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化驗儀器、化驗設備及化驗分析安全防護常識

2010-03-2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在化驗分析工作中,要經常接觸各種試劑,包括無機試劑和有機試劑,其中很多是有毒性的。在化驗操作過程中反應所產生的某些氣體或煙霧,也常常是有毒性的。此外,化驗分析工作中還會偶然發生燒傷、燙傷、炸傷、觸電等事故。所以,化驗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毒物知識和安全防護知識,盡量避免發生事故,而當一旦發生事故后,能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減小損失。

  中毒與急救

  一般認為凡是某種物質進入人體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個機體功能發生障礙的任何疾病,都稱為中毒。

  毒物是相對的,一定的毒物必須在適當的條件下才能產生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藥品,少量能起治療作用,但用量大時可以致死。化學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大量毒物突然進入人體,迅速中毒,引起全身癥狀甚至死亡者,稱為急性中毒。如系小量毒物,逐漸侵入人體,日積月累,慢慢引起中毒者則稱為慢性中毒。亞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間。影響中毒的因素很多,與毒物的理化性質,侵入人體的數量、作用的時間,以及侵入的部位等均有關系,與受害者本身生理狀況也有密切關系。

  毒物的侵入途徑

  化學毒物一般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進入人體,引起中毒的。

  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 大部分中毒是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引起的,如各種揮發性大的有機溶劑,化學反應產生的有毒氣體、煙霧、或粉塵等。

  通過消化道侵入人體 除誤食外,主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煙或進食時咽入而中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機農藥等。

  通過皮膚粘膜吸收引起中毒 某些毒物通過皮膚粘膜的吸收而中毒,如汞劑、苯胺、硝基苯等。

  毒物無論從呼吸道、消化道,還是通過皮膚侵入人體以后,逐漸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膚侵入通過毛囊吸收,比較緩慢。消化道侵入者通過門脈系統經肝臟入于血液,及從呼吸道侵入者在肺泡中吸收,兩者都比較迅速。

  急救措施

  在化驗室里,遇到有人急性中毒,原則上應盡快送醫院或請醫生來診治,并報告領導或上級組織。

  在送醫院之前,應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針對具體情況,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急性呼吸系統中毒 應使中毒者迅速離開現場,移到通風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如有休克,虛脫或心肺機能不全,必須先作抗休克處理。如人工呼吸,給予氧氣,喝興奮劑(如濃茶、咖啡)等。

  經由口服而中毒 需立即用2~5%小蘇打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洗胃時要大量地喝,邊喝邊使之嘔吐,最簡單的催吐辦法是用手指或筷子壓舌根,或給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 1%硫酸銅或硫酸鋅溶液(催吐劑)。使之迅速將毒物吐出。洗胃要反復進行多次,直至吐出物中基本無毒物為止。再服解毒劑,一般解毒劑有雞蛋清,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另外有些特殊解毒劑專對某種中毒而用。如磷中毒時用硫酸銅,鋇中毒時用硫酸鈉,氰化物中毒時用硫代硫酸鈉等。

  皮膚、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時,應立即用大量自來水沖洗,然后送醫院請各專科醫生處理。

  常見的化學毒物及急救預防措施

  本著預防為主的精神,盡量減少化學毒物引起中毒的事故,化驗人員必須對常見的一些化學毒物的性質有所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急救常識。

  有毒氣體

  這里主要介紹化驗分析中最常遇到的有毒氣體。比較少見的劇毒氣體如光氣等不作介紹。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對空氣的比重是0.967,毒性很大。它是固體燃料燃燒不完全時的產物。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后,與血色素的結合力較氧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喪失運輸氧的能力,以致全身組織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缺氧,發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要根據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呼吸時間的長短,人的體質強弱而定。輕度中毒時,表現頭痛,眩暈、耳鳴、有時有惡心嘔吐,全身疲乏無力等。中度中毒時,除上述癥狀外,迅速發生意識障礙、嗜睡,全身顯著較弱無力。重度中毒時,迅速陷入昏迷狀態,呼吸微弱而淺表,有時呈潮式呼吸,很快因呼吸停止而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時,全身皮膚常呈鮮紅色。中毒時間長者,也可有發紺,心機功能發生障礙,甚至有出現各種皮疹現象。

