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是指人們在化學危險品生產、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由于設計缺欠、違章操作和設備故障等原因,而引起的化學危險品外泄,造成人員較大傷亡等嚴重后果的事故。當前,隨著化工工業的飛速發展,相當數量的化學危險品正在生產或貯存在各地化工企
業的倉庫中,每天有相當數量的氯氣、氨氣、氟化氫、甲醛及其它化學危險品使用在化學合成和生產流程中,運輸在鐵路罐車內和輸送在管道干線內,再加上戰爭、人為破壞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就構成了城市化學毒物突發性泄漏事故的潛在威脅!吨腥A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明確規定了化學危險品搶險救援任務由公安消防部隊承擔。因此,認真研究探討化學毒物泄漏事故的特點和規律,弄清它對應急求援工作的影響和要求,是消防部隊完成救援任務的當務之急,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如何適應化學危險品泄漏、毒害、易燃、易爆的特點
化學泄漏物質有毒害性強的特點。如:氨氣、煤氣、二氧化硫、苯及同系物等是有毒物質,光氣、氰氫酸、氟化氫、氯氣、甲醛、二氧化氮等是劇毒物質,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均在30PPM以下,其中光氣、氰氫酸仍被很多國家的軍隊列為制式軍用毒劑。它們毒性強烈,人們吸入一口高濃度染毒空氣就會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化學工業毒物中大部分還具有沸點低、燃點低、閃點低、易燃易爆的特點。如:苯、甲苯、乙苯、氰氫酸、甲醇等其與閃點低于28攝氏度;煤氣、液化石油氣、甲醛、乙炔等與空氣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屬于甲級類別火災危險性物質。由此可見,化學毒物泄漏事故的現場環境將是毒氣與火災同在、爆炸與燃燒共存的險惡境。應急救援工作面對這險惡的環境,救援人員面對這生與死的嚴峻考驗,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沖得上”的問題。如果沖不上,連泄漏部位都接近不了,談何救援。要“沖得上”,必須解決六個問題。一是隊伍要精干。即救援隊伍編制要精干,每市公安消防支隊至少要建立一支30人左右為宜的特勤消防中隊。二是優秀的品質和技術要過硬。即隊員具有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的獻身精神,人人懂理論、會防護,能夠熟練掌握對付各種毒物的特勤救援本領。三是裝備要齊全。即個人防毒器材(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全封閉的防護服和阻燃服等)齊全;救援裝備(化學危險品救援車、排毒排煙器材、快速檢測化驗器材等)齊全;四是指揮要得當。即各級指揮機構和指揮人員要靠前指揮、及時指揮、正確指揮。五是行動節奏要得體。即到達現場后偵察、警戒、掩護進攻步驟要明確、得體等。六是保障要充足。施救人員的生活待遇、人身保險要跟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化學泄漏事故救援毒害、易燃、易爆的特點。
二、 如何適應化學危險品事故救援需對泄漏部位進行堵漏的特點
“泄漏”是化學事故的基本特征。泄漏的原因主要有操作失誤、設備故障、設計缺欠等。據對多年化學事故調查統計表明,泄漏多發生在壓力容器、閥門以及超期服役的管道等部位,國內外幾次較大的化學事故也證明了這一點。例如:西安市大型液化氣罐爆炸事故就是因輸排液閥門疲勞破裂所致;撫順市洗滌劑化工廠鐵路罐車液氯泄漏 要有以下二大途徑。
一是迅速關閉與泄漏部位相通的閥門,防止有毒物質繼續沿相應的管道從原泄漏部位外泄,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堵漏途徑。要想實現這一堵漏途徑,“功夫”不在戰時而在平時。這就要求在事故發生前,施救人員必須對事故災害源目標進行認真細致的現地勘察,從原料、生產環節到成品,全流程的查清每個重點部位及重點部位發生泄漏時的堵漏控制閥門,進而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應急救援預案。如果不勘察,不制定預案,發生泄漏事故時現場勘察是根本來不及的;同時,在現場毒氣籠罩、秩序混亂,事故所在單位的技術人員不一定在場的情況下,施救人員也難以查清。
二是使用專用工具、器材堵漏。所謂專用堵漏工具、器材,是指以壓力、固定、粘合、封堵等原理實施臨時快速堵漏的專用工具,如:我國目前使用的由江西上饒慰諾集團生產的注脫器和金屬磁力吸盤和進口的壓力頂堵袋,此外還有根據泄漏部位外形幾何特征和內部壓力大小,專門研究制做的法蘭和管道卡子木塞等。這當然有一個科研試驗和制造問題。我認為,這類專用工具器材研究試制工作,應在市救援指揮部的領導下,由救援隊伍和化學事故災害源所在單位來完成,如果沒有這些專用工具、器材,若遇到特殊泄漏事故是難以完成救援任務的。例如西安市1998年發生的大型石油液化氣罐爆炸事故,就是因為閥門泄漏時無專用工具泄漏堵不住,再加上石油液化氣燃點低、混合爆炸下限低,最后發生著火爆炸的。
三、如何適應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突發性強、氣霧團傳播速度快的特點
