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務院委托,昨天,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梁、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分別就安全生產、新農村建設、財政水利資金使用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做報告。其中透露,去年以來,6名省部級官員因重特大事故受處分。
安全生產監管
明年至少關2000處小煤礦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楊棟梁做關于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的報告時透露,今年前11月,全國安全生產事故總量26.9萬起。去年至今發生的重特大事故中,有6名省部級官員、72名廳局級官員受黨紀政紀處分。
>>安全生產事故
前11月事故死亡5.7萬人
楊棟梁介紹,今年8月以來,針對突出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等重點行業領域,集中開展“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國共組織執法檢查組45.3萬個,檢查生產經營單位234.2萬家(次),打擊整治127.8萬起,停產整頓7700余家,關閉取締5000余家。
他同時表示,目前事故總量仍然較大,去年全國發生事故30.9萬起、死亡6.9萬人,今年1至11月事故總量26.9萬起、死亡5.7萬人。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去年全國發生重特大事故49起、死亡865人,今年1至11月發生37起、死亡685人。安全生產主要相對指標與發達國家仍相差5-8倍。
他介紹,去年發生的49起重特大事故已全部結案、今年至11月底發生的37起已結案25起,共追究1613人,其中刑事追究509人、黨政紀處分1099人。在這其中,受到黨紀處分的省部級干部6人、廳局級干部72人、縣處級干部298人。
>>道路交通違法
去年共查處酒駕150萬起
在道路交通方面,公安部門嚴查超員超載、無證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去年查處酒駕150萬起。
根據全國人大財經委的調研報告,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由2002年的最高77.3萬起、11萬人,降到2013年19.8萬起、5.9萬人。鐵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由2003年的最高8530人,降到2013年的1337人,下降了84.3%。
楊棟梁表示,我國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成了7個國家礦山救援隊、14個區域救援隊、16個中央企業救援隊和10個培訓演練基地。去年以來,礦山、危化品、道路交通、水上搜救、船舶溢油、消防等救援隊伍搶救遇險人員28萬人。
>>安全生產目標
后年煤礦減至一萬處以內
楊棟梁指出,我國安全基礎依然薄弱。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采掘業、重化工等高危行業在經濟結構中比重過大,與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對此,楊棟梁表示,要扎實推進小煤礦整頓關閉,2015年關閉2000處以上、2016年全國煤礦壓減至1萬處以內。同時,2017年前全面完成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6.5萬公里農村公路重點路段的安全隱患治理。加強客運大巴、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嚴格動態監控。加快鐵路和公路交叉路口“平交為立交”改造。
全國人大財經委建議
劃定事故責任邊界分類追責
昨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遞交了關于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中稱,按照我國目前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構架,政府發揮的作用非常大,承擔的責任也非常大。因而在重大安全事故處理中既要處理企業,也要涉及一批政府官員。政府在安全生產中承擔如此直接的責任,是極少見的。
對此架構,財經委提出,政府監管的責任邊界不清晰。“在具體工作中,哪些是政府的責任,哪些是企業的責任,往往缺乏清晰的界定。基層部門普遍反映不知道做了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盡職免責,普遍要求厘清監管責任、明確免責條件。”
財經委建議,安全事故的追責可以分類處理,企業適用于司法處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政府部門主要適用于黨紀政紀處理,追究其行政責任。同時,要從實際出發理順各部門安全監管責任,清晰界定綜合監管和行業管理之間的工作職能,切實解決職能交叉和監管缺失的問題,健全各監管部門的聯動機制,強化地方屬地監管責任,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財政水利資金
1.3萬億資金用于建設水利
國務院關于國家財政水利資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況的報告中稱,2011至2013年,中國財政水利資金累計投入13261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9%。報告提出,要推動建立水權制度,明確水權歸屬,建立水權交易市場。
>>成績
干流防洪減災體系形成
報告指出了在大幅增加財政水利資金投入的同時,有關部門和地方不斷加強國家財政水利資金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如:“十二五”前三年,已解決1.88億農村居民和2600多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截至目前,中國大江大河干流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已建堤防41萬公里,大江大河重要河段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能力,重要城市防洪標準達到100-200年一遇等。
>>問題
存在“重建輕管”現象
樓繼偉還指出了財政水利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其中,部分地方投入責任落實不到位,難以保證工期和建設目標要求,有些項目形成“半拉子”工程,有的灌區“有首無尾”,影響了工程盡快建成并發揮效益。
另外,“重建輕管”現象仍然存在。有的水利項目特別是點多面廣的農村水利項目,建后管理維護不到位,有的設施存在淤積損毀、功能減退等現象。此外,一些干部插手工程項目建設,一些項目資金被擠占、挪用、套取。
>>措施
要支持推動建水權制度
報告提出了多種應對措施,其中明確,要加快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把農業水價改革作為農業節水的重要突破口,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堅持供給與需求統籌考慮,從加強用水需求管理、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提高農技水平等方面,統籌做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項工作。
同時,還提出要支持推動建立水權制度。加快研究水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明確水權歸屬,培育水權交易市場,健全水資源節約使用制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水資源配置和節約使用中的決定性作用。
新農村建設
土地確權登記試點將擴大
昨天,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做關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報告時表示,盡管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業農村面貌出現可喜變化,但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城鄉差距較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
韓長賦介紹,今年全國糧食實現了“十一連增”,總產達到12142億斤,連續4年超過11000億斤,農業發展已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新階段。
韓長賦表示,目前,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城鄉之間在居民收入、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距達到18059元,比2005年增加10821元。
韓長賦提到,下一步,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抓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穩步擴大試點的基礎上,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
全國人大農村委建議
新農村規劃要尊重農民意愿
昨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提交了關于推進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農民的首要需求是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收致富,但有的地方用行政手段搞大拆大建,強迫農民集體“上樓”,讓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產生誤解。
農村委建議,新農村建設規劃要尊重農民意愿,防止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以農民群眾急需解決的公共服務設施和生產基礎設施為重點,不要超越發展階段追求高檔次,更不能搞“盆景”。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