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控制玻璃生產配料車間空氣中粉塵對人體的危害,實施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保障職工身體健康,特制訂本規程。
本規程適用于玻璃生產配料的車間的設計、改造和生產管理。
1配料車間的工藝要求
1.1配料車間的全部生產過程應盡量采用機械化、連續化作業;控制室的設置應與粉塵作業區有較好的隔離措施。
1.1.1日配料量達到20t的車間即應采用半機械化作業,做到主要原料入倉后稱量與混料工序實現機械化。
1.1.2日配料量達到100t的車間應采用機械化、連續化作業,實現集中控制,配料生產線不得設有固定崗位操作工。
1.2工藝設備應盡是采用豎向布置的形式,并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粉料的中轉環節和縮短輸送距離。
1.3工藝設備與通風除塵設備的配置應互相協調,兼顧工藝和防塵兩方面的共同需要。
1.4設備選型應盡量采用密閉防塵效果較好的工藝設備。
1.5易放散粉塵的加料點、卸料點和物料的轉運點,必須設密閉和吸塵裝置,并應盡量減小物料的落差高度。
1.6產生粉塵的設備和作業應盡是設置在車間內的下風側;砒霜、鉛丹、含鉻化合物等有毒物質的操作區應予以隔離設置。
1.7設備布置應不妨礙工人操作,便于維修和清掃。
2配料車間的廠房位置
2.1配料車間應盡可能布置在廠區主導風向的下風側,與其他區域之間應采取隔離措施。
2.2配料車間的設置應盡量與原料做倉庫毗鄰;原料倉庫的設置應便于原料的裝卸和輸送。
2.3配料車間的位置應盡量靠近玻璃熔窯,并有利于配合料的輸送。
3配料車間的廠房建筑
3.1配料車間應具有足夠使用的廠房高度和廠房面積。
3.1.1日配料量20t以上的車間廠房高度,應能滿足工藝設備的豎向布置。
3.1.2日配料量100t以上的車間應采用多層廠房。
3.2配料車間的室內建筑構件應盡量減少易積塵的突出部分;所有墻壁、屋頂的內表面都應盡可能平整。
3.3配料車間的開啟式側窗宜設在主導風向迎風面的墻上,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1m。
3.4配料車間的地面必須是平整、密實的混凝土地面,并向地漏和排水明溝方向保持一定的坡度,底層或室外應設有沉淀池。
3.5多層廠房應考慮有防止含塵空氣串流的各項隔離措施。
3.5.1層間不應做格柵樓面
3.5.2樓梯應設樓梯間,通往各樓層的門洞應安裝有可自動關閉的彈簧門。
3.5.3樓層間聯系一般不宜設置簡易鋼梯;若需設置時,其位置應選擇在離粉塵作業點較遠的部位。
3.5.4供各種設備、溜管、管道穿過的層間樓板和隔墻上的孔洞應盡可能小,其縫隙應予以密封。
4配料車間的通風
4.1配料車間應合理組織各粉塵作業點的通風換氣,并盡量降低室內的空氣流速。
4.1.1配料車間的通風換氣宜以局部排風為主,將粉塵在散塵就地排除。
4.1.2在嚴寒地區為保證規定的車間采曖溫度,當除塵排風量大的情況下,應設置補風系統;補風溫度應按熱平衡確定。
4.1.3配料車間的廠房建筑和設備布置應滿足自然通風的要求。
4.2配料車間機械通風的進風口位置應設于室外空氣比較潔凈的地方;送風口位置的宜高于地面2m,風速一般不得大于2m/s。
5原料粒度
5.1直接購進粉狀原料的生產企業,應盡量選用粒徑大于0.05mm的原料。部分原料宜按以下的要求選用:
硅質原料小于0.050mm的顆粒一般宜超過3%。
白云石、石灰石 小于0.050mm的顆粒一般不宜超過4%。
