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一詞是由“生物學的”和“危害”兩個詞的縮寫構成。其定義為:一個或其中部分具有直接或潛在危害的傳染因子,通過直接傳染或者破壞周圍環境間接危害人、動物以及植物的正常發育過程。
2 生物危害的來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生物危害的來源主要有4個方面,即:來自人和動物、植物的各種致病微生物的危害(緊急衛生事件);來自外來生物的入侵;來自轉基因生物可能的潛在危害和生物恐怖事件。
3 生物危害分為哪幾類?
生物危害分為五類:①職業性細菌傳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等。②職業性病毒傳染病,常見者有森林腦炎、口蹄疫、狂犬病等。③職業性真菌病,如放線菌病、皮膚真菌病等。④職業性螺旋體傳染病,如鉤端螺旋體病。⑤職業性寄生蟲病,常見的有包囊蟲病、絳蟲病、鉤蟲病等。這類職業性傳染往往與非職業同時存在,具有地區性。
4 什么是生物性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是存在于生產原料和生產環境中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存在有害影響的一類生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及動植物、昆蟲等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
生物性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健康的損害,除引起如炭疽、布氏菌病、森林腦炎等法定職業病之外,因病原體不同,也可引起鼠疫、口蹄疫、擠奶工結節、牧民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類禽流感和豬鏈球菌等新的傳染性疾病對禽、畜類相關職業人群的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5 什么是外來生物入侵?
外來有害生物是指由于人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生態環境,并對新生態系統、物種及人類健康帶來威脅的外來物種。它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引起物種的消失和滅絕,破壞生態系統功能。“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成為野生狀態,并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也有人稱之為“生物污染”。
6 外來入侵物種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外來入侵物種的主要危害是采用各種方法殺死或排擠當地土著物種,很多外來入侵種被稱作“綠色墳墓”,它覆蓋了良好的植被,使得植被因為沒有光、空間窒息而死,由于它殺滅了許多當地植物,依靠當地植物生存的動物物種也就大量的減少,引起物種的單一化。
外來入侵生物不僅直接給中國農、林、牧、漁等行業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還會造成包括導致本地生物物種的滅絕、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減少等隱性損失,對中國社會、文化和人類健康也將構成威脅。
7 什么是轉基因生物?其潛在危害有哪些?
轉基因生物,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而將DNA進行人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蟲害、增加營養成分)的基因片斷,通過基因技術加入到目標生物當中。轉基因技術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危害人類,轉基因生物存在著一定風險。一些科學家認為,轉基因生物有可能對人類健康、農業生物和環境生物構成極大的影響。
8 什么是生物恐怖?生物戰劑侵入人體的途徑有哪些?
生物恐怖活動是指利用生物學手段或傳染因子(如細菌、病毒、真菌等)造成人們的傷害和極度恐懼。生物恐怖制劑可分為致病性微生物、微生物所產生的毒素和攜帶對人畜致病性微生物的毒害昆蟲三大類。生物恐怖是使用其制劑作為恐怖襲擊武器,通過一定的途徑散布致病性細菌、病毒,造成烈性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導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發社會動蕩。它包括投放或針刺傳染性和有毒的生物物質等,如美國遭受炭疽襲擊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生物戰劑可以通過消化道途徑、皮膚途徑和呼吸道途徑侵入人體。特別是使用氣溶膠通過呼吸道途徑進行施放有可能使生物戰劑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也不可忽視其他途徑,在現今社會高度集約化發展的情況下,如果一旦恐怖分子利用集中式供水系統或食品連鎖生產銷售系統等進行生物襲擊,同樣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生物武器施放的具體形式是多樣化的,如用船遠離岸邊、用汽車偽裝的排氣管、用屋頂施放器、用鉆了孔的箱子、用低空飛行的飛機、用玻璃器皿,通過郵件以及投放帶細菌的昆蟲、動物或其他媒介物等手段都可能進行生物武器的施放。
9 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桿菌引發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獸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獸的肉類而發生感染。該病是牛、馬、羊等動物傳染病,但偶爾也可傳染給從事皮革、畜牧工作的人員,該細菌由Robert Koch在1877年首次發現。炭疽桿菌的芽孢可以抵御很強的紫外線,高溫等惡劣環境,在適合的環境下,芽孢會從新開始活動,變成有感染能力的炭疽桿菌。
10 炭疽有哪些危害?
炭疽的危害很大,它能使受害者在36小時內窒息,大量出汗、休克直至死亡;還可污染水源、草場和土壤,其孢子可在土壤中生存40年之久,并且極難消除,只能用蒸氣消毒或焚燒的方法將其殺死。未加保護劑的炭疽衰亡常數K=0.001,軍事上常被用做生化武器來使用。
11 炭疽存在于哪些行業?
接觸感染源的主要作業:牧場動物飼養、屠宰、搬運、剪羊毛、皮革鞣制、紡毛、縫皮等作業以及獸醫和實驗人員等。
12 如何預防和控制炭疽傳染?
