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這個名字,相信礦難后一定不會被他的工友兄弟和他們的親人所遺忘:因為他的勇敢和智慧,使得礦難發生后被困于出事煤礦井下的26人重獲新生。他現在已被黑龍江七臺河市東風礦上的在礦難中幸存的工友們奉為英雄。11月29日,本報記者趕到醫院采訪了他。
病床上講述脫險經歷
東風礦上的礦工王殿和向記者介紹,爆炸發生在11月27日晚9時40分,到第二天下午的兩點,累得四肢癱軟的“大英雄”張國良終于被搜救人員救出井。這位54歲的瓦檢員憑借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生死關頭帶領26名工友擺脫了死神的糾纏,成功逃生。
事故發生后,《法制周報》記者趕赴收治傷員的七煤集團總醫院。11月29日,在龍煤集團公司中心醫院四樓消化科病房,英雄礦工張國良鼻子上插著氧氣,和同病房其他人一樣,病歷上寫著一氧化碳中毒。在病床上,張國良講述了他頗具傳奇色彩的脫險經歷。
礦車被沖開十幾米
瓦檢員張國良當時正在距爆炸點2000米處的井下進行瓦斯檢查,突然他感到一股強烈的沖擊波涌來,持續了一分鐘左右。他拿著礦燈向前走去,看到地上有三四十厘米厚的煤塵,而礦車被沖擊波推開了十幾米遠。
張國良在礦燈的照射下前行,不斷遇到在井下已停止工作的人員,經過清點人數,最后確認包括他在內有27人。他們試圖通過礦井下一個密壁內的變電所走到主運道,但沒有成功。然后他發現瓦檢儀器已經失靈,而密壁內存在有毒氣體,這使一個叫李天財的工友暈倒在地。他們抬出李天財,回到原航道。趁有毒氣體還沒有進到這里,大家蹲下來,考慮下一步的逃生策略。
寫下遺書再逃生
在井下202和110巷道拐彎處,張國良將27人的名字和相關信息寫在紙條上。萬一不能活著走出去,他希望這個紙條能為救援隊尋找尸體提供幫助。他懂應急措施,大家統一聽他的指揮。他寫下了遺書:11月27日晚9點21分發生爆炸,我帶26名礦工尋找出口……如果找到我的尸體,從此向下找尋其他人尸體,謝謝。
凌晨2時,多數人已經疲勞過度,哭了起來。大家都在希望救援隊及時下來。見此,張國良安撫說,大家不要哭,氧氣本來就稀,再哭就不行了。他把一把煤塵吹向燈口,發現有風吹過。經驗豐富的他馬上大聲說,大風扇開了,救援隊快下來了,大家耐心地等待吧。
“大家都哭了 我沒哭”
氧氣越來越稀薄。張國良帶領26人在202和001巷道交叉口發現一個洞。張國良要求大家不能站在地上,要坐下來,稍微分散,以減少呼吸耗費的氧氣。
28日凌晨0時多的時候,有毒氣體已經部分進入他們躲藏的洞里。在張國良的指揮下,他們在空氣稀薄地帶趴下來,等待救援。
到了凌晨2點多時,救援隊還沒有出現。
“大家都絕望了,全哭了。只有我沒哭。”張國良對記者說。
敲打管道吸引救援隊
張國良說:“為了省電,我們輪換著用煤燈,并不斷敲打管道,希望引起救援隊的注意。”
他們在礦井下待了整整12個小時。28日10時多,救援隊下來了,并發現了他們。
張國良此時卻難過地發現,他們中有兩人遇難,其中一人躺著張著嘴做呼吸狀,另一個在一個小水溝內被嗆死。“不過,我們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點。”張國良略感欣慰地說。
最讓他遺憾的是,有162個工友已經永遠地離開了他。這樣的奇跡沒有在每一個井下礦工身上出現。在救援隊趕到井下搶救之前,已經有部分礦工遇難。根據事后分析,爆炸點在主皮帶提升井的下部,那些生還的礦工大多距爆炸點有一定距離。他們第一時間在井下展開自救,有的靠自己的力量活著走出了礦井,更多的被困礦工則得力于救援隊的幫助。
目擊
礦難
12月1日,七臺河礦難曝出最新傷亡數字:162人遇難,7人失蹤。黑龍江七臺河市是中國東北一座典型的由煤炭左右經濟命脈的城市。當地政府官方網站顯示:七臺河煤礦是全國三大保護性開采煤田之一,已探明儲量52.6億噸,保有儲量17億噸,并且煤種齊全、品質優良,是國家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
出事煤礦正籌備上市
東風煤礦位于七臺河新舊城區搭界的郊外,是黑龍江國營企業龍煤集團下屬的主要礦區之一。比起其它地方遍地開花的小煤窯,國有礦的安全系數一直對礦工有相當的吸引力——即使在頭幾年“挖得越多越虧”的不景氣年頭,礦上職工也有飯吃。而近一年多來好勢頭讓礦工們 “終于趕上了好日子”。就在兩個月前,礦上還新添了不少人手,為明年龍煤集團香港上市做年終沖刺。
但是,在開足馬力運轉的礦井下,毀滅性的災難看似意外地發生了:11月27日晚上9時多,東風煤礦的礦井發生煤塵爆炸。
“一聲巨響 礦井爆炸了!”