5.2本廠自行破碎原料的生產企業,在原料破碎過程中應設法減少過粉碎現象。
5.3逐步選用粒徑為0.1--1.0mm的粒化堿代替輕質純堿。
6粉料儲存
6.1粉狀原料應儲存在專用的庫房或料倉中,不得任意堆放在露天場地。
6.2料倉結構應能保證粉料的正常流動,避免料流中斷及竄流現象。易結拱料倉應采用活化措施。
7粉料輸送
7.1機械輸送宜選擇密閉性較好的斗式提升機、螺旋輸送機、埋刮板輸送機、溜管等;當選用膠帶輸送機輸送粉料時應進行有效的密閉。
7.2條件允許時宜采用系統密封性好的氣力輸送裝置輸送粉狀原料;氣力輸送以采用負壓輸送或密相氣力輸送方式為宜。
7.3物料的轉運點應盡量采用溜管的形式,避免物料自由墜落。
7.4用車輛運輸散裝干粉料時,應置于密閉的容器內。
7.5散裝粉料的包裝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及強度,倒料口應設倒料柜和吸塵裝置;拆包、倒包作業應逐步實現機械化。
8濕法防塵
8.1在工藝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配料車間產生粉塵的作業,應盡量采用濕法防塵。
8.2配合料的水分一般控制在3%以上,增濕可根據工藝要求在配料過程中進行;日配料量100t以下的生產企業宜采用含水量不小于3%的濕硅砂直接參加配料。
8.3在有粉塵擴散區域的上部空間,應采用噴霧降塵。
8.4在條件允許時,可以在混料等工序采用蒸汽降塵。
8.5定期用濕法清掃配料車間的地面、平臺、墻壁和各種設備。
[NextPage]
9密閉除塵
9.1配料車間凡產生粉塵的設備和散塵點應設置密閉罩或進行隔離,防止粉塵逸出。
9.1.1密閉罩應保持嚴密。根據工藝要求而必須設置的操作孔、檢修門和觀察孔應避開氣流速度和物料飛濺速度較高的地點;門、孔要嚴密,并使其啟閉靈活可靠。
9.1.2密閉罩應設吸風口,其位置應盡量避開工藝孔洞和物料飛濺區;吸風口風速應控制在不致將物料帶走為宜。
9.2配料車間應根據工藝設備配置相應的除塵系統。
9.2.1除塵器的設置
9.2.1.1除塵器的選擇一般以袋式除塵器為宜。若粉塵濃度較高時,可增加旋風除塵器做為一級除塵;除塵器一般應設置在頂層。
9.2.1.2除塵器應按其性能和規定的技術要求進行安裝和使用。
9.2.1.3經常檢測除塵器工作狀態是否正常,保證除塵效率達到設計要求。
9.2.2除塵管道
9.2.2.1除塵管道宜垂直或傾斜敷設;在只能用較小傾斜度或水平敷設時,應在風道的端部、側面或異形管附近裝設清掃孔。
9.2.2.2除塵系統的管道內,應具有使粉塵不致沉積下來所必須的合理風速。
9.2.2.3管道布置應盡量減少彎管、三通管、變徑管等部件,在設計時應采取減少阻力的措施。
9.2.3除塵系統的排風管出口應高出層面1.5m,排風管的位置應盡可能設置在下風側。
10防護與管理
10.1定期檢測車間空氣中的粉塵濃度,發現超標時應及時采取解決措施。檢測應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嚴格按GB 5748-85《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10.2工廠應對職工加強防塵知識的宣傳教育。
10.3職工在參加粉塵作業之前和從事粉塵作業期間,必須定期進行體檢。凡患有職業禁忌癥者不得從事粉塵作業。
10.4職工在粉塵作業區操作或巡回檢查時,必須穿戴好工作服、防護鞋、防護帽,并佩戴阻塵率高、阻力低的防塵口罩。
10.5工廠應設置職工浴室、更衣箱、更衣室,保證粉塵作業工人每天下班后進行淋浴和更換勞動保護用品。
