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化肥廠重大危險源事故處置專項應急預案

2014-07-14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裝置基本情況

  化肥一廠目前有四個重大危險源,分別是:一廠一期冰機液氨儲槽;甲醇罐區儲存單元;南液氨罐區儲存單元;北液氨罐區儲存單元。

  一廠一期冰機液氨儲槽為40m3球形儲罐,最大存儲量為24噸,日常儲存指標為8—19噸。儲存介質為液氨,壓力≤1.58MPa。

  甲醇罐區共有12個儲罐,其中八個500噸,四個1000噸。最大儲存量為7200噸甲醇。日常甲醇總儲存量在1000噸左右。

  南液氨球罐區儲存單元共有3個400m3球罐,其中只有3#球罐屬一廠管理,最大儲存能力600噸,壓力為2.2MPa,正常生產時存儲200-300噸左右。

  北液氨球罐區儲存單元共有2個400m3球罐,最大儲存能力400噸,壓力為2.2MPa,正常生產時存儲100-200噸左右。

  1.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事故類型分析

  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有泄漏、中毒與窒息、著火、爆炸

  主要泄漏點是法蘭處、閥門處、液位計連接處等部位。

  其主要原因為:各法蘭、閥門、管線等因螺絲松動、腐蝕可能造成輕微泄漏;操作失誤造成設備超壓導致泄漏;夏季雷雨季節雷電危害可能損壞設備或管線導致泄漏;人員操作失誤也可能會發生工藝事故,導致危險物質泄漏,因泄漏發展等原因也可能造成危險物質大量泄漏;

  泄漏物質液氨、甲醇有可能使現場操作人員或維修人員及周邊單位人員發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在有毒物質泄漏環境中,如果操作或搶險人員防護用品穿戴不當也可能會發生中毒與窒息事故。

  泄漏物質在空氣中如果遇到靜電火花或現場施工動火、使用不防爆工具及燈具;夏季雷電等可能會發生火災,嚴重者可導致空間爆炸;當設備或管道發生故障或安全設施失效等原因,則有可能導致物理爆炸的發生。

  1.2.2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液氨儲槽和液氨罐區危險介質為氨,具有可燃可爆和毒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本區域作業人員中毒窒息、火災爆炸和設備損壞等危害性和影響很大的事故。同時可能導致液氨儲槽和液氨罐區周圍在崗人員的人身安全和下風向周圍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液氨泄漏而導致人員中毒窒息事故的危害性較大。

  甲醇罐區危險介質為甲醇,易燃并且具有毒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本區域作業人員中毒窒息、火災爆炸和設備損壞等危害性和影響很大的事故。同時可能導致甲醇罐區周圍在崗人員的人身安全,因甲醇泄漏而導致著火爆炸事故的危害性較大。

  1.2.3事故分級:

  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可將事故分為三級:

  (1)Ⅰ級事故:發生公司《重大危險源事故處置專項預案》規定的Ⅱ級及以上的事故,為Ⅰ級事故。

  (2)Ⅱ級事故:發生儲槽液氨泄漏或甲醇輕微泄漏,造成生產系統減量生產,但是未造成人員中毒和設備損壞的事故,為Ⅱ級事故。

  (3)Ⅲ級事故:發生儲槽液氨或甲醇輕微泄漏,能立即制止,未造成人員中毒和設備損壞,未對生產造成影響的事故,為Ⅲ級事故。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化肥一廠各部門切實履行好本部門的職責,把保障員工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的發生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2.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2.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一廠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在各單位負責人領導下,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充分發揮應急救援小組的作用。

  2.4快速反應,協調有序。加強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應急管理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2.5依靠科技,提高素質。加強生產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員工自救、互救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

  3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一廠應急組織體系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廠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車間應急分中心及各專業救援隊組成。

  各應急救援隊在救援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下進行事故救援行動。另外,在事態擴大時,可以請求公司及上級部門支援救援行動。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工作按照一廠規定的崗位職責執行。

  3.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職責

  3.2.1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由化肥一廠安委會成員組成。

  主要職責是:貫徹公司應急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條例規定,接受公司應急部門的領導以及研究決定應急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確保人員、資金的保障等。

