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振動病是長期使用振動工具而引起的以未稍循環障礙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肢體神經及運動功能。發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現為發作性手指變白。我國已將手臂振動病列為法定職業病。
存在手臂振動的生產作業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操作錘打工具。如操作鑿巖機、空氣錘、篩選機、風鏟、搗固機和佛釘機等;、篩選機、風鏟、搗固機和佛釘機等;
②手持轉動工具,如操作電鉆、風鉆、噴砂機、金剛砂拋光機和鉆孔機等。、風鉆、噴砂機、金剛砂拋光機和鉆孔機等。
③使用固定輪轉工具,如使用砂輪機、拋光機、球磨機和電鋸等;、球磨機和電鋸等;
④駕駛交通運輸車輛與使用農業機械,如駕駛汽車、使用脫粒機。車輛與使用農業機械,如駕駛汽車、使用脫粒機。
診斷原則
具有長期從事手傳振動作業的職業史,出現手臂振動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結合末梢循環功能、周圍神經功能檢查,參考作業環境的勞動衛生學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類似疾病,方可診斷。
觀察對象
具有長期從事手傳振動作業的職業史,出現手麻、手脹、手痛、手掌多汗、手臂無力和關節疼痛等癥狀,并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手部冷水復溫試驗復溫時間延長或復溫率降低
b)指端振動覺和手指痛覺減退
診斷及分級標準
輕度手臂振動病
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白指發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遠端指節的范圍,遇冷時偶爾發作;部位,未超出遠端指節的范圍,遇冷時偶爾發作;
b)手部痛覺、振動覺明顯減退或手指關節腫脹、變形,經神經-肌電圖檢查出現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或遠端潛伏時延長。 出現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或遠端潛伏時延長。
中度手臂振動病
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白指發作累及手指的遠端指節和中間指節(偶見近端指節),常在冬季發作;
b)手部肌肉輕度萎縮,神經-肌電圖檢查出現神經源性損害。
重度手臂振動病
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a)白指發作累及多數手指的所有指節,甚至累及全手,經常發作,嚴重者可出現指端壞疽;;
b)手部肌肉明顯萎縮或出現“鷹爪樣”手部畸形,嚴重影響手部功能。
處理原則
治療原則
根據病情進行綜合性治療。應用擴張血管及營養神經的藥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并可結合采用物理療法、運動療法等。必要時進行外科治療。加強個人防護,注意手部和全身保暖。,中醫藥治療并可結合采用物理療法、運動療法等。必要時進行外科治療。加強個人防護,注意手部和全身保暖。
其他處理
觀察對象一般不需調離振動作業,但應每年復查一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輕度手臂振動病調離接觸手傳振動的作業,進行適當治療,并根據情況安排其他工作。
中度手臂振動病和重度手臂振動病必須調離振動作業,積極進行治療。如需做勞動能力鑒定,參照GB/T16180有關條文處理。
勞動保護措施
1、改革工藝設備和方法,以達到減振的目的,從生產工藝上控制或消除振動源是振動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采取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裝置,減少接振;
3、改進振動設備與工具,降低振動強度,或減少手持振動工具的重量,以減輕肌肉負荷和靜力緊張等;
4、改革風動工具,改變排風口方向,工具固定;
5、改革工作制度,專人專機,及時保養和維修;
6、在地板及設備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膠減振動層、軟木減振動墊層、玻璃纖維氈減振墊層、復合式隔振裝置);
7、合理發放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8、控制車間及作業地點溫度,保持在16攝氏度以上;
9、建立合理勞動制度,堅持工間休息及定期輪換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
10、加強技術訓練,減少作業中的靜力作業成分;
11、保健措施:堅持就業前體檢,凡患有就業禁忌癥者,不能從事該做作業;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體檢,盡早發現受振動損傷的作業人員,采取適當預防措施及時治療振動病患者。
上一篇:怎樣預防高溫危害
下一篇:高溫作業工種對人體生理功能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