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火災逃生的基本原則;
(1)不要貪戀財物,逃生保命是根本;
(2)時間就是生命,抓住“火災逃生最佳時機”。
2.首要原則:
(1)不乘坐普通電梯;
(2)原路返回、不可取:
(3)利用建筑場所內的疏散通道、封閉樓梯間疏散逃生。
3.基本途徑:
(1)以利用疏散指示標志找尋安全出口為目標。
(2)以利用疏散樓梯向下逃生為目的。
4.等待消防救援。遭遇火災煙霧時,禁止冒然闖入,則另辟蹊徑或躲避等待消防救援。
二(闡述理由)
下面根據《消防法》、《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物質燃燒學》等簡要介紹上述主張的理由:
一、火災煙霧的危害。
根據研究表明,建筑物室內在起火后,5-7分鐘內是組織人員逃生和撲救火災最有利的時機(是消防隊接警出動時間為5分鐘的設計的根據)。如超過此時間,火災進入猛烈階段,就必須依賴消防隊來滅火,快速撤離火災現場。
(1)統計顯示和研究表明,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是燒死者的4-5倍。濃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常見的建筑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而人吸入一氧化碳的允許濃度為0.2%),人吸上兩三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鐘就會導致死亡。
(2)火災現場人員停留時間一般依據火災發生時煙氣對人體的危害、建筑物的耐火能力和出火(爆燃)的時間來決定。現今建筑物內裝修材料等化學合成材料越來越多。這些材料易著火,且燃燒溫度高,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同時消耗大量的氧氣,嚴重影響人員疏散。
(3)火災發生或者即起火后10至15分鐘火場溫度達到近400攝氏度。此時,起火區域內的人員如不能及時疏散和逃離,勢必中毒、窒息或被燒傷致死。火災發生造成人員死亡,除由于外力作用導致摔死、砸死和燒死的因素外,大多是由于火災現場的煙塵和溫度等因素導致人員死亡。
因此,在疏散通道或封閉樓梯間內遭遇火災煙霧時,在前途不明情況下禁止試圖穿越火災煙霧,應該迅速躲避到臨近的其他房間,最好是廁所或靠近房體一側的可燃物較少房間等待消防救援。
二、原路返回的危險。
當發現火情時或得到火災訊息后,人們習慣于沿著原先進來或出來時的出入口、通道、樓梯等曾經的途徑原路返回逃生。未能因地制宜,就近另辟蹊徑選擇其他通道或途徑逃生,當發現此路被障礙物或火焰或煙霧封死時,而茫然不知所措到處亂串,從而浪費最佳的火災逃生時間;
三、相信現代的建筑場所,是具備火災逃生功能和條件的。
我們現行建筑和場所,都是經過建設主管部門驗收的,是具有火災情況下保證人員逃生條件的。都是根據《消防法》按照國家《建筑設計符合規范》設計建造的,也都是依法經過政府部門驗收審批投入使用的,并經過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應該說在消防安全方面是有安全保證的。
而當我們在人員密集場所內的某個部位或角落,忽然室內照明燈具瞬間熄滅,周圍一片漆黑,同時場所內火災報警器驟然響起或事故廣播播報火警,證明該場所內發生了火情。此時要沉著冷靜不要恐慌,按照上述原則和方法實施逃生行動。下面逐一闡述上述主張的理由和依據:
一是發生火災不能乘坐普通電梯的理由。
1火災時電梯電纜線路隨時斷電,使電梯懸停停止在某處,且門無法打開,使受困在電梯箱內的人員無法逃生出來,且煙囪效應使電梯井內煙霧密集,造成電梯箱內人員煙霧中毒;
2火災高溫使電梯箱變形,卡在電梯井內轎廂內人員遭受火災高溫和煙霧的威脅,甚至有電纜漏電造成電梯箱內人員被電擊傷亡的危險;
3電梯井內會造成屏蔽,手機無法通話,受困在轎廂內的人員無法向消防隊報告及時得到消防救援,生命危在旦夕。
二是樹立信心,相信安全出口就在周圍45米范圍內。即: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公共場所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廳等場所,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7.5m,且行走距離不應大于45m。由此,要沉著冷靜,環顧四周沿著疏散指示標志指示的方向、路線找尋安全出口。