  急救措施:

  立即將中毒者抬到新鮮空氣處,但需保暖,不使中毒者受害。

  呼吸衰竭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給以氧氣。

  輸入5%葡萄糖鹽水1500~2000毫升。如發生呼吸循環衰竭,應同時注射山梗菜素、可拉明、樟腦等強心劑。這些均由醫生處理。

  氯氣(C12)

  氯氣為草綠色氣體,比空氣重2.49倍,有窒息臭,是強氧化劑,溶于水。一般工作場所空氣中氯含量不得超過0.002毫克/升。如空氣中氯含量達3毫克/升時,則會由于呼吸中樞突然麻痹,肺內化學性灼傷而迅速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離開現場。讓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氣。

  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100毫升。

  如眼受刺激,可用2%蘇打水洗眼。

  重患者保溫吸氧,注射強心劑。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處理。禁用嗎啡。

  硫化氫(H2S)

  硫化氫為五色氣體,具有腐蛋臭味,對空氣比重為1.19。硫化氫使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引起延髓中樞麻痹,與呼吸酶中的鐵質結合使酶活動性減弱。硫化氫濃度低時,中毒者感到頭暈、惡心、嘔吐等。硫化氫濃度高或吸入量大時可使意識突然喪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離開現場。

  進行人工呼吸,吸氧。

  注射可拉明、山梗菜素等強心劑。

  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60毫升及維生素C 500毫克。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氧化氮為無色氣體,對空氣的比重是1.037,在空氣中很快變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為紅棕色氣體,對空氣的比重是1.539。

  氮氧化物中毒的特征是對深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氣管炎和肺水腫等。嚴重者可導致肺壞疽。吸入高濃度的氮氧化物時可迅速出現窒息,痙攣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離開現場,呼吸新鮮空氣或吸氧。

  靜脈注射50%葡萄糖20~60毫升。

  發紺并有靜脈充血時,為防止發生肺水腫,可放血200~300毫升。禁用嗎啡。

  二氧化硫(SO2與三氧化硫(SO3)

  二氧化硫為無色刺激性氣體,對空氣的比重是2.264,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點是44.8℃,在常溫下是液體,高溫時冒白煙。

  這兩種氣體急性中毒較少見,但對粘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結膜炎、氣管炎等疾病。

  急救措施,

  立即離開現場。

  眼受刺激時,應用2%蘇打水洗眼。

  在接觸以上幾種有毒氣體工作時,一般要求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人員應戴上口罩、橡皮手套,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等。同時準備一些急救藥品。

  酸類

  硫酸、硝酸和鹽酸

  這三種酸是化驗分析中最常用的強酸。中毒癥狀以呼吸道吸入這類酸的蒸汽和侵害皮膚粘膜為多見。如觸及皮膚,輕者局部發紅腫痛,重者燒成水皰,周圍大量充血,以至引起皮下組織壞死,似燙傷癥狀。燒傷后期結成痂皮。三種酸中以硫酸為最烈,硝酸次之,鹽酸腐蝕性最小。硫酸侵害的皮膚結褐色痂,硝酸則結黃色痂,鹽酸侵害皮膚僅僅有些發紅,很少形成水皰或破潰。眼粘膜、鼻粘膜等受酸蒸汽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癥。但表現多不太嚴重。如誤食以上酸類,會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強烈灼傷。尤以硫酸為最劇烈。

  急救措施:

  皮膚、眼、鼻、咽喉受傷可用大量溫清水或2%小蘇打溶液沖洗或含之漱口。

  如誤服酸類,立即洗胃。可用溫水7~10升,每次少量多次灌洗,或用2%小蘇打水洗胃,洗胃后急送醫院。

  高氯酸和氫氟酸(HF)

  濃度為70%的高氯酸沸騰(沸點202℃)時沒有任何爆炸危險,但遇有機物或易氧化的無機物時可發生爆炸。應先用濃硝酸破壞有機物后再加入高氯酸。在使用高氯酸工作時不應使用橡皮手套。熱、濃的高氯酸所致的燙傷,很痛苦,好得也慢。使用時要小心謹慎。