10.6在粉塵作業區的周圍環境地帶,應根據廠區的總體布局和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選擇滯塵能力大的樹種進行廠區綠化。
10.7日配料量100t以上的車間應設管理防塵工作的專職人員。
附錄A
配料車間常用生產設備的密閉防塵措施
(補充件)
A.1運輸設備
A.1.1膠帶輸送機
A.1.1.1膠帶輸送機在輸送粉料時,應根據輸送物料的散塵程度和工藝布置,分別設置局部密閉罩、整體密閉罩或大容積密閉罩,并輔以吸塵裝置;密閉罩上吸風口的位置,離落料溜槽邊緣的距離為溜槽寬度的0.15--1.5倍,但最小不應少于300--600mm,吸風口離膠帶表面不小于膠帶寬的0.4--0.6倍。
A.1.1.2膠帶輸送機在運送粉料時,其膠帶的最大傾角一般不超過18°,膠帶的寬度一般應比料堆寬度大200mm以上,并在其兩側設置檔料板。膠帶接頭處應光滑平整。
A.1.1.3膠帶輸送機的落料端,應設滾筒式或刮板式清掃裝置。
A.1.1.4膠帶輸送機在輸送粒徑為0.5--4mm的物料時,速度應控制在1.25m/s以內;當輸送粒徑小于0.5mm的物料時,速度應控制在1.0m/s以內。
A.1.2斗式提升機
斗式提升機在安裝使用前,必須先作密封性的檢查與處理,在本身密閉正常的情況下方可使用。一般應在其受料點的上部設吸風罩。
A.1.3螺旋輸送機
螺旋輸送機在其本身密閉較好的情況下,加料口可不設吸風罩,但當落差大于1.5m時,在受料點前部應設吸風罩。吸風罩下部宜設緩沖箱,罩口風速控制在0.5m/s之內。
A.2破碎磨碎設備
A.2.1顎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
顎式破碎機和圓錐破碎機一般應在上部加料口和下部排料點設置密閉罩并吸風;顎式破碎機的上部加料口若是敞開式的,可不吸風,但應增設噴水霧裝置。
A.2.2輥式破碎機
輥式破碎機一般應在其上部設吸風,下部受料設備上設密閉罩并吸風。
A.2.3錘式破碎機
A.2.3.1可逆錘式破碎機應注意保持機殼的嚴密性,一般應加料口嚴格密閉并吸風,排料口也應密閉,必要時可少量吸風。
A.2.3.2不可逆錘式破碎機,加料口應加強密閉,減少吸入風量;排料口則應嚴格密閉并吸風。
A.2.4反擊式破碎機
A.2.4.1破碎機上部給料點和下部排料點應設吸風罩。
A.2.5輪碾機
干式作業的輪碾機應設置整體密閉罩并吸風。
A.3篩分設備
六角篩、平面搖篩和振動篩等篩分設備,一般均應采用整體密閉罩或大容積密閉罩,頂部受料點和下部排料點設吸風罩。
A.4給料設備
A.4.1電磁振動給料機
一般應將給料設備和受料設備密閉。
A.4.2圓盤給料機
當卸落干細物料時應密閉并吸風。一般可將圓盤給料機卸料口與受料設備受料點設置整體密閉罩,并在密閉罩上部設吸風罩。
A.5混料設備
A.5.1混料設備一般以選用強制式的固定容器典混料機為宜,在混料過程中應加入適當水量。
A.5.2對設備本身密閉性差或采用重力式的回轉容器型混料機,應加強對設備的密封或設大容積密閉罩。
A.5.3混料機一般應設吸風罩。
A.6窯頭加料設備
A.6.1窯頭料倉一般宜采用斗式提升機或膠帶輸送機的方式上料,并設備密閉罩或大容積密閉室,輔以吸塵裝置;對以箕斗或料罐方式上料的,應設置敞開式吸風罩。
A.6.2窯爐加料應選用密閉性良好的機械加料設備,加料口不可敞開過大,并設吸風罩。
A.6.3除坩堝窯以外的各類熔窯,一般不得采用人工加料方式。
點擊查看附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