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焦點訪談》2006年3月23日播出節目《山西臨縣特大透水事故調查》,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主持人 翟樹杰:
各位觀眾,2006年3月18號下午3點半左右,山西省臨縣勝利煤焦有限責任公司樊家山坑口發生透水事故。當時井下共有58名礦工作業,其中30人脫險,28名礦工被困井下。截止到3月23日,這起特大透水事故的搶險工作已經進入到第6天,目前已經發現17名遇難礦工遺體,井下還有11名礦工生死不明。
解說:
記者來到山西省呂梁市樊家山坑口時,“3.18”特大透水事故搶險已經進入第四天。樊家山坑口地理位置偏僻,給救援搶險帶來很大困難。事故發生后,周邊的霍州煤電集團、汾西礦業集團等單位派出200多人趕往樊家山坑口組織救援。
救援人員:
我們來了60個人,整個連軸轉,沒休息。
救援人員:
干了3天了,3天3夜。
救援人員:
下面的人出不來,心里頭難過,能多干一點就多出一份力,早點把人救上來。
解說:
山西省呂梁市礦山救護大隊也派出了救援人員,連續工作了100多個小時,四臺大功率水泵晝夜不停向外排水,隨著水位的逐步降低,搶險人員輪番下井搜救,尋找遇難礦工。
馮選新 山西省呂梁市礦山救護大隊 副隊長:
正在排水,搜救,救護隊正在搜救。
記者:
現在井下的水抽到什么程度了?
王四賴 山西省呂梁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副局長:
現在的水就是井筒淹了一共105米,現在已經排了73米了,井口剩下30來米了。
記者:
排到三分之二出來了。像這個管道,都是排水的?
解說:
都是排水的,全是排水管。
記者:
您預計還有多長時間就能把井下的水排空了?
王四賴:
現在一個問題就是說,下面煤泥比較多,還有這個泵,如果泵不出故障的話,一小時大概排300立方水。
解說:
據記者了解,到22號下午3點左右水就能排完。但是由于井下瘀積了大量泥沙,部分巷道內也還會有積水,救援人員需要下井仔細查找。在樊家山坑口,記者遇到礦上的技術員薛師傅,事故發生時他就在礦上。
記者:
這個透水估計是怎么回事,由于壓力沖過來的,還是怎么回事呢?
薛運衡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樊家山坑口技術員:
不是,工人挖的。工人在那兒采煤挖坑。
記者:
應該是挖透的。
解說:
據薛師傅介紹,透水的位置在井下的地勢較高,在很短時間內礦井迅速被水淹沒,當時井下58名礦工正在不同的作業面上工作,有30名礦工及時找到了直徑為兩米的回風井安全逃出,28名礦工被困井下。隨著搜救工作的進行,遇難礦工的遺體陸續被找到。
記者:
井下這些礦工生還的希望還大嗎?
馮選新:
生還的機會,到目前為止,因為這個巷道進水偏多,發生透水事故。人員生還的可能性,到目前為止是還是不大。
記者:
比較渺茫。
馮選新:
比較渺茫。因為這是個水平巷道,它不是個上升巷道,到目前為止因為透水事故發生得特別猛烈、特別大。下面沖擊的巷道比較多,瘀泥積水多。
井下被困礦工家屬:
我的丈夫在這兒被水淹沒了,這后來所有的一切壓力,都在我頭上。
井下被困礦工家屬:
他都兩年沒回家了,兩年都沒有回去了。
解說:
這是今年發生的又一起特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到目前為止,井下被困礦工生還希望渺茫。煤礦安全問題國家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加強管理,而樊家山坑口恰恰是在被要求整頓的過程中違規開采并釀成大禍的。
據了解,樊家山坑口的安全生產許可證已于去年年底到期。按照有關規定,必須進行安全設施檢查和技術改造工作,達標后才能重新發證進入下一輪生產。在此期間,煤礦應該貼上封條,不能挖煤,進入巷道從事維修工作的人員不能超過9人,而透水事故發生時樊家山礦井下卻有58名礦工,他們在做些什么呢?
記者:
為什么有58名礦工在井下,干什么,是生產嗎?
王四賴:
從現場看到是在生產。
記者:
哪些細節看出是再生產?
王四賴:
出了那么多煤。
記者:
到發生事情的時候采出煤多少噸了?
楊愛順 山西省勝利煤焦有限責任公司樊家山坑口:
有兩三千噸吧。
解說:
是誰為樊家山煤礦的違法開采創造了條件呢?
記者:
這個礦在沒有進行安全檢查的時候,它就已經先開了封條,然后先進去人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馮樹德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
這個事我們經營開工以來,我們貫徹國務院的特別規定和省政府的補充規定,針對重大隱患制定的特別規定,我們是制定了一個方案。
解說:
原來,以貫徹中央和省政府安全規定為由,臨縣今年出臺了一個安全管理的新方案。以前,煤礦要開啟封條必須由安監局人員實地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而現在煤礦可以先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而且提出申請,如果安監局開會討論同意,就可以開啟封條,下井操作。
記者:
您現在覺得這個要求有漏洞嗎?