停電了。接下來一聲巨響。東風煤礦礦井數百米外的李曉龍當時正在路邊等車回家,他的第一反應是地震了,但接下來,礦井口噴出的一道20多米長的紅色火柱讓他相信發生了礦難。他快步向井口跑去。
劉桂榮此前正和五六個工友在礦井旁100米處的手選房內工作,將傳送帶夾雜在上煤塊中的石塊挑出來。屋棚上“撲撲”向下掉灰,玻璃全部被震碎在地上。她們慌忙跑出屋外,踩著一地破碎玻璃渣,發出刺耳的聲響。天已經黑了,空氣中彌漫著濃煙,但她們很快發現,正對著礦井口的傳送機房已經被摧毀,井頸塌陷。礦井爆炸了!
大火球推平房屋
張循良今年42歲,在東風煤礦工作了20年,井下操作10年。現在,張循良在煤礦的浴場負責保管礦工的作業服。
他是這次礦難的地面現場目擊者。他對記者說,讓他回憶當時的經過是一種痛苦,因為他18歲的兒子張曉偉當時就在礦井里,直到11月30日依然還沒有出來。爆炸發生的那一天,是他兒子第三次下井。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張循良一直趴在座位上抽泣,全身顫抖著。
當時,在浴場上班的他突然聽到一聲悶響,“那聲音很大,當時房子都搖動了”。他聞聲向窗外看去,只見直徑長達10余米的大火球從井口噴出,井口前面的一平房隨即被推平!“當時我腦子里也是‘嗡’的一聲震響,我意識到井下出事了。張曉偉還在下面呀!”張循良瘋了一般地跑到井口,可是那里已經是煙塵彌漫,張循良根本進不去。
就在這時,張循良發現在井口開井車的女礦工孫士敏仆倒在了瓦礫中,已經沒有了呼吸:“她身上沒有其他傷痕,只是鼻子和嘴巴出血,顯然是被沖擊波沖倒在地,震死了。”
丈夫一去再沒回來
事故發生時,金海英已在家中熄燈入睡了。她以為她的丈夫朱長久此時正在礦井里正常工作,作為全職主婦,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朱長久的姐姐在礦難發生半個小時之后敲響了她的家門,她立刻意識到有不祥的事發生。得知礦井爆炸的噩耗后,她將6歲的孩子鎖在屋內,奔向礦難現場。得到消息的礦工家屬越來越多,他們蜂擁到事故現場的封鎖線外,
抱著一線對親人的希冀。
因為爆炸,煤礦巷道被破壞得很嚴重,架設的線路七零八落,運送物資的軌道也被扭成麻花狀,運送原煤和物資的車體東倒西歪。因為爆炸,巷道里亂石橫陳,有的地方還有大面積塌方,行走極其不便。
警戒線外,哭聲繚繞,礦工家屬的情緒普遍比較激動。爆炸事故發生后,通往煤礦右側的居民區被一層白雪覆蓋,不少遇難家屬在親屬的勸慰中,不斷地哭泣——礦難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徹夜不眠的夜晚,眾多礦工被匯集到礦井外的一所辦公大樓內,等待著奇跡的發生。
金海英在記者抵達她家調查時,剛接到礦方的通知:人沒了,尸體上來了。金海英回憶說,27日下午2時30分,話語不多的丈夫朱長久吃過午飯后,看了妻子一眼什么話都沒說,與往常一樣就上班去了,這也成了這對夫妻的永別。
“他(丈夫朱長久)每天都是按時上班,除了家里有特殊事外,一個班都不拉,上個月上了整整31個班,一天都沒休息”,即便這樣朱長久的滿月工資也只有1200元。金海英說,由于結婚和婚后買房子,丈夫拼命地干活,外債已經還得差不多了。丈夫替全家考慮,想在外面買樓房,樓房的交通好,冬天暖氣也比自家土炕熱乎得多。
162名礦工遇難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持續了5天的搶險工作還在繼續。12月1日上午召開的國務院“11·27”事故調查組成立會議透露,經過拉網式核實統計,又發現一名生還礦工。至此,這起事故發生時井下共有242人,其中生還者73人,162人遇難,7人失蹤,另有兩名地面工作人員遇難。
