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
1.1 事故類型
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星湖科技、佛塑科技、廣青科技、廣新海工等生產作業場所擁有眾多大型機械設備,如下表所示。
設備名稱 | 所在位置 | 事故類型 |
電梯、叉車、儲氣罐、空壓機、熱油爐等及其他機械設備 | 佛塑科技各分公司、廣青科技等 | 特種設備傷害事故及其它機械等傷害事故 |
壓力容器、龍門吊、行車等及其他機械設備 | 廣新海工等 | 特種設備傷害事故及其它機械等傷害事故 |
壓力容器、行車等及其他機械設備 | 星湖科技、星湖新材料等 | 特種設備傷害事故及其它機械等傷害事故 |
1.2 危險程度分析
從事故原因分析一般分為停機事故、操作事故和設備系統事故三大類。
停機事故往往是自然災害事故,是停機后對機械防護不到位或未作防護造成的,所以往往停機事故又是一種責任事故,因作業人員責任心不強,馬虎、麻痹大意造成的事故,停機事故多為機械事故,很少有人員傷亡。常見有機械傾倒損毀事故,機械掉道事故,電纜拉斷事故和機房墜落事故等。
操作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引發的事故,是指操作者本人的失誤或不安全行為引發的事故,往往由于吊機安全裝置失靈或缺少,無法使機械超限時自動停車而造成事故,這類事故不僅會造成機械損毀,而且很容易傷及人身,有時甚至還會出現機毀人亡的特大事故。
設備系統事故是指龍門吊機、行車運行中整個系統出現異常而導致的事故。整個系統中有軌道問題、供電問題、吊機骨架問題、走行機構問題、起重機構問題、控縱機構問題和安全裝置問題等,由于系統各個部位中的某一個部位出了問題而引發的事故設備系統事故,完全可以人為的排除,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就要按機械維修保養的規定,認真執行并檢查,及時查出問題,及時整改,系統事故就可以避免了。
使用龍門吊機、行車常見的事故有機械損毀事故,吊機、行車走行掉道事故和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起重傷害,物體打擊,觸電人身傷害等事故,往往會出現兩個以上并發事故。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根據本單位實際,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
3組織機構及職責
本預案的組織機構及職責原則上與星湖科技、佛塑科技、廣新海工等下屬公司綜合預案相同,涉及本集團公司的人財物應按本集團綜合預案要求為準。本預案以所屬有關企業自救為主,以各自設置的消防搶險、搶修組為主導。具體見圖1
4預防與預警
4.1 危險源的監控與預防
4.1.1 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
主要危險設備安裝聯鎖裝置,在值班室集中安裝報警器。一旦報警器報警時,值班人員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及應急指揮部報告,并立即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4.1.2 采取的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2)健全安全生產組織機構。
(3)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4)確保安全生產投入。
(5)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一是公司主要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須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主管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資格證書,持證上崗;
二是對其他從業人員須經本廠或委托其他單位進行培訓;新員工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
三是特種作業人員(主要指電工、天車工或外來施工人員等)須經專門的安全技術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獲得上崗證后方可上崗。
(6)建立事故檔案,做好各類事故(包括未遂事故)的登記;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事故,防止事故的重復發生。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各類安全檔案資料。
(7)不斷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加強預案演練工作。
(8)認真落實安全檢查制度,加強防火檢查。
(9)保持作業場所的環境衛生,道路通暢。
(10)加強設備維護保養管理,保持清潔,防止因電線破損、短路引起停機傷人。
(11)施工作業場所根據《安全色》GB2893-2008、《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2894-2008的要求增設安全警示標志。
(12)施工作業場所所有危險作業必須嚴格按審批手續辦理許可,并采取嚴格的防范措施。
(13)加強施工作業場所的電氣管理,按照《用電安全導則》的要求,對電氣設備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發現電氣設備絕緣不良及線路絕緣老化,要及時更換電氣設備、線路,嚴格按規范操作,同時要有使用記錄。
(14)加強對設備檢測檢驗工作。對安全設施應定期進行檢查,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15)按相關標準和規范配齊安全設施和急救器材,安全設施和急救器材應實行“三定”管理,落實責任人。急救器材配置應包括防護服裝、急救藥品、急救藥箱等。
4.2 預警行動
