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目的
為有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高企、事業單位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將突發環境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2.編制依據
2.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一條“……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加強防范”。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條“……可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通報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損害的單位,并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第二十九條: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堿液或者劇毒廢液。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第十六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氣體和放射性物質,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氣污染事故,危害人體健康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防治大氣污染危害的應急措施,……接受調查處理。
2.4《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344號令)第五十條:“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內可預見的環境污染及其他事故引發造成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4.組織機構和職責權限
4.1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及生產、安全、環保、設備、武保、衛生等部門領導組成,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總調度室),日常工作由環保部門兼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經理任總指揮,有關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總調度室。
注:若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不在公司時,由生產部長和環保部長為臨時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4.2職責權限
4.2.1 領導小組職責
提出修訂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負責每年組織全廠重大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監督檢查各部門應急演練。對發生事件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決策,調動各應急救援力量和物資,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現場的態勢,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4.2.2部門職責
4.2.2.1 生產分廠職責
負責對分廠生產的日常管理,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負責組織和領導事故出現時的危急事件搶險隊。
危急事件搶險隊:立即對事故現場進行處理,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4.2.2.2 保衛部門職責
當危急事件發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做好事故地點的人員警戒、
疏散工作。
除應急搶險人員及指揮部同意的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隔離區內。在突發事件區域隔離帶處設置明顯警戒標志。
4.2.2.3 機動部門職責
監督檢查生產設備的日常維護,事件發生后負責對設備進行修復、改造和完善。
4.2.2.4 物資供應公司職責
隨時提供必需的搶救物資。
4.2.2.5 運輸部門職責
提供搶險所需車輛。
4.2.2.6 職工醫院職責
當可能發生人身事故時,及時到達事故現場附近的安全地帶,對傷員進行救治。
4.2.2.7環保部門職責
參加應急指揮,根據現場實際,提供突發事件出現時應急救援方案的修改意見,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向環保部門匯報事故情況。
負責組織應急預案的編寫。監督各級人員、各部門在事故時按預案進行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事故的情況。發現預案存在不足,立即組織修編。
4.2.2.8生產技術部門職責
負責事故時生產指揮,指揮調度事故時有關運行設備系統。
參與預案的審核和編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事故時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制定預防方案,防止同類事故的重復發生。
4.3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 指 揮——組織指揮全公司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指揮部成員
環保部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副部長協助工作)
武保部部長 :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副部長協助工作)
生產部部長 :(1)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2)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3)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污染物質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4)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副部長協助工作)
機動部部長: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工作。(副部長、部長助理協助工作)
職工醫院院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的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供應公司經理:負責搶險救援物資供應及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運輸公司經理: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運輸工作。
4.4救援專業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全體職工都負有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各救援專業隊伍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公司各類化學事故的救援及處置。
4.4.1 通信聯絡隊:擔負各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聯系通信任務。
4.4.2治安隊:擔負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指導群眾疏散。
4.4.3 消防隊:擔負滅火、洗消和搶救搶險任務。
4.4.4 搶修隊:擔負搶修任務。
4.4.5 醫療救護隊:擔負搶救受傷、中毒人員。
4.4.6 物資供應隊:擔負傷員生活必需品和搶救物資的供應任務。
4.4.7 運輸隊:擔負物資的運輸任務。
5.公司概況
公司現有年產合成氨30萬噸,尿素50萬噸,甲醇6萬噸的生產能力。