(1)嚴格管理傳染源。加強獸醫監督,發現動物有炭疽,應禁止屠宰作為肉食或工業用品。對可疑病畜進行隔離觀察,對疫區草食動物進行包括動物減毒疫苗接種、動物檢疫等在內的廣泛獸類醫療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必要時封鎖疫區。對病人的衣服、用具、廢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別采取煮沸、漂白粉、環氧乙烷、過氧乙酸、高壓蒸氣等消毒滅菌措施。對工業、農牧業人群接觸的污染物進行甲醛消毒處理。對從事可疑污染物接觸人群加強勞動保護。
(3)保護易感人群。個人的衛生防護對職業性接觸家畜及畜產品十分重要。對易感職業接觸人員進行就業前及定期體格檢查,凡患有呼吸道疾病,皮膚病、年老體弱者不宜分配接觸感染機會較多的工作。
13 什么是布氏桿菌?
布氏桿菌是由布氏菌屬的布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屬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
14 布氏桿菌有哪些危害?
布氏桿菌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五個方面:出現膝關節、腰、肩、髖,肘等關節痛:引起神經干涸神經根的損傷,導致神經痛;部分患者發生間質性肺炎而出現咳嗽;急性期病人個別因肝臟損害較重,而出現尿黃、鞏膜黃染、肝區不適、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癥狀,男性患者因睪丸炎或附睪炎而出現睪丸疼痛及小腹痛,女性患者可導致乳房腫痛、腰痛、小腹痛、早產、流產、死胎等,甚至發生腎炎,膀胱炎。
15 布氏桿菌存在于哪些行業?
布氏桿菌可以通過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體。接觸感染源的作業有:獸醫為病畜接生、處理難產及流產,檢查牲畜;農牧民放牧,接觸病畜的排泄物、剪羊毛、擠奶;畜產品加工人員屠宰病畜、加工肉類;實驗人員進行細菌培養、制備生物制劑等;畜產品及皮毛加工人員可吸入被污染的飛沫、塵埃而經呼吸道感染;食用染菌的生奶、生奶制品、生肉、生肝或未煮熟的肉類,病菌可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內。
16 如何預防和控制布氏桿菌?
(1)管理傳染源。加強疫區、運輸、海關及皮毛市場等的檢疫;及時發現病畜,徹底消滅傳染源,建立檢疫隔離制度,是根除傳染源的先決條件。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糞、水管理,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污染的場地、用具均須嚴格消毒處理,可采用3%~5%甲酚皂溶液、酚、漂白粉等;為病畜接生人員、屠宰廠及皮、毛、乳、肉加工廠等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戴口罩及手套,做好個人防護等。
(3)保護易感人群及家畜,增強免疫力。對健康牲畜的預防接種應有連續性(連續免疫3~5年)和連片性。牧民、獸醫等相關職業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及疫區人群均應進行預防接種,對患病動物淘汰,對健康牲畜預防接種。用減毒或菌苗皮膚劃痕法,每年需加強接種1次,疫區人群在產羔季節2—4個月接種。
(4)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群眾自我防病意識。牧民、飼養工、擠奶工、屠宰工、皮毛處理工等易感職業人群應加強個體防護,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相關防治知識。
17 什么是森林腦炎?
森林腦炎又稱蘇聯春夏腦炎或稱蘇聯遠東腦炎,也稱作蜱傳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經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
18 森林腦炎有哪些危害?
森林腦炎對人體的危害有以下四方面:
全身感染,包括高熱,頭痛、全身肌肉痛、無力、惡心、嘔吐等,面部充血、結膜充血,嚴重者突發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腫。
腦膜刺激,包括劇烈頭痛,伴惡心、嘔吐、頸項強直等,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肌肉癱瘓,包括頸肌、肩胛肌與上肢肌聯合癱瘓。
以及部分患者得震顫、不自主運動等病,若病變累及延腦,引起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嚴重的可因呼吸衰竭導致死亡。
19 森林腦炎存在于哪些行業?
森林腦炎病毒寄生于嚙齒類動物如松鼠、野鼠及鳥類等血液中。通過吸血、昆蟲(蜱)等媒介傳染。接觸感染源的作業:如林業采伐工人、放養蜜蜂人員、森林調查隊員、筑路工人等;旅游者感染及兒童感染也存在可能;若大量飲用含有病毒未經煮沸的受感染的牛、羊與病人的奶汁時,也可以感染本病;另外也有試驗工作人員因經口吸入或黏膜被污染病毒而染此病致死。
20 如何預防和控制森林腦炎?
(1)加強個人防護。在林區野外活動時,應穿戴“五緊”的防護服:即扎緊領口、袖口、褲腳口,以防止蜱的叮咬,領口可撒噴殺蟲劑,頭戴防蟲罩。身體外露部分如手、頸、耳后等處,可涂趨避劑,如硫化鉀。
(2)滅蜱及滅鼠。在森林地區住地及工作所在地周圍,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雜草、枯葉,減少來往人、獸受蜱侵襲的機會,加強滅鼠、滅蜱工作。
(3)預防接種。預防注射對象為準備進入疫源地所有人員,林區工作者每年均需重復注射疫苗。
上一篇:機械、設備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下一篇:射頻電磁波的危害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