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古田縣大橋鎮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09-03-0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為及時有效地開展我鎮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應急處置體系,提高政府應對各類危險化學品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危險化學品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少受損失,維護黨和國家機關正常工作秩序,保障我鎮社會政治穩定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鎮的實際,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

  一、預案的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鎮行政區域內因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蝕品等危險化學品引起的有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者急性中毒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危險化學品事故或者險情。

  上述危險化學品引起的有可能造成一次死亡2人以上或者急性中毒1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危險化學品事故或者險情,由大橋鎮人民政府啟動本級的應急救援預案。

  二、應急求援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首要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2、預防為主。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思想,做好應對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求援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建立健全信息報告體系、科學決策體系、防災救災體系和恢復重建體系;加強應急專業隊伍和志愿隊伍的培訓,做好防災救災知識的宣傳工作,定期組織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增強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防災救災意識和能力。

  3、分級負責。處置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實行單位自救為主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社會救援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條塊結合和屬地響應為主的原則。建立以事發地政府為主,有關部門和相關地區協調配合的領導責任制和現場指揮機構。落實處置主體和處置責任,明確責任人及其指揮權限,確保在事故發生和第一時間組織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報告事故情況。

  4、資源整合。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行政資源,提高應急求援行政效率和效益。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建立以志愿者隊伍及社會力量為補充,相關部門和相關地區協調配合的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三、重大危險源分布狀況及分類

  (一)重大危險源。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和GB18218-2000《重在危險源辨識》的規定,重大危險源是指生產、使用、儲存和經營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二)重大危險源的分布情況。我鎮較大規模危險化學品的貯存、使用、經營企業主要分布在塑料制品業、工藝品制造等,在它們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中,存在不少重大危險源。

  (三)重大危險源的一般分類:

  1、爆炸性物質生產貯存場所;

  2、易燃物質生產、使用、貯存場所;

  3、活性化學物質生產、使用、貯存場所;

  4、有毒物質生產、使用、貯存場所。

  (四)重大危險源的確定。明確我鎮重大危險源的基本現狀和應急求援對象,編制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及城區重大危險源的規劃布局圖,確定鎮級重大危險源,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補充、修改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重大危險源所在地的基本情況;

  2、重大危險源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重大危險源化學品的種類、生產、使用、貯存方法,最大數量,危險特性,現場安全狀況,消防設施,防護器材,作業區操作人員,建筑結構安全狀況,電氣安全狀況,防雷防靜電安全狀況等;

  3、重大危險源周邊環境狀況;

  4、預測每個重大危險源主要危險部位和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的種類以及后果影響分析;

  5、針對危險分析所確定的主要危險源,通過調查摸底,明確應急所能調動、使用的救援的能力和分布情況。

  四、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組織機構

  鎮政府成立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鎮政府分管安全生產的副鎮長擔任,成員由鎮派出所、鎮安全辦、交管站、財政所、衛生院、民政辦、武裝部,辦公室主任由鎮安全辦主任兼任;辦公室聯系電話:3651388。

  (二)組織機構職責

  1、領導小組政府(指揮中心)職責:

  (1)在鎮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實施;

  (2)領導小組的所有成員單位必須明確在參與事故應急救援中應當履行的職責;

  (3)指定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并由總指揮下達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和終止指令;

  (4)指揮各有關單位和人員搶險救災,隨時掌握現場動態,調度現場搶險所需增援的救援護力量(包括警力、救援設備、救援技術人員和相關救援物資),并作完整記錄;

  (5)掌握事故動態并及時向上級報告搶險動態及傳達上級政府和領導的指示;

  (6)對發生危險化學品氣體、液體溢出和其它嚴重危害環境的物質泄漏事故,應迅速組織有力消除事故危害部門和單位進行處置;

  (7)要適時組織現場和場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結合的應急演練,并根據演練情況及時代修改、補充,不斷完善觀場和場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8)負責事故統計并上報。

