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振動對人體的影響及防護

2011-06-2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振動是一個質點或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沿著直線或弧線圍繞平衡位置來回重復的運動.振動普遍存在自然界中,與人們工作生活關系密切。由生產或工作設備產生的振動稱為生產性振動。

 。ㄒ唬┱駝拥奈锢砹

  描述振動的物理性質的基本參數包括振動的頻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振動頻率:指單位時間物體振動的次數。單位為赫茲(HZ)。

  2.位移:指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瞬間距離。單位mm。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稱為振幅。

  3.速度:指振動物體單位時間內位移的變化量。單位為m/s。

  4.加速度:指振動物體單位時間速度的變化量。單位為m/s。

  位移、速度、加速度均是代表振動強度的物理量,取值時分別取峰值、峰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峰值為最大值,由于振動是往復交替的運動過程,故又有正負之分,即有正峰值和負峰值。正峰值和負峰值的絕對值的和為峰峰值。平均值是振動物理量隨時間變化的各點絕對值的平均數。有效值又稱為均值的方根值。各值之間的關系如下:

  有效值=π/2 •平均值=1/ •峰值

  所測振動加速度還可以采用振動加速度級表示(VAL),其公式如下:

  VAL=20Lga有效/a0(dB)

  式中:a0:加速度的基準值(10-5m/s2)

  a有效:所測振動加速度的有效值(m/s2)

 。ǘ┱駝釉u價參量

  1.振動頻譜:生產中的振動,很少由單一頻率構成,絕大多數含有及其復雜的頻率成分,而且不同頻率的振動強度也不同。為了了解振動源的特性,進而評價其對人體的危害,需要對振動頻譜進行分析。振動頻譜是將按頻帶大小測得的振動強度(加速度有效)數值排列起來組成的圖形。常用的頻帶有1/3倍頻帶和1/1倍頻帶兩種;按中心頻率,前者的頻率范圍6.3~1250赫茲,后者為8~1000赫茲。

  2.共振頻率:物體在外力的激發下,可產生一定頻率的振動。該頻率稱為該物體的固有頻率。當外界激發的頻率與物體固有頻率相一致時,振動強度加大,該現象稱為共振。

  3. 4小時等能量頻率計權加速度有效值:研究表明,振動對肌體的不良影響與振動頻率、強度和接觸時間有關。振動的有害作用在振動頻率在6.3~16赫茲之間與頻率無直接相關,但在16~1500赫茲譜段隨頻率的增加,作用強度下降。為了便于比較和進行衛生學評價,我國目前以4小時等能量頻率計權加速度有效值作為人體振動強度的定量指標。該指標是在頻率計權和固定接振時間的原則下,計算加速度的有效值。所謂頻率計權,是根據頻率(或頻帶)對測定值進行修正,即依據不同頻率振動對肌體的效應,設定各頻帶相應的計權系數。若每日接觸振動的時間不等于4小時,則通過公式計算。

 。ㄈ┱駝拥姆诸惻c接觸機會

  根據振動作用人體的部位和傳導方式,可將生產性振動劃分為局部振動和全身振動。這種分類具有重要的衛生學意義,因為無論從對機體的危害還是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方面,二者間都存在很大差別。

  局部振動常稱作手傳振動或手臂振動,是手部接觸振動工具,機械或加工部件,振動通過手臂傳導至全身。使用風動工具的作業,使用電動工具的作業,使用高速旋轉工具的作業,都存在局部振動的影響。

  全身振動是工作地點或座椅的振動,人體足部或臀部接觸的振動,通過下肢或軀干傳導到全身。在交通工具上作業,如駕駛 拖拉機、收割機、汽車、火車、船舶和飛機等,或在作業平臺,如鉆井平臺、振動篩操作臺、采礦船上作業時,作業工人主要受全身振動的影響。

  有些作業如摩托車駕駛,可同時接觸全身和局部振動。

 。ㄋ模┱駝訉θ梭w的影響

  1、全身振動

  全身振動普遍存在于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適宜的振動作用于人體則有益身心健康。在現代文明社會,振動在保健和康復醫學方面,已成為防治疾病、增進健康的工具。它具有增強肌肉活動,解除疲勞,減輕疼痛、促進代謝,增加組織營養供應,加速傷口恢復等功效。但在生產條件下,作業者接觸振動的強度大、時間長,對機體可產生不良影響。

 。1)人體對全身振動的主觀感覺   人體對全身振動的感覺閾大約在0.0006~0.002g之間,但對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振動,可產生不同的主觀感覺。全身振動首先影響人的舒適感,0.05g可使人感覺不快,重者出現疲勞、嗜睡、頭暈、焦慮、肌肉酸痛、虛弱等。不同參數的全身振動引起的不適感不同:垂直全身振動引起的不適感主要發生在1~40Hz范圍,而水平全身振動引起的不適感與頻率的關系不大。6~20Hz、0.33g以上,20~80Hz、0.5~1.0g 的全身振動可使人感到嚴重不適以致不能耐受。