  氫氟酸是無色液體,沸點19.4℃,毒性很大。它可通過呼吸道,胃腸道和皮膚侵入人體,主要是損害骨骼、造血、神經系統、牙齒及皮膚粘膜。當皮膚接觸到氫氟酸時,則局部有燒灼感和蟻走感,并迅速壞死面向內部深入形成潰瘍。此種損害不甚疼痛,故起初不易察覺,甚至能深及骨及軟骨。雖用各種方法治療,愈合也很緩慢。因此使用氫氟酸時必須戴橡皮手套。在接觸以上這些酸時,必須謹慎小心,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等。經常接觸大量強酸工作的工作服,應該是絲綢或毛織品做的。化驗室中應備有急救用的2%小蘇打水。

  堿 類

  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鉀(KOH)

  這兩種強堿均為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強烈的腐蝕性,總稱為苛性堿。

  苛性堿中毒,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而腐蝕皮膚或誤服。皮膚或粘膜接觸堿后局部變白,周圍紅腫,有刺痛感,起水皰。重者可引起糜爛,呈化學性燒傷現象。如誤服,可使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爛,以后結痂,形成食道、胃狹窄。皮膚被苛性堿燒傷,宜迅速用水沖洗,再用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滌燒傷處。如誤服苛性堿中毒,避免洗胃和用催吐劑,應服用稀醋酸,酸果汁或檸檬酸等以中和苛性堿。

  氨水

  氨水為無色液體,化驗室常用的濃氨水的濃度為28%。易揮發,有強烈的刺激臭味。

  氨水的中毒,多為濃氨水揮發出的氣體氨刺激皮膚粘膜、呼吸道,眼、鼻等。氨氣刺激眼睛使人不斷流淚。長期接觸氨水可使嗅覺減退或嗅覺喪失。皮膚接觸氨水可引起化學燒傷,使皮膚紅腫,起皰,發生糜爛。皮膚被氨水燒傷,可用水或2%醋酸沖洗。如誤服,可謹慎洗胃,并給以蛋白水,牛奶等口服解毒劑。操作堿類工作時,應穿橡皮衣服,戴橡皮手套和防護眼鏡。并準備好急救用的稀醋酸或硼酸溶液。

  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鹽

  氰化物、砷化物和汞鹽是無機劇毒品。

  氰化鉀或氰化鈉為最劇毒藥物,均為白色固體,易溶于水。遇酸產生的氰化氫氣體,也是劇毒物質。

  氰化物即使侵入人體很少量,中毒也很嚴重。除誤服外,蒸汽、粉塵吸入也會嚴重中毒。

  急性中毒時,輕者有粘膜刺激癥狀,唇舌麻木,頭痛,眩暈,下肢無力,胸部壓迫感,惡心,嘔吐,心悸,血壓上升,氣喘,瞳孔散大。重者則呼吸不規則,昏迷,強直性痙攣,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膚粘膜出現鮮紅色,血壓下降,可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

  急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還可能發生許多神經系統后遺癥。

  急救措施:

  抬出現場,脫掉工作服,解開衣領,施以人工呼吸,或給予氧氣。

  注射可拉明等強心劑。

  給予高鐵血色素形成劑,如吸入亞硝酸戊酯或亞硝酸丙酯0.5毫升(浸濕棉花放在患者鼻口上)。

  如內服此毒物時,除以上急救方法外,還需用2%小蘇打水洗胃。

  ◎如氰化物侵入皮膚、粘膜,應速用2%小蘇打水沖洗。

  操作氰化物工作時,要戴手套,穿橡皮工作服和套鞋,戴防毒面具。下班后,必須洗澡,更換襯衣,以防毒物侵入皮膚。

  砷化物

  常見的砷化物有三氧化二砷和砷酸氫二鈉,均勻白色固體物質。砷化氫(又稱胂)和三氯化砷,均為氣體物質,都有強烈的毒性。

  砷化物中毒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但皮膚粘膜刺激后也能引起全身中毒。

  砷的中毒劑量為0.01~0.05克,致死量為0.06~0.2克。

  吸入砷化物的蒸汽后,會引起黃疸,肝硬變,肝脾腫大。砷化物侵入皮膚時出現各種皮疹和皮炎現象。嚴重者表現皮膚脫落成潰瘍,且不易愈合。

  急性中毒,常于內服毒物1小時后,即發生咽干,口渴、流涎、持續嘔吐并混有血液,腹瀉,使出米湯狀糞汁,劇烈頭痛,很快心力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需立即用炭粉,硫酸鐵或氧化鎂洗胃。

