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目前已解除環保應急狀態。調查顯示,船舶操作不當是落水事故直接原因
記者12日在長江三峽水域集裝箱落水事故現場看到,正值汛期的三峽大壩-葛洲壩間長江航段水流湍急,現場打撈工作船已于12時左右停止作業,返回葛洲壩上游的錨地。
一個落水的集裝箱已漂到水壩前據新華社
交通部6專家參與打撈
8月10日23時20分許,裝有176個集裝箱的重慶市豐都縣航龍船務有限公司所屬“航龍518”輪下行通過三峽兩壩間石牌彎道水域時,發生傾斜,所載62個集裝箱掉入江中,其中包括12個裝有高錳酸鉀、高錳酸鈉、氫氧化鉀等危險化學品的集裝箱。事發后,長江航務管理局迅速調集力量進行打撈。長航局副局長阮瑞文介紹,目前組織了9艘船艇、150多名人員(其中17名潛水員)、3家打撈公司在現場搜尋打撈。此外,交通運輸部還調派6名專家攜兩臺先進設備,預計12日晚可到達。
已打撈出3個集裝箱
據悉,落水的集裝箱當時有12個浮在水面,至12日16時,已打撈起3個,分別裝有榨菜、金屬門和食品。另5個已沉入葛洲壩壩前水域,2個浮在葛洲壩壩前水面,2個浮在石牌青灘水域。
12日15時許,長江航道局派出的專家從葛洲壩溯江而上,對沿途水下情況進行掃測,以便確定落水集裝箱位置。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副局長計玉健說,掃測存在很大難度。石牌至葛洲壩距離約23公里,之間多暗礁、深坑,為自然航道,一直沒有系統整治過。水深平均在40米左右,部分水域深達80至100米,復雜的水下地形將對掃測構成障礙。
長江電力公司負責人認為,此次落水的集裝箱不會對葛洲壩壩體及泄洪發電構成危害。
宜昌解除環保應急狀態
宜昌市政府昨日下午發布消息說,三峽水域危化品集裝箱落水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隱患已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在規定限值內,決定自12日16時起,解除此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狀態。
從11日20時至12日14時,宜昌市環保部門經對長江宜昌石牌到枝江段面水質連續監測,其主要水質項目指標穩定達到規定類別的標準值,因此宜昌市決定解除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狀態。同時,宜昌每天將對事發地下游飲用水水源地采樣監測2次,并在環保部門打撈時同步加大監測頻次,防止再發生意外。
船舶操作不當引發事故
本報訊 經三峽海事局初步調查,操作不當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對石牌彎道特殊的水流狀態對船舶操縱性影響估計不足,船舶在彎道水域時發現前方有泡漩,操作人員盲目加快速度,錯誤使用大舵角轉向,致使船舶傾斜。此外,輪船的部分集裝箱層與層無連接鎖和拉帶,集裝箱系固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船舶發生傾斜時,導致三、四層部分集裝箱落水,這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記者昨日就此事咨詢了重慶海事局,海事局在查詢航龍518號輪出發前的信息發現,該船進行過危險品的運輸申報,船上運輸的所有化學品符合運輸規定。
據悉,目前已探明落水的62個集裝箱中的12個的位置。長航局表示,將查明事故原因,嚴處有關責任人。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