 。2)全身振動對機體各系統的影響   強烈的全身振動可引起機體不適,甚至不能忍受。振動可影響手眼配合,使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空間定向障礙,影響作業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大強度的劇烈振動可引起內臟位移甚至造成機械性損傷。在全身振動的作用下,交感神經處于緊張狀態,血壓升高,脈搏增快,心搏出血量減少,脈壓增大,可致心肌局部缺血,心電圖發生改變,以竇性心動過速、ST段下降、心室高電壓、右束支傳導阻滯為主。1~15Hz、0.3g的垂直振動可致呼吸理增加,呼吸頻率加快。由于呼吸運動增強,體內氧消耗量增加,能量代謝率增大。有時由于過度勇氣,發生低碳酸血癥。全身振動對胃酸分泌和胃腸蠕動呈現抵制作用,可使胃腸道和腹內壓力增高。各種車輛駕駛員胃腸癥狀和疾病的發生率增高。對重型車或拖拉機駕駛員進行X線檢查,可發現胸椎和腰椎早期退行性改變,椎間盤脫出癥的發病率高于一般人群。長途汽車司機發生精索靜脈曲張者增多。在強烈振動作用下,腎上腺內氧化型輔酶II和還原型輔酶II呈反應性增加。全身振動,尤其是隨機大振幅振動對女性影響較大,出現月經期延長、經血過多和痛經等,這是由于小骨盆內器官血管緊張度降低,靜脈瘀血所致。近年來對接觸全身振動作業者的心理影響報道增多。

  (3)全身振動對工效的影響   全身振動對工效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通過直接的機械干擾或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引起姿勢平衡和空間定向障礙。如人體和物體同時受振時,由于外界物體不能在視網膜形成穩定的圖像,可發生視物模糊,視覺的精細分辨力下降;全身振動伴有長時間的強制體位(如長途駕車)是導致骨骼肌疲勞的主要原因;全身振動可使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導致注意力分散、反應性降低、易疲勞、頭痛、頭暈等,1~2Hz的全身振動具有催眠作用,最終導致作業能力下降。

 。4)運動病   運動病又名暈動病,是作業人員在車、船或飛機等交通工具上工作,由于顛簸、搖擺或旋轉等任何形式的加速度運動,刺激人體的前庭器官,而出現一系列急性反應性癥狀的總稱,又可分別稱為暈車病、暈船病或暈機病。本病主要由于不同方向的振動加速度反復過度刺激前庭器官反致。患者先有疲勞感、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繼之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部分患者伴有視物模糊、血壓下降、眼球震顫。嘔吐嚴重者可發生水與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前庭器官敏感者易于發生本病,此外,情緒緊張、過度疲勞、身體虛弱、過饑或過飽以及交通工具內空氣不佳等也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運動病預后良好,停止接觸并經適當休息癥狀可迅速緩解,多數患者可逐漸產生適應,致使癥狀減輕或不發病。治療可根據病情服用抗組織胺類(如敏克靜,乘暈寧)或抗膽堿類(如氫溴酸東莨菪堿)藥物,但這些藥物可暫時影響中樞神經活動,減弱機體靈活性,故不能作為駕駛員的預防性用藥。

  2、局部振動

  局部振動對機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可引起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肌肉系統、聽覺器官、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多方面改變。

 。1)神經系統   以上肢手臂末梢神經障礙為主,常以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的形式出現。表現為皮膚感覺遲鈍,痛覺和振動覺減退,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反應潛伏期延長。高頻振動的不良影響更為明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血壓、心率不穩,指甲松脆,手顫,手多汗等,可能由于振動首先侵犯植物神經中無髓鞘的神經纖維所致。大腦皮層功能下降,腦電圖有改變,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

 。2)心血管系統   40~300Hz的振動可引起周圍毛細血管形態和張力的改變。血管痙攣變形,局部血流量減少。指端甲皺毛細血管檢查,管袢數量減少,口徑變細,異型管袢增多。手部血管造影,可見動脈狹小或栓塞。指血流圖發生改變,表現波幅低,上升時間延長,上長升角減小,重搏波消失。早期手部特別是手指皮膚溫度降低,遇冷皮膚溫度降低更為明顯,且恢復時間延長,重者手指遇冷變白(白指)。心電圖檢查出現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房室傳導阻滯和T波低平。高血壓的發生率增高。

 。3)骨骼-肌肉系統   手部肌肉萎縮,多見于魚際肌和指間肌。手握力和手指捏合力下降。肌電圖異常,呈現正銳波和纖顫波?砂l生肌纖維顫動和疼痛。

  40Hz以下的大振幅沖擊性振動可引起骨和關節改變,主要發生在指骨、掌骨、腕骨和肘關節?梢姽琴|疏松、脫鈣、囊樣變(空泡樣變)、骨皮質增生、骨島形成、骨關節變形及無菌性骨壞死等變化。

