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關于印發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關鍵技術及
裝備難題目錄的通知
應指技裝〔2015〕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科技裝備水平,提升安全救援、科學救援能力,解決影響事故救援的關鍵技術及裝備等問題,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工作的決定》(安監總科技〔2012〕119號)精神,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開展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關鍵技術及裝備難題征集、評審工作。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關鍵技術及裝備難題目錄》,現予以印發。
請你們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協調力度,積極匯集各方智力資源,選定研究方向,聚力攻關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難點,提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及裝備水平。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2015年10月20日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關鍵技術及裝備難題目錄
一、事故預判、報警及響應技術
針對災變前采集災變信息的傳感器類型不全;現有傳感器在災變環境中適應能力較差;發生事故后災區的信息傳輸能力不強、災害預警系統覆蓋不全、災變信息響應不及時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1.災變信息采集、信息傳輸技術研究。
2.事故預警技術及裝備研究。
3.事故應急響應技術研究。
二、應急救援保障技術
針對氧氣呼吸器佩戴時面罩起霧、通話不便及易損部件接口不統一;災區作戰防護服在極端高、低溫環境中隔熱性能較差;救援過程中小型、便攜式電動救援工器在井下充電不便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4.高可靠性智能呼吸器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5.適用于極端溫度環境的恒溫服研制。
6.救援裝備應急供電保障技術及裝備研究。
三、災區偵測技術
針對災區智能偵測機器人越障能力差、定位及自主導航技術精度低、電池能量密度小;智能偵測飛行器自主導航能力差、負載小;發射式遠距離災區環境偵測系統發射位置控制難度大、測點單一、數據漂移,激光甲烷遙測儀防爆等級低;便攜式氣體可爆性測定儀傳感器精度低、壽命短,便攜式氣相色譜儀防爆等級低;災區隱蔽火源探測困難;災區環境炸藥探測技術及儀器的探測距離短、指標偏低,防爆探地雷達抗干擾能力差、操作難度大;危險氣體泄漏源檢測技術和裝備檢測距離短、靈敏度低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7.便攜式全地形智能偵測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
8.智能偵測飛行器關鍵技術研究。
9.遠距離災區環境偵測技術及裝備性能優化研究。
10.氣體參數快速檢測與爆炸危險性判斷技術及裝備研究
11.井下隱蔽火源勘察與判斷技術及裝備研究。
12.便攜式災區物探裝備關鍵技術研究。
13.危險氣體泄漏源快速遠距離定位檢測技術研究。
四、應急救援通信與信息管理技術
針對應急救援現場通信頻點資源需求量大、不同通信設備及應急指揮通信管理系統間通訊標準和通信模式不兼容;救援通信終端防水、防爆、防高溫性能差,應急救援對講機等通信設備功能較少、固定不便、發射功率低、通信距離短、抗干擾能力弱;礦井通信系統發生事故時易受破壞,現有礦用隔爆或隔爆兼本安型透地通信系統便攜性差、安全性、可靠性不夠高;無線網絡節點設備通信距離短、抗干擾能力弱、靈敏度低、續航時間較短,長距離光纖通信受制于救援人員一次可攜帶的通信光纜長度有限而難以實現;現有通訊系統線纜笨重、有線通信系統與無線通信系統之間不能自行融合;現有各類應急救援平臺通信方式單一、功能分散、信息與數據分析能力差、智能化程度低,應急救援平臺與災區偵查設備間缺乏高效互聯,缺乏救援決策先進技術手段;火災時建筑消防設施的可靠性缺乏有效的檢測措施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14.應急救援通訊標準建立及救災通信模式研究。
15.便攜式自組網智能通信終端研究。
16.高安全可靠遠程透地救災通信技術及系統研發。
17.礦用遠距離救援通信網絡技術及裝備研究。
18.便攜式井下無線寬帶應急救援融合通信系統研究。
19.基于災情演變的應急救援綜合信息化平臺研究。
