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沒啥譜,沉默不會說;誰干誰擔責,躲著不愿說;真話得罪人,低頭不敢說……時下,在基層干部中,經常會看到一些“沉默”的面孔。他們信奉“沉默是金”,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有意見選擇保留,有不滿背后吐槽,有怨氣藏在心里。久而久之,這種干部就演化成了“沉默干部”,滋生出“群體失語”的現象。
不管是“不會說”、“不愿說”,還是“不敢說”,“沉默不言”都不是好作風,不僅暴露出一些基層干部懶政怠政的問題,也助長了不擔當、不作為等不良風氣,須引起警惕。
基層干部是基層治理的“前沿兵”,最能了解問題、發現問題,怎會無話可說?之所以選擇“沉默”,究其根本,這幾點原因不容忽視:有的干部能力不足、見識不夠,面對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兩手一攤、兩眼一黑,沒想法、沒章程,自然沒話說;有的干部深諳“為官慎言”之道,不輕易發表不同意見,本著“少說不攬事,慎言不惹禍”的原則,要么“話到嘴邊留半句”,要么一言不發。此外,基層容錯機制不完善,也使得一些干部不得不當起“老好人”、“太平官”,凡事不敢說、不敢為,即便說也不說實話、不說真話,避重就輕,明哲保身。凡此種種,背后折射出的共性問題是擔當精神的缺失。
“沉默”干部“怕”字當頭,怕擔任務,怕出問題,怕得罪人。在他們看來,說得多干得多,干得多錯得多,不如不說不干不出錯。甚至為了“躲事”不問事、“避事”不干事,即使發現問題,他們也“揣著明白裝糊涂”,把“好人主義”進行到底。這種“失語”習慣一旦蔓延,不僅有礙干部的歷練成長,更會損害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氛圍。因為,“沉默”久了就會“躺平”,“躺平”久了就容易“沉沒”。
說還是不說,看似態度問題,實質上是敢不敢作為、能不能擔當的作風問題。要讓“沉默干部”開口“好好說話”,說正確有用的話,干部要先從自身做起,不斷增強本領、提高能力,做到開口有底氣、做事有氣度。同時,基層還應加快完善試錯機制,從上到下開闊胸襟,擴大“容人之量”,敢于直言不諱,敢于實話實說。
為群眾辦事,為群眾發聲,擔當才是硬道理。工作中的“沉默”不是“金”,反而會侵蝕擔當、淹沒才干。要用好擔當這塊“試金石”,就要讓基層干部從“沉默”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因為只有敢說實話、敢說真話、敢說內心話,才可能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走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