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名的時候,兄弟們個個都是看了又看,硬是比結婚簽字都認真。”重慶氣礦鄰水作業區文星增壓站班長廖小洪笑著將《重慶氣礦員工反違章承諾書》交到了作業區經理李善均手里。
10月下旬,從一線生產井站匯集而來的330份薄薄的紙張承載了330名員工對企業、對社會、對個人安全的鄭重承諾。一個簡單的簽名卻表達了作業區自上而下誓將反違章進行到底的態度和常抓不懈的決心。
“以前覺得簽名就是一種形式,現在覺得是扛上了一份很重的責任。”很多人對廖小洪的這句話深有同感。
從簡單應付、交差了事到慎之又慎、嚴肅對待,重慶氣礦鄰水作業區員工對反違章禁令的態度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李善均至今還清楚記得禁令剛推行時,那些抵觸的聲音:這就是變著法子扣我們的錢!
作為管理著6個后期氣田的鄰水作業區,硬件設施老化、生產情況復雜使其安全管理難上加難。面對員工的不理解,是刮骨療傷還是諱疾忌醫?作業區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敢于“亮劍”的決心。
“寧聽罵聲不斷,不要哭聲一片”。 李善均的話擲地有聲。
從自查、互查到不定期的抽查,反違章禁令得以強勢推進。嚴格管理、認真考核讓僥幸者為自己一時的“方便”所付出的“成本”深感“肉疼”。
對違章行為的“零容忍”并不代表簡單的一罰了之,只有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避免“按下葫蘆又起瓢”現象的發生。如何讓制度入腦入心,使員工高度重視,從而實現由違章后被動處理向違章前主動防范的轉變,沖在前面的黨支部最有發言權。
該作業區獨創的“黨支部管理井站制度”使每一位黨員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點與點的直線對接形式使作業區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更能使員工在工作、生活中所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得以解決,從而有效的消除安全隱患。
“打板子的是他,上藥揉屁股的還是他。”員工通俗的語言恰恰形象的說明了作業區的態度——拿著手術刀挖掉“膿瘡腐肉”的人懷著的正是“治病救人”的心。
反違章禁令推行以來,鄰水作業區向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大步邁進,但李善均笑得卻并不輕松,在安全面前,從上到下,每一個人的神經都繃得很緊……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歲末沖擊目標 敲響安全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