 。4)聽覺器官   振動過程往往同時有噪聲產生,振動與噪聲同時作用于人體,可加重對聽力的損害。振動對聽力損傷的特點是以125~500Hz的低頻部分聽力下降為主,其損傷發生在耳蝸頂部。

 。5)免疫系統   對鏈鋸工人和局部振動病患者的調查發現,血清中白蛋白含量下降,а2球蛋白、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M含量增高。認為振動可能是引起超免疫反應的一種因素。

 。6)內分泌系統   目前有人觀察到,振動病患者血清中緩激肽含量減少而苯甲酰精氨酸乙酯酶活性增高,這一變化對毛細血管的結構、功能和血流速度可發生不良影響。振動還可引起腎上腺髓質分泌兒茶酚胺增多,甲狀腺功能低下,尿中羥脯氨酸含量增高等。

 。ㄎ澹┯绊懻駝訉C體作用的因素

  1、振動本身的特性

  (1)振動頻率   振動頻率對人體的影響起重要作用。1~1000Hz的振動給人以振動覺感受。低頻率(20Hz以下)大振幅的振動,當全身受振時主要作用于前庭、內臟器官,由于共振作用個別器官系統可能受更嚴重的損害;當局部受振時骨關節和局部肌肉組織受損較明顯。高頻率(40~300Hz)振動對末梢循環和神經功能損害明顯。

 。2)振幅   在一定頻率下,振幅越大,對機體的影響越大。大振幅、低頻率的振動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內臟位移。高頻率、低振幅的振動主要對組織內的神經末梢起作用。

 。3)加速度   振動的加速度越大,振動性白指的發生率越高,從接觸振動至出現白指的時間越短。

  2、接振時間

  接振時間可用接振工齡和每個工作日純接振時間(一般以小時計)表示,工作日內接振時間和工齡越長,振動性白指的檢出率越高,病情也越嚴重。

  3、體位和操作方式

  人體對振動的敏感程度與體位有關。對全身振動而言,立位時對垂直振動敏感,臥位時對水平振動敏感。有的振動作業存在強制體位,如操作時胸、腹部和下肢緊緊貼靠振動物體,緊張的肢體可降低身體自然緩沖振動傳導的作用,故受振動的影響大。操作時,手掌把持工具過緊,由于靜力緊張使血管受壓,血液循環不暢,促使局部振動病的發生。

  4、環境溫度和噪聲

  世界上的大多數局部振動病患者均來自較為寒冷的國家或地區,認為寒冷是促使局部振動病發病的致病條件。全身和局部受冷可誘發白指發作。振動工具發出的振動往往同時伴有噪聲,噪聲除了對聽覺系統影響外,還可通過神經系統特別是自主神經系統,促使局部振動病的發生。

  5、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工具的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可影響人體作業負荷以及靜力緊張程度。

 。┓雷o措施

  1.控制振動源:改革工藝過程,采取技術革新,通過減振、隔振措施,減少或消除振動源的振動,是預防振動職業危害的根本措施。如,采取液壓、焊接、粘接的新工藝代替風動工具鉚接工藝;采用水力清砂、水爆清砂、化學清砂等工藝代替風鏟清砂;設計自動、半自動的操作裝置,減少手部和肢體直接接觸振動的機會;工具的金屬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膠,減少因撞擊而產生的振動;采取減陣材料降低交通工具、作業平臺等大型設備的振動。

  2.限制作業時間和振動強度:通過研制和實施振動作業的衛生標準,限制接觸振動強度和時間,可以有效地保護作業者的身體健康,是預防振動危害的重要措施。

  3.改善作業環境,加強個人防護:加強作業過程中或作業環境的防寒、保溫措施,特別是在北方寒冷季節的室外作業,需必要的防寒和保暖設施。振動工具手柄溫度如能保持在40℃,對預防振動性白指的發生和發作具有較好的效果?刂谱鳂I環境中的噪聲、毒物和氣濕等,對預防振動職業危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合理配備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振手套、減振座椅等,能夠減輕振動的危害。

  4.加強健康監護:按規定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健康檢查,及時發現禁忌癥,對患病個體及時處理,是控制職業危害的必要補充。

  5.加強職業衛生安全教育,提高勞動者職業衛生安全意識:加強職業衛生安全教育,提高勞動者職業衛生安全意識是增強其自我防護意識的重要措施

  6.加強職業衛生安全管理,確保以上措施得到落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民和| 仪陇县| 栾川县| 门头沟区| 册亨县| 徐水县| 嘉鱼县| 长垣县| 三亚市| 沂南县| 招远市| 黄梅县| 安溪县| 广州市| 平舆县| 监利县| 房产| 宣城市| 怀宁县| 梁河县| 准格尔旗| 贵州省| 屏东市| 岢岚县| 西峡县| 佛坪县| 阳谷县| 凤冈县| 宣汉县| 黄龙县| 凌源市| 来宾市| 林周县| 台北市| 万州区| 顺平县| 浦城县| 怀柔区| 齐河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