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2014-07-01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機械使用量大,機械傷害又是建筑施工中五大傷害的其中一種,特別在施工周期長,勞動力、施工機械、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加之現場作業環境和人員個體存在差異,可能造成的機械傷害各不相同。通過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機械設備防護設施不全造成的絞、碾、碰、割、戳、切等傷害;

  機械設備擺放不當,安全操作距離不足導致的擠傷、壓傷等;

  機械設備缺陷處理不及時,帶病運行造成的機械傷害;

  人員操作行為不當而導致的肢體或身體被打擊、夾傷等傷害;

  其他行為性違章、裝置性違章和管理性違章的事故隱患。

  2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

  以減少對人體的傷害為最基本原則。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的生命,減輕傷情,并根據傷情需要,及時聯系醫療部門救治。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1)建立完善企業機械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并層層落實執行;

  2)對各類機械操作人員,特別是特種作業操作人員,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組織培訓,達到全部持證上崗的要求;

  3)對各類機械操作人員加強機械常識、安全操作堆積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自我防護意識;并通過事故案例教育操作人員,將人為因素引發的機械安全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4)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完善各類安全部件,對國家強制要求檢測的設備經權威部門檢測,對外嚴格檢查檢測合格證,從本質上消除機械安全隱患;

  5)做好機械設備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設備安全部件、檢測情況,設備完好狀況,清除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對查出設備安全隱患立即進行維修、整改、力求各類機械設備處于安全運行狀態;

  6)各單位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加強施工現場機械設備使用的監督檢查,對發現設備事故隱患,按照“三定”(定人、定責、定崗)的原則督促進行整改,消除一切設備安全隱患。

  4.2預警行動

  1)應建立完善的安全檢查體系,組織機械日常維護小組、維修部等,以便及時發現起重機械的潛在危險,使隱患得到整改和處理。

  2)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機械已有異常,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3)當發生下列情況時,應做好應急準備:

  (1)機械的正常使用環境發生破壞性改變,如施工場所突然斷電等。

  (2)其它可能造成機械事故的災害性事故。

  5信息報告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必要時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機構尋求支援。

  2)現場報警方式

  報警主要采取移動電話、對講機、口頭等方式報警。當事人或知情人應首先向現場負責人報警,同時向周邊人員呼喊,請求支援;現場負責人接到報警必須組織人員開展施救工作。同時,向上一級報告。各班組、施工作業隊、工區、項目部職能部門、項目部、分局等負責人的電話號碼,定期在本單位內部發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參建人員。

  3)通訊、聯絡方式

  為保證通訊、聯絡暢通,各單位、部門等負責人電話必須保持24小時開通,隨時接收應急救援報告和發布相關信息,充分利用電話、對講機、網絡進行聯絡;有條件的單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應急車,在電話、對講機、網絡中斷的情況下,利用車輛進行內外、上下聯絡,確保信息暢通。

  4)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為了救援單位及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了解事故情況,及時開展救援,報警內容必須簡練、準確。

  5)向外求援方式

  在內部救援能力不足時,主要向鄰近請求協調其他單位救援。必要時,向社會救援組織發出應急救援信息,如120(醫療救護)、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分級標準進行事故分級,并分為三級應急響應。

  2)響應分級

  (1)Ⅰ級應急響應

  發生Ⅰ級、Ⅱ級事故時,由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配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Ⅱ級應急響應

  發生Ⅲ級事故時,由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處理。

  (3)Ⅲ級應急響應

  發生Ⅳ級事故時,發生單位(部門)啟動本單位(部門)現場應急處置方案處置。

  6.2響應程序

  1)Ⅰ級響應程序

  當事故達到Ⅰ級應急響應標準時,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同時按照如下內容響應:

  a、事故單位立即上報公司,公司接到報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應急預案,組成事故救援領導小組,就有關應急事項做出決策和部署。

  b、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c、按照應急報告程序及時向四川省安監局、股份公司等上級單位報告事故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故發展態勢。

  2)Ⅱ級應急響應

  當達到Ⅱ級應急響應標準時,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各救援小組成員到位,先期開展現場應急救援。

  b、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到位,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向現場應急指揮部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性意見。

  c、應急指揮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報告事故救援進展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

  3)Ⅲ級應急響應

  當事故達到Ⅲ級應急響應標準時,事故發生單位(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立即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立即向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指揮機構報告,事故發生單位的應急指揮機構接到報告后,該機構成員必須立即到位。

  b、由事故發生單位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織研究制定決策救援方案,統一指揮和調配本單位(部門)一切有效資源進行事故的應急處理;必要時請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門采取應急行動,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c、應急辦公室進入預備狀態,做好如下應急準備:應急辦公室立即向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報告事故情況,應急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到位,并按照應急指令下達程序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意見;應急辦公室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6.3處置措施

  1)發生機械傷害后,現場發現第一人應立即切斷電源停止運轉的機械,向周圍人員呼救,同時報告本單位現場負責人;

  2)根據現場人員受傷情況決定是否撥打“120”等社會急救電話;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立即報本單位負責并展開現場救援;

  3)在醫護人員沒有來到之前,應檢查受傷者的傷勢,心跳及呼吸情況,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4)肢體卷入設備內,必須立即切斷電源,如果肢體仍被卡在設備內,不可用倒轉設備的方法取出肢體,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設備部件,無法拆除時撥打當地119請求社會救援;

  5)對發生休克的傷員,應首先進行搶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使其恢復正常;

  6)對骨折的傷員,應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在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

  7)對傷口出血的傷員,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織物覆蓋傷口上,用繃帶較緊地包扎,以壓迫止血,或者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其上臂l/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在腿上2/3處,并每隔 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

  8)受傷人員出現肢體骨折時,應盡量保持受傷的體位,由現場醫務人員對傷肢進行固定,并在其指導下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抬運,防止因救助方法不當導致傷情進一步加重;

  9)發生斷手、斷指等嚴重情況時,對傷者傷口要進行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對斷手、斷指應用消毒或清潔敷料包好,忌將斷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細胞變質。將包好的斷手、斷指放在無泄漏的塑料袋內,扎緊好袋口,在袋周圍放在冰塊,或用冰棍代替,速隨傷者送醫院搶救;

  10)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時把傷員送往醫院治療。在職轉達送醫院的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篇并密切注意傷員的呼吸、脈搏及傷口的等情況;

  11)在做好事故緊急救助的同時,應注意保護事故現場,對相關信息和證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調查工作。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各單位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為主,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的內部聯動機制,做到資源共享,動態管理。在應急狀態下,服從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的統一指揮、調配。管理責任人經常進行檢查,保證設備、設施完好有效,數量合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德安县| 普洱| 湄潭县| 闽清县| 固原市| 凤凰县| 台湾省| 外汇| 新郑市| 花莲市| 长岛县| 广宗县| 嵊泗县| 海口市| 吉隆县| 南投县| 杭锦后旗| 景德镇市| 武川县| 金寨县| 扶沟县| 济源市| 望城县| 高唐县| 昌乐县| 唐山市| 分宜县| 盐山县| 改则县| 鄄城县| 肥乡县| 当雄县| 婺源县| 土默特右旗| 荆州市| 禄劝| 仪陇县| 苏尼特左旗| 武威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