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伏天于我家來說,就像個動詞。
進伏后,天氣要熱許多,連陰雨也基本結束,母親說她要忙著曬伏了。
衣柜里的被子和衣服,都拿出來洗干凈,然后放太陽底下暴曬。木箱里還有沒穿過的布鞋,那是母親年輕時做的,還納了許多鞋墊。平時舍不得穿,碼在木箱里,加幾顆樟腦丸,放了一年又一年。那是母親的心愛之物,每年伏天都要過細地曬曬。盡管留有歲月的痕跡,但依然感覺很新。白色的鞋底,黑色的鞋面,密密縫進的都是愛的記憶。除了衣物外,母親還喜歡在伏天曬干貨。端午節摘的艾葉,拿出來再曬一個太陽,密封好放塑料袋里,可以保存好久,隨時需要隨時拿出來泡。苦瓜干、金銀花茶,還有蒲公英等等,曬曬太陽通通風,直到冬天還是新鮮的。母親戴著草帽,在院子里曬這曬那,各種東西輪流上場,真有“你方曬罷我登場”的感覺。
父親從農村出來的鄉下干部,總喜歡侍弄莊稼,種什么收什么,是種莊稼的一把好手。他的經驗就是“人勤地不懶”,即使伏天也是如此。油麻地是父親最喜歡去的地方,他說伏天正是油麻瘋長的時候,鋤一次草,第二天就能多長幾片葉。那油麻都是父親在時每天看著長大的,直到密密麻麻一大片,下不了鋤父親就不再鋤草了。“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的日子也像芝麻一樣,越過越好。”這是父親常常說的話,每年的油麻,都被他種成了花。棉田也是父親喜歡轉悠的地方,特別是花開結棉鈴時。這時父親往往戴著草帽,拿著剪刀,一棵棵給棉花整枝了。整過枝的棉田,不僅通風,而且保證了營養,棉鈴也越結越大。水稻田偶爾去轉轉,看看田里是否有水,秧苗上是否長蟲。現在都用上了灌溉系統,要水了把閥門打開就是。“別嫌伏天熱,天越熱莊稼長得越快呢。”這也是父親的經驗之談,那些莊稼,都在一陣陣熱浪里,蓬勃生長著。
每年的伏天,我喜歡曬書。那些書都是往年伏天曬過的,一年沒見過太陽了,正好搬出來曬曬。竹床搬出來,椅子排成排,然后把書小心地攤放在上面。由于年年伏天曬書,那些藏書基本沒被蟲子損壞,也沒有受潮,干干爽爽的。曬書后,把所有的書都整理一番,發現許多書沒讀過。于是,列出新的讀書清單,給自己的精神生活“加餐”。
以自己的方式去迎接伏天,在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人生的福氣。(王帥)
上一篇:走進盎然的七月(組詩)
下一篇:做優服務平臺 提升服務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