  2、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負責提請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修訂;

  (2)檢查督促各級政府制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練計劃;

  (3)檢查各職能部門應急救援各項準備工作的落實情況;

  (4)接到重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或險情的報告后,迅速報告領導小組組長,并通知成員單位和有關人員立即進入工作狀態。

  五、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和專業隊伍的建立及其職責

  (一)設立事故現場指揮部

  發生重大、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根據情況,可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指揮部,現場總指揮由鎮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指定或由其組長擔任。現場指揮部負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確定應急救援實施方案和警戒區域。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指揮中心匯報和通報事故有關情況,必要時向省、市、縣救援中心發出救援請求。

  (二)設立事故應急救援信息中心和咨詢服務電話

  由鎮安全辦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和事故應急救援信息庫,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有關信息,其信息數據庫內容為:

  1、危險化學品物質性數據庫;

  2、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數據庫;

  3、應急救援專家數據庫;

  4、應急救援區域地理環境信息數據庫;

  5、應急救援物資信息數據庫;

  6、應急救援預案數據庫。

  (三)設立事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事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按其工作職責劃分為9個小組:

  1、危險源控制組

  負責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及時控制危險源;負責準備專業搭救器材、設備及防護用品。該組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并配備專業的防護救急器材。由企業技術人員、專業防護隊伍和消防隊伍組成。

  2、醫療救治組

  負責現場附近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采取妥當措施及時護送重傷員到醫院治療。主要由鎮衛生院負責。

  3、消防組

  與事故發生單位消防人員密切配合,負責現場滅火、設備容器的冷卻、噴水、防爆、搶救傷員,負責事故發生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由企業消防人員和當地消防隊伍組成,與119火警應急預案銜接。

  4、安全疏散組

  負責事故可能危及地區的人員疏散和撤離以及物資的轉移;由事故單位安全保衛人員和當地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門人員組成,由民政辦負責。

  5、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事故現場和事故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的組織治安巡邏。以公安人員為主組成,由鎮派出所負責。

  6、物資供應組

  負責組織搶險物資和工具、器具、救治藥品及器械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負責調集機械參加搶救。人員由交管站、企業站和當地政府有關人員組成,

  7、環境監測組

  負責對大氣、水質、土壤等進行環境即時監測,確定危險區域范圍和危險物質的成份及濃度;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正確評估,為指揮人員作決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據;負責對事故現場危險化學品廢棄物質處置的監督管理。人員及組織領導由鎮環保站負責。

  8、專家咨詢組

  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處理處置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現場指導救援、處理處置工作;參與事故調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人員組成以有關的專家和鎮安全辦人員。

  9、善后處理組

  負責事故傷亡人員家屬的接待、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由當地民政、工會、勞動保障等部門組成,大橋鎮政府負責。

  10、信息報道組

  負責準確傳遞信息。由鎮黨政辦負責

  六、危險化學品事故救援處理程序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事故應急救援處理程序包括報警與接警、應急救援隊伍的出動、實施應急救援、事態監測與評估、后期處置等幾個方面。

  (一)事故報告與報警

  發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或可能發展成為重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應立即向危險化學品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火災事故同時向119報警,報告與報警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企業名稱、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數量、事故類型(有毒物質存量泄漏、爆炸、火災等),周圍的情況,(如:周圍人口,健康影響及醫療救援信息,泄漏危險化學品名稱及其詳細信息,容器類型,可能泄漏的總量,該區域內其詳細信息,容器類型,可能泄漏持續時間,是否有大量物質進入大氣、附近水源、下水道或土壤,泄漏事故是否發生在受限空間,氣象條件,影響污染擴散的地形條件,現場人員),需要支援的人員、設備、器材、交通路線、聯絡電話、聯絡人員姓名等。

