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這是一條致命的“三點一線”。
倒塌樓向南10米,是一條河。這條名叫淀浦河的岸上,聳立著高達10米的巨大土堆;倒塌樓向北10米,是一個已經開挖了一半的地下車庫。
在汛期來臨前,沒有人知道,“倒塌大樓、巨大土堆、地下車庫”,這條致命的三點一線,是如何釀成的。
同樣不為外界知曉的是,在開發、施工這個鏈條上,也同樣存在著一條隱秘的商業鏈條。新華社的消息說,樓房倒覆事故的開發商、施工方、監理方等方面負責人已被采取“適當控制措施”。
事故發生后,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和市長韓正迅速作出重要的批示,要求立即成立聯合調查小組,徹底查清事故的原因,并從規劃和施工許可,招投標資金的管理,施工圖的審核等各個環節進行審查,并依法作出嚴肅的處理。
在當前房市烈火烹油再度飆進之時,尤需冷靜面對。火中取栗的結果將是多數人死于貪婪。畢竟,公共工程關乎人命,像上海塌樓這樣的悲劇應該劃上休止符。
致命的三點一線
自6月27日事故暴發后,連續三天,幾輛綠皮大噸位卡車進場輪番進出,搬運著土石。秘密潛藏在這些土石中。
事故發生的前一日,位于“蓮花河畔景苑”北面的淀浦河岸出現了汛堤沉降的現象,防汛主管部門上海市水務局遂派人搶修河堤,并發現了土堆堆積過高的問題,連夜運走土石高達一萬立方米。
這一現象并沒有引起開發商和建設方的重視,但卻讓聯合事故調查組和專家組們找到了重要線索。
6月29日,本報記者從聯合調查組獲得的獨家信息顯示,這令人匪夷所思的倒塌事件,看起來就是一個物理現象:
高達10余米的土堆,巨大壓力擠壓了大樓的南側地基,大樓北側地基則是一個剛剛開挖的地下車庫,使得大樓的南北兩側地基受壓程度嚴重失衡。
“上海的地產界有個‘老八噸’的說法,也就是每平方米土地只能承受8噸重量的意思。但這個只是一個平均數字,要具體地方具體測量。”一位了解此事的地產人士對本報記者評論說。
“樓房右邊河邊堆積淤泥產生壓力,一噸土有兩噸力,左邊又在建地下室,所以可能導致了這種樓房的倒塌。”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
致命的疏漏不僅于此。深挖的地下車庫是另一個因素。一位調查組的組成人員觀察后說,地下車庫的挖掘過程并沒有打“維護樁”。
“一般而言,挖地下車庫需要測算對于已有建筑的影響,這是常規。而且最好要打維護樁。”上述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地下車庫的施工和土堆堆放的“瑕疵”,疊加在一起,放大了隱患的危險系數。而且它們和大樓本身,構成了由南到北的致命“三點一線”,直接改變了地基的受壓結構。
“最后一根稻草”則是上海進入汛期的連日暴雨。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上海進入了汛期,較大的降雨量增加了土石自身的重量,前述物理運動在汛期來臨后,開始發威,加重了土堆本身的重量,造成7號樓底層移位。
6月27日的凌晨5點多,位于上海閔行區蓮花南路羅陽路口的13層在建樓層整體“栽倒”,并造成一人死亡。
本報記者獲悉,由現代設計集團江歡成院士為組長、13位地質、水利、結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仍在為最后的結論做檢測。
關于是否存在大樓鋼筋過細、存在建筑質量的質疑,相關人士都向本報記者表示,“這個認定還不好說,要根據建筑所需承載力的大小來判定。”
這個位于羅陽路599弄的蓮花河畔家園,本是梅隴鎮羅陽地區的最后一個“尾盤”。此前整個梅隴地區一般都由盧灣、徐匯等舊城改造和當地農民動遷房屋為主,從2000年之后,商品房的比重才大量增加。
到目前為止,梅都公司的其它樓盤有位于景福路189弄羅錦新苑、位于羅錦路111弄的羅錦苑、錦梅路1258弄的春馨苑等。幾大樓盤全部位于梅隴鎮。倒塌原因還在等待最后的結論,但是倒樓背后的商業利益鏈條已經浮出水面。
6月29日下午三點,本報記者撥通了正在派出所接受詢問的張耀杰。張是這次倒樓事件重要的關系方“項目建設方”——上海眾欣建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昨天我在派出所弄到晚上12點才回家去。”張耀杰告訴本報記者。張也是這次被“適當控制措施”的事故關系人之一。
倒塌樓盤的建設方眾欣公司由三個自然人股東組成,三人分別是張耀杰、夏建剛和陸曉云。三人分別出資1890萬元、105萬元和105萬元。
張耀杰本人亦名列梅都公司股東之列。梅都公司即是倒塌樓盤的開發商。開發商梅都的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注冊資金1800萬,目前股東共有24人,法定代表人張志琴。
梅都公司注冊地點為上海市閔行區莘朱路968號。6月29日,本報記者在現場發現,公司的登記地址與上海市閔行區第四稅務所同在一個大院,這個大院有一家名為上海迅豪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豪公司)的開發商。
這是這次倒樓的開發商梅都和建設方眾欣兩家關聯公司的背后公司,也浮出水面。
迅豪公司本身的股本結構同樣顯示出其是梅隴鎮下屬的鎮辦企業,其創立初期大股東亦是梅隴鎮征地事務所,法定代表人闕敬德,張志琴也是股東之一。
2007年4月5日梅隴鎮鎮政府發布了一份《關于成立梅隴鎮動拆遷指揮部的通知》顯示,闕敬德彼時的職務是梅隴鎮鎮長助理、征地所所長。
