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溫作業
1.高溫作業的概念
在建筑施工中露天作業,常可遇到氣溫高、濕度大、強熱輻射等不良氣象條件。如果施工環境氣溫超過35℃或輻射強度超過1.5Cal/cm2•min,或氣溫在30℃以上,相對濕度80%的作業,稱為高溫作業。
2.高溫作業對人體的影響
高溫下作業,其對人身的影響:
l)體溫和皮膚溫度:體溫升高是體溫調節障礙的主要標志;
2)水鹽代謝的改變;
3)循環系統的改變;
4)消化系統的改變;
5)神經系統的改變;
6)泌尿系統的改變。
3.中暑的特征
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日射病,在臨床上往往難以嚴格區別,而且常以混合式出現,統稱為中暑。
①先兆中暑。在高溫作業一定時間后,如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軟弱無力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過37.5℃),這就有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此時如能及時離開高溫環境,經短時間的休息后,癥狀可以消失。
②輕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癥狀外,如有下列癥候群之一,稱為輕度中暑:人的體溫在38℃以上,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現象;有呼吸、循環衰竭的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微弱等。輕度中暑經治療,4~5h內可恢復。
③重度中暑。除有輕度中暑癥狀外,還出現昏倒或痙攣、皮膚干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
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中暑的病例,常常是三種類型的綜合表現。中暑的原因是很復雜的,并不單純由太陽照射頭部而引起,而與勞動量大小,水鹽喪失情況,營養狀況、性別(女多于男)等條件有密切關系,癥狀雖然有日射病的表現,但常有體溫升高,有時還有肌肉痙攣現象。
(二)防暑降溫應采取綜合性措施
①組織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實行工間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長休息時間等。
②技術措施:改革工藝,減少與熱源接觸的機會,疏散、隔離熱源。
③通風降溫:可采用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和擋陽措施等。
④衛生保健措施:供給含鹽飲料,補償高溫作業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和鹽分。
對高溫作業工人應進行體格檢查,凡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者不宜從事高溫作業。炎熱季節醫務人員要到現場巡回醫療,發現中暑,要立即搶救。
上一篇:物理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
下一篇:高溫作業預防中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