“今天(15日)中午,部隊給鎮里受災群眾搭起了窩棚,開始給站在馬路兩邊的受災群眾發放各地捐贈的面包和礦泉水,受災群眾情緒穩定。”電話中,吳壽嶺副隊長向記者簡單描述了受災群眾的生活。
“當地的自救精神也很感人。”據介紹,自地震發生后,當地政府實行干部分片包干制。負責九龍鎮這片的是縣委組織部的人,因連夜奮戰,包片干部嗓子啞得說不出話來。每次他來醫療隊時,醫護人員都忍不住送他點水喝。
■21名唐山人連夜救災感動北川
現場:北川 人物:唐山21人民間救災團
本報訊(冀東版記者超庚)昨天,包括唐山老兵、豐潤醫生、灤縣個體戶、唐山大學畢業生以及東八里鋪救災小分隊,21人在四川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北川,配合解放軍開展救援工作,當地軍民深受感動。截至記者發稿時,全部唐山救災者仍然奮戰在救災第一線。
昨天上午,以本報為媒,包括由唐山10位老兵、豐潤醫生等21名唐山人組成的唐山民間救災團,向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提出參加救災的申請,并主動要求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北川羌族自治縣去。獲得批準后,救災團成員很激動,便攜帶鐵鍬等工具馬上動身。當天13時許,救災團挺進到北川界內。
雖然外地通往北川的大部分公路已被疏通,但臨近北川老縣城時,公路已經斷裂。不得已,救災團繞山路步行3小時才到達北川救災第一線。
北川現場救災指揮人員給唐山民間救災團安排了任務,具體是在當地志愿者的帶領下,搜索被埋在廢墟下還有生命的災民。一經發現有生者埋在廢墟下,立刻會同現場解放軍和醫務人員進行緊急救援。救災團領到任務后立即投入戰斗,并于當晚18時30分左右成功救出一位40歲左右的婦女。截至23時,記者了解到,他們已會同解放軍成功救出3名幸存者。救出的傷員被緊急送往臨近各大醫院,無家可歸的災民被統一安排到綿陽市九州體育館內,一日三餐由政府統一安排。
北川災民王奇年近半百。他在居住的帳篷里告訴記者,僅僅一個下午,他就變得一無所有。可他得知有很多唐山人來到北川救災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并向唐山救援人員鞠躬致謝。此外,玉田東八里鋪宋志永等13人,也在北川一所受災學校內進行救援工作。
截至昨日23時發稿記者了解到,由遷安發出的3輛物資救援車已進入北川界內。
■石家莊赴災區特警正徒步向汶川挺進
本報訊(記者 栗占勇)14日出發到災區的石家莊市公安局100名特警目前正向汶川徒步跋涉,記者昨日15時30分與特警前線指揮部取得電話聯系,100名特警昨日上午在都江堰市領到任務后立即徒步跋涉向汶川縣水磨鎮、潑口鎮、三江鎮挺進,有時跑步前進,現正在途中。
■“我們已從廢墟里扒出30多人”
連線人物:抗冰義士宋志永 救援地點:北川中學
本報記者 李敬東
汶川地震災情牽掛著全國人民的心,我省玉田縣農民宋志永震后第一時間租車趕往災區。昨日19時,記者與宋志永取得了電話聯系。
□記者(以下簡稱“記”):老宋,現在你在什么位置?
宋志永(以下簡稱“宋”):我正在北川中學救援現場,和救援隊伍一起扒人呢。(聲音沙啞)
□記:生還的人多嗎?
宋:從昨天(14日)到現在,我參與救出的已有30多個,可惜只有3個有生還的可能。
□記:你什么時候到的北川?
宋:我14日早上8點到了離北川縣城30公里的地方。因為當地公路要給搶運傷員和物資的車讓道,一般汽車禁止通行。我只好打了個“摩的”,又徒步走了8公里,臨近中午才趕到北川縣城。
□記:一到縣城你就直接投入救援戰斗了嗎?
宋:是啊,時間就是生命!看到當兵的在運傷員我就幫著抬,看到哪里發現廢墟里有呼救聲我就幫著扒人。
□記:救援的難度有多大?
宋:廢墟上大的鋼筋水泥塊都是由專業的救援隊伍來處理,我只是搶時間做些搬碎水泥塊的力氣活兒,而且干活時要求戴頭盔、口罩和手套。
□記:隨著時間的推移,救援的難度會越來越大,而且被埋者生還的可能會越來越小!
宋:到現場后,我才對“時間就是生命”有了新的認識。14日中午在一片倒塌的民房旁,有群眾聽到了隱約的呼救聲,救援隊伍趕緊開扒,3個鮮活的生命得救了,而今天(15日)一整天也沒有遇到這種幸運。
□記:在那里能休息么?
宋:休息?在這兒誰還舍得休息啊!我除了在路上的車里瞇了幾覺,一直到現在,兩天了,只睡了不到兩小時!因為昨天晚上我實在困得撐不住了,倒在路邊的大石板上瞇了會兒,很快又被凍醒了,趕緊投入救援。
□記:吃飯怎么解決?
宋:顧不上吃,一直到現在,只吃了碗方便面和兩根火腿腸。
□記:隨后從老家趕來的“宋志永愛心抗震小分隊”的另外12人和你接上頭了么?
宋:今天(15日)我們已接上頭,正和救援隊伍一起扒人呢。好了,就這樣吧,我得趕緊去救援了……(話音未落,電話斷了)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