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報名、考試測評、考察、體檢公示等程序,近日,泰興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管理技術主管劉增富和泰興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化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主管王春曉先后到位,這也意味著江蘇首批兩名面向全國招聘的聘任制公務員正式上崗。江蘇省人社廳去年12月啟動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試點工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1名聘任制公務員。半年之后,最終僅有兩個崗位成功“招募”。今年,聘任制公務員還將繼續在江蘇試點。
30歲的王春曉向記者坦言,在新崗位才工作一周,挺適應的,因為這份工作和以前的也差不多。“我是河南人,化工專業的碩士生,2011年考到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安監局化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這是家事業單位,原先月薪在5000元,后來在南通成家。報名聘任制公務員,除了18萬年薪的誘惑外,還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會,自己想挑戰一下。”王春曉說,安監工作很辛苦,壓力很大,他現在每天要跑兩家化工企業,檢查他們的安全生產,督促整改隱患。
泰興市人社局負責此次招聘工作的負責人孫建民,另一名聘任制公務員劉增富,也是跳槽來泰興的,他原先是齊齊哈爾市西大橋街道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其個人經歷也很豐富,學的是環保專業,在環保局工作過,也在企業干過,后來又去了街道。
“招聘成功的兩個職位均屬于高風險、壓力大、責任重的崗位。泰興市城東有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園,里面的化工企業很多,容易出事故,因此泰興市環保局環境管理技術主管、泰興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化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主管這兩個職位迫切需要人才,以往通過正常渠道招錄的公務員,很難招到這樣的技術熟手。”孫建民透露,這兩名聘任制公務員,剛剛簽了聘期合同,年薪在18萬左右。不過,這18萬是分批給的,每月他們將拿到1萬元左右的底薪,另外剩下的部分將在年底績效考核后發放。
省人社廳有關人士分析,相比委任制的公務員,聘任制公務員最大的不同在于引入市場機制,將公務員的身份變成了合同制,將“鐵飯碗”變身“瓷飯碗”。即以聘用和合同管理為主,合同內容可由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共同協商,其享受社會保險制度,所有的工資、管理等考核都依據合同進行。推行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在江蘇尚屬首次,沒有成熟的經驗。他認為,讓社會了解聘任制公務員很重要,江蘇正在創新公務員選拔任用方式,拓寬機關選人渠道的全新招聘模式。因此這次試點的意義很大,今后江蘇還將繼續試點。
下一篇:工地主觀安全隱患“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