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活一個礦工 就是救活一個礦工家庭
2005-11-29
來源:新華網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本報記者 亓樹新
“快,讓開!”隨著一聲叫喊,等在七臺河市東風礦出井口的人們迅速向兩邊散開。只見前面兩名救護隊員背著受傷的礦工,后面還有兩個救護隊員一人抬著一條腿,快步向停在門外的“120”救護車奔去。
此時是28日下午3時40分左右,距事故發生已經過去18個小時,又一位遇險的礦工被搶救了出來!這名礦工叫張軍,雖然他滿臉都是煤灰,但是人們還是能看出他的年輕。他穿著工作服,但沒有戴安全帽。他趴在工友的背上,始終抬著頭。
“120”救護車急馳而去,參與救護的段昌盛、鄭金昌、王治宇等礦工也長長地舒了口氣。雖然是北方寒冷的冬天,但是他們的工作服已全部濕透。
段昌盛等人是鄰礦七臺河市新建礦的礦工,他們不是專業救護隊員。27日晚上,他們就已經接到待命通知。今天早晨7時30分,這些礦工隨著專業的礦山救護隊員下井。專業隊員走在前面,負責人員搜索,如果發現有活著的礦工,就交給參與救援的礦工,并由他們往外抬。
段昌盛所在的新建礦今天共有60多名礦工下井參與救助,黑龍江省所屬的另外3個煤城———雞西、鶴崗、雙鴨山,也分別派出大批救護隊員支援。據介紹,在今天的事故現場,聚集了25支救護隊,250名救護隊員。
因為爆炸,煤礦巷道被破壞得很嚴重,架設的線路七零八落,運送物資的軌道也被扭成麻花狀,運送原煤和物資的車體東倒西歪。因為爆炸,巷道里亂石橫陳,有的地方還有大面積塌方,行走極其不便。
在這樣的條件下,段昌盛等人磕磕絆絆前行。快到中午12時,搜救隊員來到“二采區”,并在那里發現了張軍。看到救護隊員時,張軍想說話,卻說不出來。張軍身上沒有嚴重的外傷,但呼吸微弱,頭暈且痛得厲害,然而意識還比較清醒。
段昌盛背起張軍,鄭金昌、王治宇及另外一個工友在后面抬著,開始向外走。因為巷道狹窄,而且黑黢黢的,他們不得不貓著腰前進,不時躲著腳下的石頭。本來人行走起來就很不方便,現在背了一個人,更加困難。遇到狹窄只能容一個人通過的地方,就得一個人在前面拖,后面的人在后面推。就這樣艱難前行幾百米后,終于來到較為寬敞的大巷,這時他們4個人都已氣喘吁吁。
巷道里裝運原煤和煤矸石的拖車歪倒在一旁,腳下的積水順著坡度往下流,偶爾也會有石頭滾下來。段昌盛找來一塊木板,將張軍放在上面,4個人每人抬著一角,步行的速度加快了一些。但畢竟不是在陸地,而且坡度忽高忽低。
轉過一個彎后,段昌盛突然發現前面的大巷道有一個很大的塌方,大塊的巖石幾乎把巷道口堵塞了,在巷道頂部有一個豁口。段昌盛和另外一個人爬到塌方的上面拽,兩個在下面推,但是不一會兒又掉了下來。這時,從一采區過來了3個礦工,幫他們一起往上抬。最終7個人齊心協力,才將張軍挪過這道“鬼門關”。
當段昌盛等4人將張軍背到出井口時,已用去將近4個小時,在井下行走了一兩千米。從早晨7時30分下井到救出張軍,他們沒有吃一口飯,硬是使盡全力將張軍從死神中搶了回來。
他們平靜地說:“搶救了一個工友,就是挽救了一個礦工的家庭!礦工是這個家庭的全部支柱,如果他死了,他們的妻子和兒女也就失去了依靠。”
收拾好救生物品,段昌盛點上3枝煙,同時分給另兩位工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慢慢地說:“活著真好!”
晚上7時,記者在礦務局總醫院病房里看到了受傷的張軍,他的鼻孔里插著氧氣管,胳膊上正在輸液。醫生介紹,他的意識還比較清醒,但是由于缺氧,出現頭痛、胸悶等癥狀。
本報黑龍江七臺河11月28日電
轉自搜狐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