4.2.1事故預警條件
當發生機械設備事故時預警。
4.2.2事故預警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布程序
(1)一旦發生事故,最先發現者,除立即處理外,還應以最快捷的方法(呼救或用對講機)向本部門負責人及指揮部報告。
(2)本部門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本部門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置,同時向公司應急辦公室報告;
(3)應急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決定啟動應急預案的級別。
預案發布內容: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確定后統一發布。各應急小組與部門根據發布的預警級別,開展應急救援與人員疏散工作。預警信息包括事故的類別、位置、事故性質、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5信息報告程序
5.1 報警系統及程序
一旦發生事故,最早發現者應采用對講機向現場負責人報警,同時向公司應急指揮部報告。
5.2 確定現場報警方式
(1)大聲呼叫;
(2)利用對講機與指揮部聯系、報警;
(3)利用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報警。
5.3 確定24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1)24小時有效的內部通信聯絡手段:
現場負責人電話:
公司應急指揮部電話:
(2)24小時有效的外部通信聯絡手段:
醫院:120
5.4 明確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公司應急指揮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及消防搶險、搶修隊和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5.5 明確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發生事故后,公司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公司應急預案,組織消防搶險、搶修組人員展開救援,同時撥打電話120。
報警程序見圖2
6應急響應
6.1 響應分級
應急響應級別分為二級響應(部門級響應)和一級應急響應(公司級響應)。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宣布預案應急響應啟動。同時向集團公司應急指揮部報告,集團公司安委會根據事態發展決定是否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響應程序。
響應級別 | 應急 | 報告部門 |
廠內二級響應 |
事發部門立即組織本部門應急人員進行處置。 | 本部門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指揮部 |
廠內一級響應 | 指揮部立即組織各救援組前往事發現場處置 | 指揮部、120、區應急辦 |
(1)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部門負責人及應急指揮部報告,同時采取辦法控制事故源。
(2)應急指揮部接到報警后,應根據事故的級別,決定啟動響應程序。同時向集團公司應急指揮部報告,集團公司安委會決定啟動相關應急程序并成立應急指揮機構參與或協調事故單位應急指揮工作,原則上集團本部人員不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具體應按綜合預案有關內容執行。
公司的一級響應,啟動公司預案,總經理任總指揮,各應急小組全部參與應急行動。必要時由消防搶險、搶修組組長任現場指揮;警戒疏導組負責警戒和疏導工作;醫療救護組負責受傷人員的搶救;后勤保障組負責器材工具的后勤保障;通信聯絡組負責應急救援的通信和向外報警求援聯絡。
6.3事故處置措施
(1)現場操作人員發現事故跡象時,立即向本部門負責人及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組織消防搶險、搶修人員展開應急救援工作。
(2)消防搶險、搶修人員到達現場后,配戴好防護用品,隔離現場,切斷電源,防止事故擴大。要優先救人、疏散周圍人員,即“先救人,后救物”。
如當事故擴大危及到周圍人員安全時,應盡快撤離到安全地方。
(3)保安值班隊員接到事故預警信號后,立即開啟廠區大門,必要時派人到相關路口帶引救護車。
(4)警戒疏導組到達現場后,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組織糾察,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
(5)醫療救護組到達現場后,當現場有人受傷時,應立即救護傷員,對傷員進行清洗包扎或輸氧等急救處置,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6)后勤保障組到達現場后, 根據指揮部的命令,及時組織事故搶險過程中所需物資的供應、調運。
(7)通訊聯絡組,根據指揮部的命令,對內、外聯系,準確報警,及時向社會救援組織傳遞安全信息,發布險情,進行現場與外界有效溝通,以獲得有力的社會支援。
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消防器材、個體防護用品(具)均配置齊全,并規定定期檢查保養,使其經常處于完好可用狀態。
8補充事項
本預案有關現場處置方式只作為指導性方案,具體處置方法應以事故單位以及有關專家的意見為準,集團公司本部應急機構有關人員參與事故單位應急處置工作時應以集團公司綜合預案中有關內容為準。
上一篇:電梯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下一篇:危險化學品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