公司地理位置為中心經度115o20′15″,中心緯度37o 43′20″。該區域氣候屬溫帶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月平均氣溫33.3℃,月平均最低氣溫-3.5℃,年平均氣壓755.6毫米水柱,年平均相對濕度69%,月平均最高100%,月平均最低3%,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最大風速24M/S,平均風力2.6級.本區域氣候特點是夏秋炎熱多雨,春冬季多風干燥.工廠占地面積,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公司現有職工2000人,共有機關部門15個,二級機構6個,基層分廠10個,分公司5個,子公司4個。
6.污染事故防范重點與應急處置
6.1防范重點
本公司是一個以生產化肥為主的大型化工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復雜,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蝕、生產過程連續性強等特點。主要產品有合成氨、尿素、多元素復合肥、甲醇、純堿等。上述物質如遇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災害或設備腐蝕嚴重失修等原因,可導致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本公司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可能為液氨貯存罐(槽)泄漏、甲醇貯槽泄漏、煤氣柜泄漏、生產事故狀態下污染物泄漏、放射源泄漏及丟失等。
6.2防范措施
6.2.1液氨貯存罐(槽)泄漏
氨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比空氣輕,屬于低毒類,易揮發,氨氣極易溶于水,對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強,輕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進而可引起肺水腫。長時間接觸低濃度氨,可引起喉炎、聲音嘶啞。
應急處置:
(1)疏散人員至上風口處,并隔離至氣體散盡或將泄漏控制住。
(2)切斷火源,必要時切斷污染區內的電源。
(3)開啟室外消防水并進行噴淋。關閉防泄漏圍堰外排水閥門,待事故處理結束后,把高濃度含氨廢水有計劃地排入公司污水處理站事故池,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
(4)應急人員佩帶好液氨專用防毒面具及手套進入現場檢查原因。
(5)采取對策以切斷氣源,或將管路中的殘余部分經稀釋后由泄放管路排盡。
(6)在泄漏區嚴禁使用產生火花的工具和機動車輛,嚴重時還應禁止使用通訊工具。
(7)參與搶救的人員應戴防護氣勢手套和液氨專用防毒面具。
(8)逃生人員應逆風逃生,并用濕毛巾、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處。
(9)中毒人員應立即送往通風處,進行緊急搶救并通知專業部門。
急救措施:
(1)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醫療服務中心
(3)如果停止呼吸應施行人工呼吸。
(4)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要進行吸氧。
(5)移去并隔離被除數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6)皮膚或眼睛不慎于接觸到該物質要立即用清水進行沖洗至少20分鐘。
(7)保持患者溫暖和安靜。
(8)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9)接觸或吸入本品可能發生遲發性反應。
(10)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類物質,請不要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需作人工呼吸,要戴單向閥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適的醫用呼吸進行。
(11)確保醫護人員知道事故的隱患中涉及的有關物質,并采取自我防護措施。
6.2.2甲醇貯槽泄漏
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高度揮發、易燃液體。略有酒精氣味。分子量 32.04,相對密度 0.792(20/4℃),熔點 -97.8℃,沸點 64.5℃,閃點 12.22℃,自燃點463.89℃。蒸汽與空氣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能與水、乙醇、乙醚、苯、酮、鹵代烴和許多其他有機溶劑相混溶。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著火。遇明火會爆炸。
應急處置:
(1)疏散人員至上風口處,控制泄漏點。
(2)切斷火源,必要時切斷污染區內的電源。
(3)開啟室外消防水并進行噴淋,用大量水沖洗并對泄露地采取通風處理。關閉防泄漏圍堰外排水閥門,待事故處理結束后,把含甲醇廢水有計劃地排入公司污水處理站事故池,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
(4)應急人員應穿好防護服及防毒面具進入現場檢查原因。
(5)在泄漏區嚴禁使用產生火花的工具和機動車輛,嚴重時還應禁止使用通訊工具。
(6)參與搶救的人員應穿防護服及防毒面具。
(7)逃生人員應逆風逃生,并用濕毛巾、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處。
(8)中毒人員應立即送往通風處,進行緊急搶救并通知專業部門。
急救措施:
(1)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醫療服務中心
(3)如果停止呼吸應施行人工呼吸。
(4)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要進行吸氧。
(5)移去并隔離被除數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6)用 1%碳酸氫鈉洗胃硫酸鎂導瀉
(7)保持患者溫暖和安靜。
(8)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9)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類物質,請不要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需作人工呼吸,要戴單向閥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適的醫用呼吸進行。
(10)確保醫護人員知道事故的隱患中涉及的有關物質,并采取自我防護措施。
6.2.3煤氣柜泄漏
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有毒的氣體,熔點―199℃,沸點―191.5℃。標準狀況下氣體密度為l.25g/l,和空氣密度(標準狀況下1.293g/l)相差很小,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中毒的原因是因為一氧化碳進入人體之后會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進而排血紅蛋白與氧氣的結合,從面出現缺氧。
應急處置:
(1)疏散人員至上風口處,迅速查清泄漏原因;
(2)切斷火源,必要時切斷污染區內的電源.
(3)用水將泄漏,點噴淋降溫、排除、隔離現場的易燃、易爆物品。
(4)應急人員應穿好防護服及防毒面具進入現場檢查原因。
(5)在泄漏區嚴禁使用產生火花的工具和機動車輛,嚴重時還應禁止使用通訊工具。
(6)參與搶救的人員應穿防護服及防毒面具。
(7)中毒人員應立即送往通風處,進行緊急搶救并通知專業部門。
急救措施:
(1)現場如感到頭疼、頭暈等不適,應立即脫離現場,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
(2)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3)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醫療服務中心
(4)如果停止呼吸應施行人工呼吸。
(5)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要進行吸氧。
(6)保持患者溫暖和安靜。
(7)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8)確保醫護人員知道事故的隱患中涉及的有關物質,并采取自我防護措施。
6.2.4生產事故狀態下污染物泄漏
主要是指在非正常生產條件下,高濃度污染物大量排放的情況。
應急處置:
(1)現場值班人員要根據生產情況進行緊急處理,把污染物引入到事故排放池中,盡量減少污染物排放。
(2)迅速向廠調度室、應急救援指揮部、車間、值班工長匯報事故發生原因,必要情況下局部停車或全部停車。
(3)接到報警后,應迅速查清泄漏原因,通知維修人員、消防人員迅速趕到現場。
(4)救援人員進入現場后,應根據現場情況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進入事故現場,查明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其送離現場,同時用水將泄漏,點噴淋降溫、排除、隔離現場的易燃、易爆物品。
(5)值班工長發出警報,所有電器
下一篇:電工設備開業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