  (1)鎮政府值班室電話3653373

  (2)鎮安全辦電話3651388

  (二)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值班室接到重大、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或險情報告后,應迅速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中心;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指定應救援現場總指揮;通知其他應急救援單位做好應急救援出動準備;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鎮直相關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就迅速趕赴現場;在事故現場設立指揮部。并通知有關單位啟動搶險救援預案,并根據應急等級通知相應救援機構立即趕赴現場援助搶險,協調后勤方面支援應急救援,與事故現場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系。

  (三)現場指揮和處置

  現場指揮部設立后,應立即將現場了解的情況和事故的性質類型及進一步的發展態勢,確定應急救援具體的實施方案,布置專業救援隊伍任務,指令已到達的相關搶險單位和人員按各自職責;處置程序組織實施救援搶險,定期通報事故現場態勢。

  (四)現場控制和處理

  現場指揮部應控制好現場秩序,各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到達現場后都有必須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調遺,并使用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確保人身安全,確保救援行動的順利進行,對于嚴重違反規定的冒險行為有權強行制止,并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五)事故救援的后續處理

  事故得到控制后,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決定是否結束救援行動;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救援情況進行評估,對險情或事故損失況進行統計、分析后,報告領導小組;由鎮安全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對事故開展調查;由事故發生地政府會同有關部門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七、事故現場處置程序和要求

  1、事故現場處理程序

  (1)防護

  根據事故殖民地所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全部進入防護區的相關人員必須按相應防護標準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由事故現場指揮部負責。

  (2)詢情

  A、準確了解事故類型(燃燒、爆炸、毒害、腐蝕等),事故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名稱;

  B、了解事故化學品的貯存方式、遇險人員數量、分布情況;

  C、危險化學品的貯存方式、貯存數量、泄漏部位、泄漏時間、泄漏數量、泄漏形式、擴散范圍;

  D、周邊單位、居民、地形、電源、水源、火源等情況;

  E、所具有的消防設施、器材、起重挖掘設備、工藝措施情況以及到場人員的處置意見;由鎮安全辦負責,事故發生地政府、企業單位配合。

  (3)、偵檢

  A、立即進行搶救和搜尋遇險人員;

  B、采用有效手段和檢測儀器測定泄漏物質的數量、擴散濃度和范圍;

  C測定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

  D、確認設施、設備、管道、建(構)筑險情及可能發生爆炸燃燒的各種危險源及部位;

  E確認消防設施、器材運行情況;

  F確定搶險救援方案,搶險陣地和疏散撤離路線;

  G、收集現場及周邊污情況;