馮樹德:
我感覺到這個目前還很科學的。
記者:
您不覺得有漏洞嗎?
馮樹德:
我不覺得,我倒是覺得這是個創新工作。
記者:
這個要求是您想出來的?
馮樹德:
是我想出來的。
解說:
在臨縣提供的一份事故情況匯報上我們看到這樣一段話:2006年2月22日,該坑口在未啟封的情況下進行了隱患排查并上報縣安監局。2月23日縣安監局安監科對已上報的隱患排查報告進行審查批復。2月24日,由招賢鎮安監站現場監護啟封,同意其進行隱患處理。事實上撕掉封條的當天樊家山坑口就開始挖掘了。
馮樹德:
當時生產就是違規行為。
記者:
那現在隱患也沒有解決掉,而且發生了事故。
馮樹德:
這個隱患沒有解決掉,我跟你說,他這個證沒有換發的。
記者:
可人死了啊?
馮樹德:
我沒有辦法,這完全是由他礦主違規造成的,違法生產造成的。
記者:
都怨礦主。
馮樹德:
嗯。
解說:
除了放松對煤礦開封之前的安全檢查之外,臨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還放開了煤礦安全檢查期間對下井人數的限制。
解說:
對人員有要求嗎?
馮樹德:
這個在隱患排查期間的要求,我們是不超過9人,是這個概念。不超9人,隱患排查期間。
解說:
可是在臨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記者卻見到了一份3月7號的會議紀要。
記者:
入井作業,人員控制在9人以內,不符合當前實際,為了有力保障整頓建設項目順利完成,它可以適當放寬,實行兩個“不突破”:一個是所有整頓礦井的入井作業人員要嚴格控制,不突破29人;二是整頓礦井的入井作業人員不突破核定生產能力規定入井人員的70%。
解說:
從9人擴為29人,這個數字對臨縣的眾多中小煤礦意味著什么呢?
記者:
在這個礦上常年進行工作的人,總數有多少?
楊愛順:
去年的話就沒有多少。去年我們自己生產,最多就是50個工人,兩班倒,當時最多就是50個工人,就這么一個小坑口。
記者:
你這個礦坑口里面,最多同時有多少人可以工作?
楊愛順:
去年的話最多是二三十個。
解說:
據介紹,今年初樊家山坑口的產煤目標比去年有所提高,工人數目也相應增多。既然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已經把下井人數從9人擴大到29人,樊家山坑口干脆把這個數目變成了兩倍。此外,樊家山坑口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嚴重的透水事故,和其內部管理混亂也有著重要的關系。采訪中記者發現,一直對外宣稱六證齊全的國有煤礦樊家山坑口,在安全生產許可證已經到期的情況下,仍舊在今年1月把所有的產煤任務承包給了一家私人包工隊。
記者:
就是你這個礦,雖然是一個六證齊全的礦,可實際上你們自己并沒有人在里面開采煤,或者管理開采煤,你們是請一個私人讓他承包,讓他在里面開采。
楊愛順:
對啊。
記者:
你把這個礦包給這個私人,這個私人他有資質嗎,或者他有營業的這些各種證照嗎?
楊愛順:
沒有。
記者:
應該是要什么證。
楊愛順:
這個我也不知道。
解說:
據樊家山坑口礦長介紹,私人業主開采出的煤他們按38元一噸的價格收購,而賣出去的煤,價格大約是140元一噸,樊家山坑口的收益應該還是很豐厚的,他們理應投入資金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但采訪中記者卻沒有發現樊家山坑口有這樣的投資。同時,縣安全主管部門在樊家山國有煤礦職工中招聘了三名所謂的安全監督員。由于職責不清,他們對井下采煤的私人包工隊也難予管理。
記者:
這三個人是樊家山坑口的,還是私人承包的?
楊愛順:
這個礦上的。
記者:
是你們這個礦上國有礦上的人?
楊愛順:
是。
記者:
他們負責這件事嗎?
楊愛順:
負責。他們每天監督他們,他們就是不聽話。那么正好出事那天,政府把我們叫回來了,他們叫回我了,正要商量這個事。他們說這些外地工人都不按這個整頓方案整頓,他們就是私挖亂采,他們下去不敢制止,說他們怎么怎么怕打他們,正在商量,他們不行,干脆把他們辭掉,他們(承包人)自己再組織這個力量,結果那天就出事了。
主持人:
山西省政府部門調查得出結論:樊家山坑口無視國家的法律,在沒有進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情況下,就擅自組織生產,對存在的重大透水隱患,沒能有效預防、排除,導致了慘劇的發生。無論是疏于管理,還是急于生產,說到底,都是利益驅使的結果,而在這種情況下,礦工的生命安全卻被擱置到一旁。
按照有關的賠償標準,每個遇難礦工的家屬將獲得20萬元的賠償,但是對于死者的家屬來說,再多的錢也無法挽回礦工的生命,無法使他們的家庭恢復往日的歡樂。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