由于人們對化工生產安全的普遍重視,在化工生產安全上制訂了不少規章制度,初步掌握了事故發生的一些規律。但是,由于化學泄漏事故觸發因素比較多,事故具有突發的特點。首先表現在事故發生地點(部位)上具有突發性,例如:有毒化學物質在鐵(公)路運輸中,不論是行進在城鎮還是鄉村,事故隨時可能發生,其具體地點隨機性很大。其次表現在事故發生的時間上具有突發性。
泄漏的化學毒物,由于沸點低、揮發性大,有的在常溫常壓下就是氣體,所以,泄漏后很快形成高濃度的有毒或劇毒氣霧團。在有風的情況下,這個氣霧團會快速向下風方向傳播,其傳播速度是由當地的風速決定的。據有關資料查明,在平原或小起伏低植物層地區,氣霧團頭部的運動速度等于離地2米高風速的2倍;近似于地方氣象臺站天氣預報風速(離地10米左右)。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風速、云霧團到達時間和傳播距離關系的公式:時間(秒)=距離(米)/風速(米/秒)如用上述公式計算:天氣預報風級為3級(約5米/秒)時,有毒云霧團傳播到下風方向100米距離時,只需要約200秒的時間。由此可見傳播速度之快。
針對上述突發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應急救援必須以快制快。力爭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接警處警快。即119調度指揮中心必須常備不懈,24小時值班,同時值班員必須熟悉處警程序。二是出動快。即救援指揮員和救援隊伍要快速召集、快速集中、快速行動、快速投入救援。三是通信器材要適應以快制快的要求。達到有線與無線結合、固定與移動結合、消防專線與市話結合和聯得上、聽得清、不間斷的要求。四是指揮決策要適應以快制快的要求。實現救援決策微機化、自動化。五是群眾疏散警報信號保障要適應以快制快的要求,四周應布設專用救援警報器,向受威脅的居民報警并明確撤離方向。
四、如何適應有毒云霧團傳播易受氣象和地形條件影響的特點
1、有毒云霧團的傳播易受氣象的影響
影響有毒云霧團傳播的氣象條件有風、降水、氣溫、空氣垂直穩定等。其影響的情況與對有毒云團的影響相似,根據我軍防化兵多次試驗,其影響特點如下:
風的影響特點:
風的因素包括風向、風向的穩定性、風速。三者的共同作用,決定著有毒云霧團傳播的地域范圍和濃度。風向決定有毒云霧團的傳播方向,風向穩定性決定有毒云霧團的傳播的寬度。在沒有突出地形地物影響的情況下,有毒云霧團順風向下風方向傳播。
風速決定有毒云霧團的傳播速度。風速大,傳播速度快,傳播距離遠,傳播地域范圍大,但濃度降低。若風速過大,大部分地域的濃度會降低該毒物允許濃度以下,又會使危害地域范圍相對縮小。無風時,有毒云霧團會向泄漏點的四周擴散,泄漏點附近地域濃度會很高,可能會加重中毒人員中毒濃度。
降水的影響特點:降水包括雨雪等。大雨會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氣中有毒云霧團的濃度,一部分毒物與雨水溶合或水解。例如氨氣與水溶合成氨水,光氣遇到水迅速失效。但小雨、降雪對降低濃度的作用不明顯。
2、有毒云霧團還有易受地形條件影響的特點
影響有毒云霧團傳播的地形條件有山地、丘陵地和城鎮居民地。根據某部隊防化兵提供資料得出,有以下特點:山岳丘陵的影響特點:山岳丘陵地地形起伏較大,位于這類地區城市的局部微氣象條件多變,對有毒云霧團的傳播影響比較復雜。例如:對于較獨立的小山,有毒云霧團在系統的作用下,一般從山兩側通過,不會到山頂,救援時疏散群眾到山頂是相當安全的。群山(丘)使有毒云霧團產生繞流,局部濃度可能增高,但總體上染毒空氣擴散加快,傳播縱深會大大縮短,山谷與系統風一致或夾角不大于30度時,有毒云霧團會沿山谷傳播,增大傳播縱深;山谷與系統風垂直時有毒云霧團會在山谷里長時間滯留。
城鎮居民地的影響特點:
城鎮居民地對有毒云霧團的傳播和擴散的影響也很復雜,城鎮居民地的街道形狀、方向、寬窄不同,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不同影響風向、風整的程度也不同。有毒云霧團流經城鎮居民地時,部分超過,部分滯留。對流時有毒云霧團能夠沿陽面樓壁“上爬”,逆溫時樓上就比較安全。逆溫時有毒云霧團能夠流入地下建筑,并沿地下通道或管道擴散。有風時,街道的方向對有毒云霧團的傳播方向有決定性的影響,當街道較寬且方向與風向一致,或者夾角不大于30度,風速在4至8米/秒時,有毒云霧團在街道流通無阻;風向與街道夾角為30至60度,有毒云霧團流動速度減慢;風向與街道夾角為60度至90度,若房層不高時有毒云霧可橫過街道,若房屋較高時也可能被擋;死胡同、小巷、庭院及背風處有毒云霧團易滯留?傊,風速越大,街道建筑越矮,有毒云霧團越易流動。
根據有毒云霧團易受氣象、地形條件影響的上述特點,應急救援工作怎樣適應呢?一是指揮機構和救援隊伍要加強對氣象知識特別是微氣象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掌握其影響特點和規律;二是119指揮中心要把對天氣資料的收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三是要對事故災害源周圍地區進行詳細的微氣象勘察,特別是位于山區的城市更應把此項工作作為應急救援現場勘察的一項重要內容,從而為微機快速決策系統提供準確數據。
上一篇:觸電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
下一篇:企業內緊急情況應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