  根據以上數據和現場情況立即確定劃分區警戒區域,由公安派出所負責。

  (4)警戒

  A、現場指揮部根據詢情、偵檢情況,確定警戒區域。警戒區域應劃分重危區、中危區、輕危區、安全區。在重危區設封鎖線,在安全區設隔離帶,不準與搶救無關人員、車輛進出。

  B、合理設置出入口,嚴格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物資,并進行逐一檢查登記。

  (5)搶險搶救

  根據不同類型的事故和可能二次發生的危險,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搶險和搶救。

  主要由現場指揮部負責組織相關救援隊伍實施。

  (6)救護

  A、組成救生護隊,攜帶救生救護器材和藥品按不同職責迅速進入各危險區域開展對遇險人員的救生和傷害人員的救護轉移。

  B、將脫險人員、傷亡人員按確定的轉移路線疏散至安全地帶,并進行登記、標識、現場急救。將傷勢較重者送醫院救治。

  主要由衛生院負責。

  2、易燃、易爆液體燃燒、爆炸事故的前置緊急處理

  (1)采用干粉、泡沫、消防砂土對事故點撲救的同時,立即關閉物料的進出口閥門,并對事故 周邊貯存設施采用冷卻水噴淋冷卻,或形成水幕保護,防止事態擴大。

  (2)切斷事故區域的電源,在夜間開啟應急照明燈具。

  (3)搶救人員佩帶合適、必要的防護用品進入已控制的危險區域內搶救人員、轉移危險化學品。

  (4)對散流未燃燒的液體以泡沫覆蓋和砂土填埋吸收,防止擴散。同時嚴控燃燒事故點以外的明火。

  3、易燃、易爆液體泄漏前置緊急處理

  (1)切斷整個事故區域電源,關閉整點進出口閥門,切斷泄漏源,或移開未泄漏貯存包裝桶(罐),夜間啟用防爆型應急燈具照明電源。

  (2)在警戒線內嚴禁明火。

  (3)在泄漏點以砂土設立圍堰,防止泄漏液體擴散;以泡沫液覆蓋液面,并用防爆泵將漏散液收集于專用容器中。

  (4)用非燃燒吸附材料、砂土吸收殘余液體。

  (5)搶救人員持滅火設施、滅火器材在現場監控,隨時準備撲滅可能發生的火災。

  4、清理

  (1)少量殘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用技術處理或視情轉移至空曠地方掩埋;在污染地面上灑上中和、吸附或洗滌劑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洗現場(特別是低洼、溝渠處),確保不留殘液;

  (2)現場環境檢測合格后,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5、撤出

  事故得到控制結束后,由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決定救援結束并報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6、停止

  應急救援結束后,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決定關閉緊急救援預案,由指揮中心宣布對救援情況進行評估,對險情或事故的損失情況進行統計,將評估結果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安全生產委員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對事故開展調查。由事故發生地政府會同有關部門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7、應急救援現場要求

  (1)現場指揮與指揮中心和各專業救援隊伍之間保持通訊聯系。

  (2)所有車輛應服從當地公安部門指揮安排行駛和停放。

  (3)事故發生初期,現場總指揮未到達前,事故單位或現場人員應積極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并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專業隊伍進入事故救援現場。現場總指揮到達后,應服從現場總指揮的調度,并積極主動配合協調。

  (4)專家咨詢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對事故情況作出判斷,提出處置實施辦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參與事故調查及提出防范措施。

  (5)對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救援,應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應急救援人員不得穿帶釘鞋和化纖衣服,應視情況關閉手機。

  (6)事故污染區域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7)物資供應組應當保證搶險救災物資供應、運輸和提供特種裝備,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應急救援的大局,不得阻攔或拒絕。

  8、通訊聯絡

  應急救援內、外機構之間的通訊聯絡方法以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為主,消防人員按消防應急預案中的通訊聯絡方法進行。

  9、防護行動

  防護行動的目的在于保護附近公眾的生命和健康。當重特大毒物泄漏事故或其它事故發生進行疏散時,根據現場從下風向危險區域內首先開始疏散,對公眾通報應急時,使用可聽報警器,如警系統和無線電廣播系統的公安巡邏車和其他應急車輛通知受影響的人員。

  10、應急救援行動的優先原則

  一是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

  二是防止事故擴散優先;

  三是保護環境優先。

  八、協調演練

  鎮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指揮各成員單位,根據本預案制定單項實施方案,研究決定并綜合編制協同演練行動方案和計劃,針對不同事故類型每年組織一次模擬演練,從而提高預案的實踐指揮和協調作戰能力。

  九、附則

  (一)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參加危險化學品事故搶險救災的義務。

  (二)對不及時按本規定報告危險化學品事故險情、事故,以及不服從指揮調度或臨陣逃脫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在事故救援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乡县| 麻城市| 万荣县| 滁州市| 天门市| 射洪县| 叙永县| 施甸县| 海林市| 永川市| 曲麻莱县| 阿勒泰市| 郁南县| 四川省| 同德县| 巴彦县| 安顺市| 巴马| 青冈县| 涪陵区| 南川市| 易门县| 台南市| 西平县| 澄迈县| 重庆市| 加查县| 佛冈县| 常德市| 辰溪县| 五河县| 大连市| 托里县| 永仁县| 临邑县| 丽水市| 鄂温| 宕昌县| 汶川县| 舞钢市|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