  3.2.2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組成及主要職責

  一廠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置在一廠調度室,由指揮中心成員及下設的各個應急專業救援隊組成。

  主要職責是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接受和傳達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指令,領導各救援專業隊,進行緊急情況下的現場應急處置。

  3.2.3車間應急救援分中心組成及主要職責:

  車間應急救援分中心由車間領導及各應急班組成。

  主要職責是:傳達和執行本廠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指令,對本車間內的事故及隱患進行緊急處置。

  3.3應急組織成員日常工作職責

  3.3.1應急辦公室主要職責: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在一廠調度室設置應急辦公室,作為應急指揮部的常設辦事機構,主要職責是履行預案的修訂、演練、戰時協調等工作。

  3.3.2應急救援組織成員主要職責:按時參與一廠組織的綜合應急演練和各層面的專項預案和單項應急演練;完成一廠應急領導機構安排的例行工作和臨時工作;

  4 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一廠對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方式方法有:

  4.1.1.1遠程微機實時監控:通過遠程微機在總控室實現對重大危險源壓力、溫度、液位的遠程監控;防止因工藝失控發生泄漏、爆炸等事故。

  4.1.1.2可燃和有毒氣體泄漏報警器監控:當發生泄漏時,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預防火災和中毒事故的發生。

  4.1.2.3 閉路電視監控:在重大危險源處安裝有監控探頭,對于發生的中毒、火災、爆炸等事故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

  4.1.1.4崗位專門人員定時巡檢;崗位人員每小時至少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巡檢1次,能夠及時發現事故隱患。

  4.1.2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

  4.1.2.1在重大危險源現場安裝有氣體泄漏報警探頭,報警終端安裝在調度室或總控室,實現了對重大危險源泄漏的預先控制;

  4.1.2.2在重大危險源安裝有安全閥、液位計、緊急放空管等安全附件,并且安裝有溫度、壓力、液位超限報警。

  4.1.2.3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遵守巡檢制度。

  4.1.2.4加強設備管理、定期檢維修,保持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4.1.2.5避雷裝置、氣體泄漏報警器定期檢驗。

  4.1.3應急措施

  事故預警信號發出后,崗位操作人員應立即按照本崗位現場處置方案進行處置,并將事故情況通知調度室;如事態較大,應請求調度室啟動本廠預案或公司預案。

  4.2預警行動

  4.2.1預測與預警原則

  一廠、各車間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重大事件,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4.2.2預警級別

  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重大事件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突發重大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三級:Ⅰ級(嚴重)、Ⅱ級(較重)和Ⅲ級(一般),依次用紅色、黃色和藍色表示。預警信息包括突發重大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單位等。

  4.3信息報告與處置

  4.3.1預警信息的發布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手機、電話、對講機、或組織人員通知等方式進行。

  4.3.1.1  當出現事故征兆有可能發生Ⅲ級事故時,發現人應及時將預警信息向本車間報告,由車間應急救援指揮分中心向外發布Ⅲ級(一般)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發布范圍包括車間所有崗位人員及相鄰車間。當事故征兆得到控制后,由車間應急救援指揮分中心宣布預警解除。

  4.3.1.2 當出現征兆表明事態較嚴重,有可能發生Ⅱ級事故時,發現人應及時將事故預警信息逐級匯報至本廠應急指揮中心(調度室)值班人員,由本廠調度室發布Ⅱ級(較重)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發布范圍包括一廠主廠區所有人員及周邊單位相關人員。當事態得到控制后,由本廠調度室宣布預警信息解除。

  4.3.1.3 當可能發生Ⅰ級事故時,發現人應及時將事故預警信息逐級匯報至一廠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值班人員,由一廠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發布Ⅰ級(嚴重)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發布范圍包括一廠主廠區所有人員及周邊單位相關人員。當事態得到控制后,由一廠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宣布預警信息解除。

  4.3.2 一廠應急值守電話:

  一廠24小時報警電話:        2167115( 7115) 

  4.3.3信息報告

  4.3.3.1當Ⅰ級事故發生后,一廠主要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向公司主管部門報告。