這些曾經在鎮級征地服務所工作的人士在改制之后,分別成為了相關地產企業的負責人和自然人股東。而且多人在數家企業之間重復交叉持股。
迅豪公司也曾是眾欣公司的股東。工商資料顯示,其2004年改制前,迅豪公司占眾欣16.67%的股份,眾欣的其他股東也大都是梅隴鎮的鎮辦企業,如上海梅隴實業總公司、上海梅隴眾欣商貿公司等。根據上海聯合交易所2004年交易單顯示,其余股東并未實際出資,所有出資都來自于迅豪公司。
城郊城鎮化的隱秘鏈條
這些眼花繚亂的關系圖譜,直接顯示了三家鎮辦背景的公司,是直接或間接是由原閔行區梅隴鎮政府下屬企業改制而成,三家企業人員之間彼此流動。
這讓上海城郊城鎮化過程中征地和建設商品房的隱蔽的商業利益鏈條浮現:這些企業普遍存在的開發量較小、資質較低的問題,或許成為了表層問題之下的深層原因。
“90年代的時候,這種鎮辦企業開發房地產比較多,土地一般也都是征地來的。”一位了解此事的房地產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本報記者了解,當時的政策比較寬松,只要500萬的注冊資金即可注冊房地產企業,且并沒有實行招拍掛的土地出讓方式。所以大部分處于城鄉結合部的鄉鎮,在征地之后,往往自己成立地產公司開發房產。
也同樣由于這個原因,這些企業所有的土地量比較有限,與開發量有關的地產企業資質也較低。由于資金的問題,此類企業在實行土地招拍掛之后,大多沒有通過公開市場拿地的舉動。
這讓下面的細節耐人尋味:本報查詢到的2003年“上海市有償使用地塊一覽表”顯示,該地塊為閔字(2003)197號,面積為42342平方米,容積率1.8,總建筑面積為76215平方米,中標價為4600萬。
以此計算,該項目樓面價為604元,歷經6年開發,目前其售價為每平方米1.5萬左右。土地成本僅占最后房價的4%。
上海閔行商品樓“倒塌門”事件,并未讓上海樓市降溫。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上海新盤持續井噴,6月28日,包括閔行萬科城新花園在內,上海新開房源共計9個開盤單元,推出1369套共計155720平方米,這一天,一共售出了1359套。
6月,上海樓市和氣溫一樣火熱。在6月25日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告訴本報:“5月上海樓市均價13500元,比4月上升了2.1%,房價偏高。”
蓮花河畔景苑業主多數以每平方米1.2萬均價購得的商品房,目前已經漲到1.8萬,“退房,參考同地段房價補償再購房的差價部分。”成為蓮花河畔景苑業主聲明中的一條堅守原則。
“肯定有一方為錯誤資料”
倒樓事故建設方眾欣公司的財務狀況比較奇怪,在2008年的財務報表中,其凈利潤僅為8.92萬元。
開發商梅都公司的資質是另一個疑點。目前的資質暫定為三級。
2000年3月建設部出臺《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按規定,三級資質房地產開發企業,需要滿足:注冊資本不低于800萬元;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2年以上;未發生過重大工程質量事故;房屋建筑面積累計竣工5萬平方米以上等8個門檻方能入圍。
工商資料顯示,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800萬,至目前為止,除了位于羅陽路599弄的蓮花河畔家園外;其已經開發的樓盤有,位于景福路189弄羅錦新苑、位于羅錦路111弄的羅錦苑;錦梅路1258弄的春馨苑,幾大樓盤全部位于梅龍鎮。
根據本報掌握一份2006年上海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材料顯示,上海共有一級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38家、二級資質企業244家、三級資質企業300家。而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屬于1855家無資質企業中的一家,各級房地產公司一共2437家。截至目前,從上海官方房地產交易網“網上房地產”可尋的上海開發商數據為2792家。
根據一份編號為第SH0432-DT-LHHPJY號的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中國城市典型地產指數辦公室在2009年2月出具的一份名為《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專項測評報告》在評價企業和該項目時表示,“開發企業具備一定開發實力,成長性良好;社區規劃與天然河道相輔相成,自然景觀相對較好。”
在評價該企業時,上述報告也較為委婉:開發企業具有一定開發經驗,企業成長性較好,之后進一步強調:開發企業具有正處于成長階段,項目操作經驗不斷豐富。總分為10分的測評,企業因素得分為5.96。
有意思的是,根據上海房地網上查詢到的資料顯示,該企業資質等級為三級,資質證編號滬房地資(閔行)108號,資質發證日2000-10-1,批準從事房地產日期2000-10-1,資質有效期2000-10-1至2004-12-31。
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查到該企業資質是從2000-10-1到2009-12-31,并不相同,一位律師在看了本報提供的材料后認為,“肯定有一方為錯誤資料。”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