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benzene)屬芳香烴類化合物,有特殊芳香氣味。常溫下為油狀液體,沸點80.1℃,蒸氣比重為 2.8。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及丙酮等有機溶劑。
一、苯的來源及危害
室內環境中苯的來源主要是燃燒煙草的煙霧、溶劑、油漆、染色劑、圖文傳真機、電腦終端機和打印機、粘合劑、墻紙、地毯、合成纖維和清潔劑等。
苯在生產環境空氣中以蒸氣狀態存在,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皮膚僅能吸收少量。苯蒸氣進入肺泡后,血/氣分配系數為6.58~9.3。吸收的苯約50%以原形由呼吸道重新排出。40%左右在體內氧化,形成酚(23.5%)、對苯二酚(4.8%)、鄰苯二酚(2.2%)等,這些代謝物與硫酸和葡萄糖醛酸結合(約30%)隨尿排出,故測定尿中硫酸鹽及尿酚的量可反映近期體內吸收的情況,一部分鄰苯二酚也可氧化形成粘糠酸,然后分解為CO2和水排出體外。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時間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樞神經亦有抑制作用,同時會伴有頭痛、欲嘔、步態不穩、昏迷、抽痙及心律不整。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會立即死亡。
苯屬中等毒類。空氣中苯濃度達2%時,人吸入后在5~10分鐘內致死。成人攝入約15ml苯可引起虛脫、支氣管炎及肺炎。大量吸入苯主要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長期接觸一定量的苯,可損害造血系統。出現血象及骨髓象異常。
工業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統稱為三苯,在這三種物質當中以苯的毒性最大。苯可以在肝臟和骨髓中進行代謝,長期接觸苯可引起骨髓與遺傳損害,血象檢查可發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發生白血病。低濃度苯對作業人群的健康有損害,尤其要注意對人體遺傳物質的損傷作用。
二、中毒機理
苯中毒的發病機理迄今尚未闡明,結合近代的細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結果,有以下觀點:①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苯的許多代謝產物,如苯醌、醌醇、苯三酚等,具有影響細胞內大分子活性的作用,它們可同RNA、DNA、蛋白質上的某些化學基團結合,進而造成酶失活,阻斷DNA合成和蛋白質的裝配等,如苯酚可連接到DNA或蛋白質的分子上。醌醇、苯醌、苯酚能抑制細胞RNA的合成。苯醌還能與谷胱甘肽分子共價結合,影響其生物活性,而粘糠醛可以和氨基酸或細胞的巰基結合產生毒性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已發現它有明顯的骨髓毒性。②苯影響免疫系統,從分子免疫學角度,芳香族化合物與蛋白質結合后極易形成自身抗原,誘發機體產生變態反應,造成血液細胞的損害。③酚類為原漿毒,可直接抑制造血細胞的核分裂,對骨髓中增生活躍的幼稚細胞有明顯損害作用。
三、毒作用表現
(一)急性中毒
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時間在通風不良的作業場所,例如在密閉船艙、室內噴涂時吸入大量苯蒸氣而引起。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輕者出現粘膜刺激癥狀,患者訴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隨后出現興奮或酒醉狀態,嚴重時發生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呼吸和循環衰竭。目前急性中毒罕見。
(二)慢性中毒
以造血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患者常伴有頭暈、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候群的表現。造血系統損害以白細胞數減少最常見,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數低于4×109/L有診斷意義。除數量變化,中性粒細胞中出現中毒顆粒或空泡時,示有退行性變化。此外,血小板亦出現降低,皮下及粘膜有出血傾向,血小板數減至80×109/L有診斷意義。出血傾向與血小板數往往不平行。中毒晚期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尚可引起白血病。
(三)局部作用
皮膚經常直接接觸苯,可因脫脂而變干燥、脫屑以致皸裂,有的出現過敏性濕疹。
四、診斷
根據大量或長期接觸苯的職業史和以中樞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為主的臨床表現,結合環境空氣中苯濃度的測定資料,排除其他原因,進行綜合分析。我國慢性苯中毒診斷分析標準如下:
(一)觀察對象
常有頭昏、頭痛、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候群的表現,在一個月內復查,白細胞數波動于4~4.5×109/L。或血小板數波動于80~100×109/L,兼有出血傾向。
(二)慢性輕度苯中毒
除上述癥狀外,白細胞數低于4×109/L(1~3個月內檢查3次),或中性粒細胞數低于2×109/L者,可予診斷。如白細胞數波動于4~4.5×109/L,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也可診斷:血小板低于80×109/L,并伴有出血傾向;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漿中素養性顆粒明顯增多。
(三)慢性中度苯中毒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可診斷為慢性中度苯中毒:白細胞低于3×109/L;白細胞數低于4×109/L,血小板數低于60×109/L,并有明顯出血傾向。
(四)慢性重度苯中毒
在上述的臨床表現基礎上,經血象及骨髓象檢查,確定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者,可診斷為慢性重度苯中毒。
五、防治原則
(一)處理
急性中毒患者應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脫去被苯污染的衣服,清除體表污染物,誤服苯者應及時洗胃,可用1:4000的主錳酸鉀液,或溫水反復洗胃。若呼吸抑制,應給予氧氣和輔以人工呼吸。忌用腎上腺素或麻黃素。靜脈注射大量維生素C和葡萄糖醛酸,有輔助解毒作用。慢性苯中毒治療的關鍵是增升白細胞,可采用中西醫療法,給以多種維生素、核苷酸類藥物以及皮質激素、丙酸睪丸素等。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者,可按內科治療原則進行治療。
苯中毒一經確診,除積極治療,還應根據病情適當安排休息,必要時,要調離苯作業。
(二)預防
采用綜合性的預防措施
1.以無毒或低毒的物質代替苯如噴漆作業中改用無苯稀料,制藥工業以酒精代苯作萃取劑,印刷工業中以汽油代替苯作溶劑。用對血液系統影響不明顯的甲苯、二甲苯代替作溶劑,但高濃度的甲苯、二甲苯對中樞神經的麻醉作用和粘膜刺激作用均較苯強烈。
2.改革生產工藝 在現今鄉鎮制鞋行業中用含苯80%左右的氯丁膠作粘膠劑是重度苯中毒高發的主要原因,因此改用無苯膠,改革生產方式,以達到工作人員不接觸或少接觸苯的目的。對噴漆業,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靜電噴漆、自動化淋漆、浸漆等。
3.通風排毒 使用苯的操作在排毒罩內進行,排出的氣體要進行回收處理,以防污染大氣環境。
4.衛生保健措施 對苯作業現場進行定期的勞動衛生調查和空氣中苯濃度的測定。對勞動防護設備加強管理,注意維修及更新,以防失效。在特殊作業環境下無法降低空氣中苯濃度的工作帶,應教育工人加強個人防護,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風式面罩。
對企業管理人員和工人要加強宣傳教育,使他們了解苯的毒性及預防苯中毒的基本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切忌不恰當地使用苯,禁止在印刷行業用苯作為清洗手油墨的清潔劑等。
苯作業工人進行定期體檢,制定工人就業前及工作后定期體檢制度,重點在血液系統指標的檢查,對具有從事苯作業的職業禁忌癥者,如患有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精神病、血液系統疾病及肝、腎器質性病變者,都不宜從事接觸苯的工作。
上一篇:職業性鉛中毒
下一篇:生產性毒物的形態、危害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