  消化道和呼吸道中毒時,服用大量食糖也有效。

  吸入砷化物蒸汽而中毒者須立即離開現場,吸入氧氣或新鮮空氣。

  操作砷化物的工作時,要戴口罩或防毒面具、防護眼鏡、橡皮衣褲手套和套鞋。耳、鼻塞上棉花,面部涂上甘油或凡士林保護劑。工作后要洗澡換衣。患有嚴重濕疹、皮炎、貧血、肝脾腎和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嚴禁操作有砷化物的工作。

  汞和汞鹽

  生產溫度計,日光燈和汞鹽的工人常接觸汞。汞比重為13.6,在常溫下可揮發出微量汞蒸汽,汞蒸汽比空氣重一倍,汞蒸汽是通過呼吸道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常用汞鹽有升汞(HgCl2)、甘汞(Hg2Cl2)、硝酸汞(Hg(NO3)2)等,其中以升汞毒性最大。

  汞及汞酸中毒后,在消化道、神經系統、皮膚粘膜、泌尿生殖系統都出現中毒癥狀。

  急性中毒時要用炭粉徹底洗胃,或給予牛奶、蛋清解毒,并使之嘔吐。

  預防汞中毒是很重要的,極譜分析工作者經常接觸汞,更應重視這個問題。一旦汞流失要及時清除,難以收集起來的微細汞珠,要撒上硫磺粉,使之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以便于清除。極譜分析室要通風良好,墻壁刷以油漆,地面光潔,使室內壁及地面不吸附汞蒸汽。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決不可認為量少無關,日子一久形成慢性汞中毒,危害健康。

  有機化合物

  某些有機化合物對人體的毒害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隨著石油化工的發展,有機化合物與人們的接觸也越來越多。在化驗室中除了被直接測定的有機化合物外,在化驗分析中也常用有機化合物作溶劑,萃取劑,掩蔽劑和顯色劑等。所以有必要了解其毒性。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就其毒理作用來說,比無機化合物更為復雜。有機化合物的毒性,不僅與形成它的元素有關,而且也與其本身的化學構型有關,因此可以認為有機化合物是以烴類為主體的,可根據其所引入的各種取代基團的種類來粗略判別其共同的毒性。

  脂肪鹵代烴

  脂肪族鹵代烴的化學活性及其對人體的作用,遠較脂肪烴強。短期內大量吸入這類蒸汽都有麻醉作用,主要抑制神經系統。此外,這類化合物尚刺激粘膜、皮膚以至使全身出現中毒癥狀。已經肯定碘代烴類及溴代烴類的毒性很大,氯代烴類對肝、腎、心也均有較大的毒害。對肝、腎有毒害的物質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乙烷、二氯乙烯、碘仿,碘乙烷、四氯乙烷等。下面擇要介紹幾種毒物。

  氯甲烷 無色氣體,有極微弱的芳香氣味,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有刺激、麻醉作用,并能損害肝和腎。人吸入1克/米3以上的氯甲烷即產生急性中毒。其癥狀是頭暈、惡心、嘔吐,嚴重的抽搐,血壓上升,昏迷等。

  氯仿 氯仿即三氯甲烷,為無色液體,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并可造成對心、腎、肝的損害。人口服最少中毒劑量為28克。麻醉閾70~80克/米3,在濃度為120克/米3時連續吸入5~10分鐘即死亡。氯仿遇紫外線和高熱可形成光氣,光氣有劇毒。所以在儲存的氯仿中加1~2%乙醇以消除可能生成的光氣。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為無色液體,有輕度麻醉作用,對內臟,特別是肝和腎有嚴重的損害。一次吸入高濃度的四氯化碳,即引起麻醉并很快發生肝臟和腎臟的損害。乙醇能促進人體吸收四氯化碳,起著增毒作用:人吸入0.15~0.20克/米3的四氯化碳就要引起惡心、嘔吐和消化障礙。吸入0.21~0.78克/米3會感覺極度疲乏,臉色蒼白及腸胃道障礙。吸入大量高濃度四氯化碳要引起急性中毒,中樞神經受抑制立即意識不清,抽搐,昏迷,以至迅速死亡。