李毅中怒斥“明星”礦長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這幾天成為了黑龍江的常客:11月27日晚剛處理完松花江污染事件后回到北京,又匆匆趕回了黑龍江,前往礦難現場。
明星礦長被停職
27日,作為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國務院工作組組長,李毅中在黑龍江視察時,還沒忘記自己的職責——他特意聽取了當地負責人關于煤礦安全生產的匯報。但是,他離開黑龍江沒幾個小時,黑龍江省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東風煤礦就發生了爆炸。
礦難發生后第四天,“11·27”礦難新聞發言人、黑龍江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成祥向媒體通報:國有煤礦瞞報已成事實。礦長馬金光和書記陳志強已被停職,目前正在接受公安部門和事故調查組的調查。黑龍江省副省長劉海生說,煤礦發生事故,必須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責任追究的規定堅決追究責任,對觸犯刑律的主要責任人要異地審判,并判實刑。
“你們連小煤窯都不如!”
就在馬金光被警方控制的當天早些時候,在東風煤礦召開的會議上,李毅中問東風礦長馬金生和總工程師姜恒本:“你們知道《緊急通知》和《特別規定》嗎?”二人相對一看,均一臉茫然和羞紅,搖頭表示不知。
李毅中有點發火,提高聲調大聲問:“你們到底知不知道這兩個文件?!”馬金生和姜恒本趕緊低下了頭,不敢正視李毅中。李毅中震怒地斥道,“你們連民營小煤窯主都不如!”
李毅中指出,本次礦難人數統計數字的重大疏漏暴露出了事故煤礦存在嚴重的勞動紀律松懈、管理極度混亂的問題。他怒斥,如果再有隱瞞行為和消極態度,就是對遇難礦工的凌辱和對法律和政府權威的漠視。
“明星礦”掌門人專車價值百萬
黑龍江七臺河礦難事發煤礦東風礦曾連續三年被黑龍江省評為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明星礦”,而該礦的“掌門人”——馬金光更是當地叱咤風云的人物。
馬金光最近一次在電視上露面是在央視“焦點訪談”,馬金光說,在近幾年國家煤礦的安全管理過程中,他們在操作生產方面要求非常嚴格。“請各位領導放心,東風不存在超能力生產情況”。
當地《七臺河日報》此前有消息稱:“今年41歲的馬金光,畢業于黑龍江礦業學院采礦專業,在煤礦工作了17年。2003年任東風煤礦礦長以來,科學治礦,撰寫的多篇高科技論文用于煤礦生產實踐,很快使煤礦勃發生機,走向輝煌。東風煤礦曾連續三年被黑龍江省評為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明星礦’,并先后在省、全國‘安康杯’競賽中獲得‘優勝企業’和‘優勝單位’等光榮稱號。”
在27日煤礦爆炸后,有人證實說,當天,煤礦負責人馬金光在一旁悄聲說,“出了這么大的事,我們萬一跑不脫干系,還不如早做打算去小煤礦干。”
當地一位老礦工對記者說:“這都是表面工夫,實際上七煤集團去年至今至少已經發生過4次礦難事故。七臺河出的都是大事情!”
采訪中,東風煤礦工人對記者說,煤礦主要領導平常有兩部價值百萬元以上的轎車,一輛是保時捷、另一輛為4.2升的奧迪A8型,“國家安監總局和省里的領導來時,他就把車放到車庫里,讓司機開了一輛豐田沙漠王子4700型越野車” 。
本報特派記者 陳安慶發自黑龍江七臺河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