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噪聲定義
從主觀講,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擾聲都可稱之為噪聲。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聲音都可視為生產性噪聲。例如:生產過程中機械運轉、摩擦、撞擊發(fā)出的聲音,風機、汽笛、泵以及變壓器發(fā)出的聲音等。
2噪聲對人體的主要職業(yè)病危害
噪聲對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聲可以使人耳聾,還可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神經官能癥等疾病。噪聲還污染環(huán)境,影響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煩惱,降低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特別強烈的噪聲還能損壞建筑物、影響儀器設備等的正常運行。噪聲對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影響休息和睡眠
2.2聽力和聽覺器官的損傷
人聽覺器官的適應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長期在噪聲的作用下,聽力逐漸減弱,引起聽覺疲勞。若長年累月置于強烈噪聲的反復作用下,內耳器官將發(fā)生器質性病變,造成永久性聽閾位移,也叫噪聲性耳聾。在一次或數次極強如猛烈的爆炸聲會震破耳鼓,嚴重的會導致全聾。
2.3引起心血管系統(tǒng)的病癥和神經衰弱
噪聲可以使交感神經緊張,表現為心跳加快,心律不齊,血壓有波動,心電圖陽性率增高,噪聲引起神經衰弱癥侯群,如頭痛、頭暈、失眠、多夢、乏力、記憶力衰退、心悸、惡心等。
2.4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引起胃功能紊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5對視覺功能的影響
由于神經系統(tǒng)互相作用的結果,能引起視網膜軸體細胞光受性降低,視力清晰穩(wěn)定性縮小。
2.6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安全生產
噪聲易使人煩躁不安與疲乏,注意力分散,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當噪聲級超過生產中的音響警報信號的聲級時,遮蔽音響警報信號,易造成事故。
2.7高聲強噪聲損害建筑物和儀器設備
160分貝以上的高聲強噪聲可引起建筑物的玻璃震碎、墻壁震裂、屋瓦震掉、煙囪倒塌等。
3作業(yè)場所噪聲的控制標準
因為噪聲的危害眾多,對勞動者的職業(yè)傷害很大,因此,國家對作業(yè)場所噪聲一直有較嚴的限制要求。2002年6月1日實施的最新標準GBZ1—2002《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中對作業(yè)場所的噪聲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工作場所操作人員每天連續(xù)接觸噪聲8小時,噪聲聲級衛(wèi)生限值為85dB(A)。對于操作人員每天接觸噪聲不足8小時的場合,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減半,噪聲聲級衛(wèi)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則,確定其噪聲限制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過115dB(A)。工作場所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值詳見表1。
表1工作地點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值
日接觸噪聲時間(h) |
衛(wèi)生限值[dB(A)] |
8 |
85 |
4 |
88 |
2 |
91 |
1 |
94 |
1/2 |
97 |
1/4 |
100 |
1/8 |
103 |
最高不得超過115[dB(A)] |
非噪聲作業(yè)場所的噪聲也有明確的限定,即生產性噪聲傳播至非噪聲作業(yè)地點的噪聲聲級不得超過表2的衛(wèi)生限值。
表2非噪聲工作地點噪聲聲級的衛(wèi)生限值
地點名稱 |
衛(wèi)生限值dB(A) |
工效限值dB(A) |
噪聲車間辦公室 |
75 |
不得超過55 |
非噪聲車間辦公室 |
60 | |
會議室 |
60 | |
計算機室、精密加工室 |
70 |
4.噪聲控制
生產性噪聲危害的發(fā)生和程度主要決定于噪聲強度、接觸噪聲時間、噪聲的頻率及頻譜特性、接觸者的敏感性等因素,因而要預防其危害需從幾方面著手:消除和減弱生產中的噪聲源;控制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防護。
主要措施如下:
①選用低噪聲設備,如風機、空壓機、球磨機等設備,能從根本上降低噪聲。
②采用隔離、遠距離控制等措施,盡量將噪聲源與操作人員隔開。
③具有生產性噪聲的車間盡可能遠離其他非噪聲作業(yè)車間、行政區(qū)與生活區(qū)。
④對小型設備,如顎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等設備運行噪聲較大,可設置輕型鋼結構組合式隔聲室,以防止噪聲的擴散;
⑤對高壓風機、空壓機除采取隔聲措施外,在進出口、風管上加設消聲裝置。
⑥對噪聲較大的設備,如圓筒篩洗機、顎式破碎機等,采取基礎防震,安裝隔震器和隔震墊。
控制噪聲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加強聽力保護教育,使每個員工知道身處的作業(yè)場所噪聲情況及危害,培訓并督促其正確佩戴護聽器。定期到有資質單位進行職業(yè)性健康體檢,發(fā)現職業(yè)禁忌及時處理。
②為勞動者提供聲衰性能良好的護聽器,對暴露大于或等于85dB作業(yè)場所的職工提供適合本人使用的護聽器,確保其實際接受的等效聲級在85dB以下。
③合理安排工序,減少勞動者在噪聲聲級超標作業(yè)場所接觸噪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