  急救措施同一般急救處理,并讓患者離開現場。眼和皮膚受損害時,可用2%小蘇打水沖洗。

  芳香烴

  芳香烴有刺激作用,液態芳香烴接觸皮膚和粘膜能引起皮炎,高濃度芳香烴蒸汽主要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大多數芳香烴化合物都對神經系統有毒害作用,少數會損害造血系統。

  苯

  急性中毒,出現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癥。如多汗、心動過速或過慢,以及血壓波動等。

  慢性中毒:常見的有神經衰弱癥和造血系統的損害,血細胞數持續下降,隨后血小板減少,出現出血傾向。

  嚴重中毒呈現紅細胞成熟障礙,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如皮膚長期接觸苯,會發生皮膚干燥,發紅,出現皰疹,濕疹等。

  急性中毒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吸氧,送醫院治療。

  酚 酚濃度低時能使蛋白質變性,濃度高時能使蛋白質沉淀,故對各種細胞有直接損害,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人口服致死量為2~15克。酚的危害以皮膚灼傷為多見,如酚的熱液濺到皮膚上除引起燒傷外,并由皮膚吸收中毒。誤服者引起口腔、咽喉強烈的灼燒,腹痛,瞳孔放大或收縮。重者會引起胃腸穿孔,數小時后休克死亡。酚濺入眼內,立即引起結膜和角膜灼傷,壞死。長期吸入低濃度酚,會出現嘔吐,吞咽困難,唾液分泌增加,腹瀉和神經系統的癥狀。

  急救措施:

  將酚污染的衣服立即脫去,用浸過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的棉花抹去皮膚污染物,至少抹10分鐘后用清水洗凈。

  誤服中毒者,應立即口服蓖麻油或其它植物油15~30毫升,使之隨即吐出。如催吐失敗,應立即用溫水洗胃(每次300~400毫升)反復洗吐。如不能及時洗胃,則口服蛋白水同時給以硫酸鈉15~30克加足量水沖服。

  皮膚燒傷時用飽和硫酸鈉溶液濕敷。

  致癌物質

  某些物質能在—定條件下誘發癌癥,被稱為致癌物。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用某些化學物質對動物致癌作了大量實驗研究,并且對患癌病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某些化學物質確有誘導致癌作用,但到目前為止,致癌機理還不十分清楚。根據某些動物誘癌實驗和臨床觀察統計,肯定以下一些化學物質有較明顯的致癌作用;多環芳烴、3,4—苯并芘、1,2—苯并葸、以及亞硝胺類、氮芥烷化劑、a—萘胺、p—萘胺、聯苯胺、芳胺、黃曲霉素、砷、鎘、鈹、石棉等。所以在操作這些物質時必須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以免侵入體內。

  常見外傷的急救

  燒 傷

  燒傷也稱為燙傷或灼傷,它是由灼熱的液體、固體、氣體、電熱、化學物質或放射線等所引起的損傷。

  燒傷的傷勢一般按燒傷深度不同分為三度,燒傷的急救辦法應根據各度傷勢分別處理。

  一度燒傷:只損傷表皮,皮膚呈紅斑,微痛,微腫,無水泡,感覺過敏。如被化學藥品燒傷,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除去殘留在創面上的化學物質,并用冷水浸沐傷處,可減輕疼痛,最后用1:1000新潔而滅消毒,保護創面不受感染。

  二度燒傷:損傷表皮及真皮層,皮膚起水泡,疼痛,水腫明顯。創面如污染嚴重,先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再以1:1000新潔而滅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紗布輕輕包扎好,請醫生治療。

  三度燒傷:損傷皮膚全層,包括皮下組織、肌肉、骨骼,創面呈灰白色或焦黃色,無水泡,不痛,感覺消失。在送醫院前,主要防止感污和休克,可用消毒紗布輕輕包扎好,給傷者保暖和供氧化,必要時注射嗎啡以止痛。