  4.3.3.2 凡發生Ⅰ級事故,在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必須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況,以事故報告單等文字方式上報公司主管部門,情況不明時,要邊查明、邊處理、邊上報。

  4.3.3.3信息報告內容主要內容: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以及已經采取的措施。        

  4.3.4相關方信息通報

  當發生事故影響到周邊單位、居民時,由發現人逐級向班長、值班長、單位負責人、應急指揮中心、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匯報,最后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向公司匯報,由公司對相關方通過電話或人員聯絡進行事故報警。

  4.3.5信息傳遞流程:

  5   應急響應

  5.1響應分級

  根據實際情況,事故級別分為三級,根據不同的事故級別,應急響應分為三級:

  5.1.1 Ⅰ級響應

  發生儲槽液氨泄漏或甲醇泄漏,導致設備損壞、人員受傷、火災爆炸并危及員工和周邊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公司《重大危險源事故處置專項預案》規定的Ⅱ級及以上事故時,一廠啟動Ⅰ級響應,由一廠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會同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共同指揮處置。

  5.1.2 Ⅱ級響應

  發生儲槽液氨泄漏或甲醇輕微泄漏,造成生產系統減量生產,但是未造成人員中毒和設備損壞的事故時、一廠啟動Ⅱ級響應,由一廠應急指揮部指揮處置。

  5.1.3 Ⅲ級響應

  發生儲槽液氨或甲醇輕微泄漏,能立即制止,未造成人員中毒和設備損壞,未對生產造成影響的事故時,一廠啟動Ⅲ級響應,由車間應急分中心直接處置。

  5.1.4先期處置

  現場人員依據預案及相關規定在立即進行事故信息報告的同時,迅速組織事故處置,開展自救互救、安置傷員、采取人員疏散、控制危險源等防止事故擴大的措施以及撥打社會救援電話。

  5.2響應程序

  5.2.1Ⅰ級事故響應程序

  5.2.1.1 當發生Ⅰ級事故時,現場操作人員或發現人應立即向當班值班長報告。

  5.2.1.2當班值班長應立即報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調度室)指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值班人員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向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領導匯報并立即通知各救援隊隊長。

  5.2.1.3各救援隊到達現場后,應選擇相對安全的環境,做好個人防護,根

  據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命令、部署,行使各自職責。

  5.2.1.4當現場發生變化時,現場指揮應及時向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報告,以便使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下達及時有效的救援措施。

  5.2.1.5如需公司救援,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緊急情況下,調度室也可直接向公司發出救援請求,同時向領導小組匯報)發出救援請求。

  5.2.1.6事故得到處置后,在現場指揮的指揮下,組織現場清洗、搶修,盡快恢復生產。

  5.2.2Ⅱ級事故響應程序

  5.2.2.1當發生Ⅱ級事故時,現場操作人員或發現人應立即向當班值班長報告。

  5.2.2.2當班值班長應立即報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調度室)指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值班人員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向指揮中心領導匯報并立即通知各救援隊隊長。

  5.2.2.3各救援隊到達現場后,應選擇相對安全的環境,做好個人防護,根據指揮部命令、部署行使各自職責。

  5.2.2.4當現場發生變化現場指揮應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以便指揮中心下達及時有效的救援措施。

  5.2.2.5事故得到處置后,在現場指揮的指揮下,組織現場洗消、搶修,盡快恢復生產。

  5.2.3  Ⅲ級事故響應程序

  5.2.3.1當發生Ⅲ級事故時,現場操作人員或發現人應立即向當班當班值班長報告。

5.2.3.2當班值班長在向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仁| 东乌珠穆沁旗| 南川市| 大理市| 成武县| 萍乡市| 革吉县| 博爱县| 怀柔区| 安平县| 长治市| 乌拉特中旗| 奇台县| 库尔勒市| 遂平县| 浠水县| 万山特区| 开江县| 武鸣县| 潮安县| 新野县| 荆门市| 巴中市| 沛县| 山阴县| 吉木萨尔县| 阿克陶县| 古丈县| 天台县| 山东| 会东县| 郧西县| 蛟河市| 榆中县| 陆河县| 凤台县| 呼图壁县| 安福县| 湘西| 仁寿县|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