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硝酸鹽,又叫工業用鹽,常用做食品加工的防腐劑和著色劑、合成金屬表面的處理劑或染料,也可用做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劑和醫療器械消毒劑。由于亞硝酸鹽的物理性狀與食鹽相似,常導致誤食中毒。多見于亞硝酸鹽當作食鹽誤食,或進食含有亞硝酸鹽的植物,如青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萵苣、蘿卜葉等。尤其是自制或腐爛的上述蔬菜,一些野菜如芥菜、灰菜等,以及新腌制的咸菜、變質的殘剩菜,因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過量食用后,腸道細菌可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后者為一種氧化劑,過多地吸收入血液中,可將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鐵由二價變為三價,失去攜氧能力,使組織出現缺氧現象。亞硝酸鹽為強氧化劑,進入人體后,可使血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運氧功能,致使組織缺氧,出現口唇和皮膚青紫而中毒。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攝入1~2克可致人死亡。
皮膚青紫是本病的一大特征,尤其以嘴唇青紫最為常見。亞硝酸鹽還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甚至血壓下降或休克等臨床表現,若搶救不及時,則易造成死亡。
中毒原因主要有:①誤將亞硝酸鹽當做食鹽。②在肉食加工時使用本品作為魚、肉加工品的發色劑和催熟劑,若劑量掌握不當,可導致中毒。③未腌透的酸菜、咸菜(5~8日含量最高)、肉制品和變質的剩菜均含有大量的硝酸鹽,進食后經腸道細菌還原,硝酸鹽可轉變為亞硝酸鹽而致人中毒。4飲用含亞硝酸鹽的井水、蒸鍋水,也可引起中毒。
中毒潛伏期一般為1~3小時,腸源性青紫癥最短的只有10~15分鐘。發病時,患者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及(或)腹瀉等消化道刺激癥狀,同時伴有頭暈、頭痛,明顯乏力,胸悶,嗜睡,出汗,口唇、耳廓、指(趾)甲紫紺等,檢測高鐵血紅蛋白在10%~30%。重者可有心悸、呼吸困難,甚至心律紊亂、驚厥、休克、昏迷和呼吸衰竭,皮膚、黏膜明顯紫紺,高鐵血紅蛋白往往超過50%,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
由于亞硝酸鹽中毒危害性較大,節日期間要嚴把病從口入關,做到“五不吃”: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吃隔夜菜和變味的剩飯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過久的食品、不吃劣質熟食品、不吃過多的腌制品,尤其是未腌透的咸菜。
主要治療措施:①盡快催吐、洗胃。即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徹底洗胃,之后用硫酸鎂或硫酸鈉導瀉。②應用解毒劑亞甲藍1~2mg/kg,加入50%葡萄糖40ml進行靜脈注射,必要時可于兩小時后重復使用,直至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消失。同時,用高滲葡萄糖和大劑量維生素C、輔酶A等,可加強亞甲藍的療效。對危重患者可輸入一定量的鮮血,及時處理休克,糾正酸中毒,給予吸氧及其他對癥處理抽搐、呼吸衰竭等。
預防措施為:①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存放亞硝酸鹽的容器或外包裝上應有醒目標志,嚴禁將亞硝酸鹽與食鹽混放。②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不要超量使用亞硝酸鹽。③禁食腐爛變質的蔬菜,盡量不吃隔夜的剩飯菜、不飲用蒸鍋水。4少吃咸魚、咸蛋、咸菜等。⑤在食品腌制過程中,注意掌握腌制時間、溫度,食鹽用量應掌握在10%~20%,一般應在腌制半月后再食用。
上一篇:鉆井過程中硫化氫的預防
下一篇:你知道鉛中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