  燒傷面積實際比燒傷深度更重要,成人燒傷面積在15%以下的二度燒傷都列為小面積燒傷。傷勢較輕,一般可不必住院治療。超過15%者,都作為大面積燒傷,即使是一度燒傷也是嚴重的。特別是化學藥品燒傷,常伴隨化學中毒現象,給創口治療和痊愈增加了困難。遇到這種事故,應及時搶救并速送醫院治療。

  炸 傷

  化驗工作中常因劇烈反應,或做加壓(減壓)試驗時容器耐壓不夠而發生爆炸,也可能因室內空氣中含可燃性氣體達到爆炸范圍遇火發生爆炸。爆炸時可能將人炸傷或燒傷。其急救措施基本同燒傷處理。但炸傷后傷口往往大量出血,這時應立即將傷口上部扎緊,防止流血過多。如發生昏迷、休克等,應進行人工呼吸,給氧,并送醫院治療。

  電 擊 傷

  電擊傷俗稱觸電,是由電流通過人體所引起的損傷。若電壓很高電流很強,全身肌肉發生強烈收縮,有時可使身體彈離電源,這樣可減輕損傷。但手掌觸電時,因引起手指屈曲,會抓住電源不放,增加觸電時間,造成嚴重休克,呼吸停止,心臟停跳等。急救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為此可拉下電閘或用木棍將觸電者從電源上撥開。當心別把觸電者摔傷。斷開電源后,檢查傷員呼吸和心跳情況,若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對心跳亦停止者要同時進行心臟擠壓。觸電處的皮膚常因高熱火花燒傷,要防止感染。

  電擊傷比較輕微者,很快能恢復健康,重者必需請醫生治療。

  應該注意,觸電者在進行急救時,一般不要注射強心針和喝興奮劑。

  化驗室的一般安全常識

  所用藥品,標樣,溶液都應有標簽。絕對不要在容器內裝入與標簽不相符的物品。

  禁止使用化驗室的器皿盛裝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裝藥品,更不要用燒杯當茶具使用。

  稀釋硫酸時,必須在硬質耐熱燒杯或錐形瓶中進行,只能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邊倒邊攪拌,溫度過高時,應等冷卻或降溫后再繼續進行,嚴禁將水倒入硫酸中。

  開啟易揮發液體試劑之前,先將試劑瓶放在自來水流中冷卻幾分鐘。開啟時瓶口不要對人,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易燃溶劑加熱時,必須在水浴或沙浴中進行,避免明火。

  裝過強腐蝕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應由操作者親手洗凈。

  移動、開啟大瓶液體藥品時,不能將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墊墊好,若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軟后打開,嚴禁錘砸,敲打,以防破裂。

  取下正在沸騰的溶液時,應用瓶夾先輕搖動以后取下,以免濺出傷人。

  將玻璃棒、玻璃管,溫度計等插入或撥出膠塞、膠管時均應墊有棉布,且不可強行插入或撥出以免折斷刺傷人。

  開啟高壓氣瓶時,應緩慢,并不得將出口對人。

  禁止用火焰在煤氣管道上尋找漏氣的地方,應該用肥皂水來檢查漏氣。

  配制藥品或試驗中能放出HCN、NO2、H2S、SO3、Br2、NH3及其它有毒和腐蝕性氣體時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用電應遵守安全用電規程。

  化驗室中應備有急救藥品、消防器材和勞保用品。

  要建立安全員制度和安全登記本,健全崗位責任制,每天下班前應檢查水、電、煤氣、窗、門等,確保安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龙江县| 丁青县| 汽车| 静安区| 胶州市| 乐平市| 武宁县| 沧州市| 斗六市| 永靖县| 绵阳市| 孟津县| 孝感市| 泗阳县| 灵寿县| 绥德县| 罗山县| 招远市| 平定县| 峨眉山市| 玛沁县| 古丈县| 凌源市| 英吉沙县| 兴义市| 泗洪县| 松潘县| 闸北区| 北海市| 江达县| 根河市| 泸溪县| 米脂县| 襄汾县| 德阳市| 五原县| 婺源县| 平安县| 高淳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