20.建筑消防設施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研究。
五、遇險人員生命探測與搜索定位技術
針對現有生命探測儀器均存在定位精確度低、可靠性差、抗干擾能力弱、環境適應性差、穿透能力弱、防爆等級低等缺陷;現有生命探測技術難以對遇難人員進行探測與搜索定位;RFID識別卡不能實現對井下人員地理坐標位置的精確定位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21.生命探測關鍵技術研究。
22.遇難人員搜尋關鍵技術研究。
23.井下人員高精度自主定位關鍵技術研究。
六、救生通道構建技術
針對目前大直徑垂直鉆機國產化低、防爆等級低、鉆進距離短、鉆進速度慢、定位能力差;缺乏礦用便攜式支護與破拆設備、礦用頂管掘進機、直徑800mm以上水平救援鉆機、井下快速跟管鉆進設備等專用裝備;60m以上高層/超高層建筑逃生裝備及相關標準、規范研究不足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24.地面鉆孔救援技術及裝備研究。
25.井下救生通道快速構建技術及裝備研究。
26.高層與超高層建筑快速逃生技術及裝備研究。
七、災害應急處置技術
針對高速公路長大隧道火災事故中火災監控設施、通風設施、滅火設施、輔助照明設施等智能聯動性不足;煤礦井下火災事故中火源位置、火源燃燒特性、可燃物與人員分布等信息關聯性基礎研究缺乏;惰氣滅火裝置、液態二氧化碳滅火裝置等大型滅火裝置井下滅火救援成套工藝研究不充分;現有井下火區密閉及啟封方式效率低、耗時長、危險性大;現有井下防爆型有毒有害氣體智能排放系統與井下通風控風設施之間缺乏有效聯動控制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27.高速公路長大隧道火災事故綜合應急處置技術研究。
28.煤礦復雜風網火災中遠程救災元的合理配置方法研究。
29.煤礦井下滅火救援技術及裝備適應性研究。
30.遠控式智能快速密閉與密閉安全啟封技術及裝備研究。
31.災區有毒有害氣體智能安全快速排放技術及裝備研究。
針對水害事故不能快速形成救援能力;井下破拆與支護成套設備大多未具有國家礦用設備檢測檢驗中心出具的金屬、非金屬材料檢驗報告;頂板活動和地壓變化實時信息獲取困難;現有金剛石串珠繩鋸由于便攜性不好在應急救援現場未能充分使用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32.車載式一體化快速應急排水技術及成套裝備研究。
33.煤礦應急救援快速支護與破拆成套設備研制。
34.基于地壓監測的頂板事故監測預警技術及裝備研究。
35.應急救援便攜式金剛石串珠繩鋸研制。
針對目前大規模氯氣泄漏后的應急處置緩慢及泄露后形成的混合氣體無有效處置措施;適用于極端低溫環境的個體救護裝備和抗低溫、耐腐蝕的堵漏工具缺乏;用于脫軌鐵路車輛快速起復的輕型起復裝置缺乏;城市地下管網疏通困難、燃氣管道泄漏源檢測不精確、有毒有害氣體抽排分解不及時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36.氯氣泄漏應急處置技術及裝備研究。
37.液態危化品貯槽應急堵漏器材與防護裝備成套技術研究。
38.脫軌鐵路車輛快速起復技術及輕型裝備研究。
39.城市地下管網應急處置技術及裝備研究。
八、救援現場醫療保障技術
針對救援現場大型的醫療設備與常用醫療設備存放分散、取用不便、分類與裝卸不易,國內防爆、防水型特殊礦山醫療急救裝備缺乏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40.醫療救護院前急救裝備保障技術及裝備研究。
九、應急救援培訓演練技術
針對傳統培訓方式對救援指戰員在大型救援裝備操作、醫療救護知識、多人協作能力、決策指揮能力等方面培訓手段單一、教學傳統、效果有限,重大突發事件情景要素提取困難,虛擬仿真和物理仿真兩種培訓演練方式中災害場景仿真度較低;三維虛擬演練場景不夠真實、沉浸感不強,實訓演練系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培訓演練效果評價考核系統不夠科學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41.多功能高仿真度虛擬仿真培訓演練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42.實訓演練系統信息化、智能化研究。
十、應急救援技術規范、標準
針對事故信息接收、報送、核查效率低、不準確;不同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規范性、程序化不強;應急救援法規、標準體系系統性較差;煤礦災區救援的裝備入井規范條件混亂;各地應急救援車輛通行證發放、車輛調度管理、高速收費、車輛配套服務預案、征用、補償等方面法律、法規不完善、政策不統一等問題,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43.事故信息接收、報送、核查過程規范化研究。
44.事故救援過程規范化、程序化研究。
45.應急救援規范、標準體系研究。
46.煤礦應急救援裝備防爆等級合理性研究。
47.救援車輛交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