三是沿著疏散指示標志引導找尋安全出口。即: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大型或較大型的商場、市場、展覽館、 影劇院、體育館、禮堂及歌舞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其疏散走道緊靠地面墻壁上(或敞開空間的上部懸掛著)和主要疏散路線地面上設置著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蓄光疏散指示標志(直線距離不大于20米,轉彎處距離1米)。由此,利用疏散指示標志引導的方向、路線進入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上方有安全門或太平門標志。
四是推開安全門、防火門進入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是建筑室內上下貫通并直通室外地面,其具有防煙、防火、隔熱、照明、通風等功能,應該說封閉樓梯間就是火災情況下風險的避港灣和逃生豎向通道。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下列場所應采用封閉樓梯間:旅館、醫院和類似功能的建筑,歌舞娛樂場所、商店、圖書館、會議中心以及6層以上的其他建筑。注意進入樓梯間后一定要隨手關閉防火門防止火災煙氣進入,保持樓梯間內空氣清潔。然后順著樓梯向下疏散逃生直至逃到室外。
五是特殊情況處理;
1如果在某一處發現的疏散通道或樓梯間被火焰或煙霧封堵,根據《建筑防火設計規范》的規定:公共建筑內每個樓層有數個封閉樓梯間、安全出口或疏散門,即:每一層都有數個安全出口、封閉樓梯間。則選擇在本層的其他區域尋找其他公共通道(走道)、封閉樓梯間逃生;
2如果所選擇的疏散通道或封閉樓梯間內此時都被火災煙霧彌漫,且前途情況不明時,不可冒然進入或試圖穿過煙霧區。應該迅速躲避進入廁所或可燃物較少的房間等待消防救援的技巧:
(1)當被困在在獨立的密閉房間不要冒然開門,先用手背觸摸一下門把手,如溫度非常高時或看見有煙霧從門縫進入時,說明室外有火在燃燒,應迅速關閉房門,有條件時用洗手間水向門潑水降溫,同時用濕被褥封堵門縫防止煙霧進入。同時在窗前(白天)用鮮艷的物品,(夜間)用手電、手機向外面揮動,吸引外面救援人員的注意。同時打開水龍頭放水降溫,增加空氣濕度,并退入廁所內等待救援。
(2)如火災來自于樓下時,為防止樓下居室火焰和煙霧傷及人員或物品:
一是緊緊關閉自家房門、窗戶,防止樓下煙霧從室外進入自家室內;
二是條件允許可打開自家廁所、廚房水龍頭放水至整個室內地面,從而降低自家室內因樓下火勢造成自家室內溫度上升,傷害人員和引燃物品 ;
(3)如火災來自樓道內電纜井或隔壁房間燃燒時,應該緊緊關閉自家房門和窗戶,防止煙霧從門縫進入自家室內;
一是應及時撤離靠近隔壁墻壁的物品,防止因高溫墻壁引燃自家物品著火;
二是關閉門和窗戶,盡可能用濕毛巾堵住縫隙防止煙霧侵入室內;
三是在等待消防救援時,采取呼喚請求救援的方法:一是打119電話報告自己的情況;二是夜晚用手電、手機或白天用鮮艷物品揮動,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4)(4)要相信消防救援一定來,相信自己一定會得救:
一是根據《消防法》“先救人,后救火”是消防滅火救援的原則,只要消防隊到達現場就會立即實施救援行動;
二是根據《消防法》相信消防隊接到火災報警后15分鐘就會趕到火災現場(消防時間他們一定會遵守);
三是目前國內的舉高消防車輛一般只能救援14層以下的樓層,更高樓房救援工作將受到限制。只能等待其他消防救援方式救援。
(5)另外,在疏散逃生途中遇見明火時,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能坐以待斃。應該勇敢主動操作墻壁消火栓滅火,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公共場所室內公共通道(走道)上間距 50米或樓梯間口應設置一個墻壁消火栓,常年保持24小時消防水壓。因此,這樣即清除了障礙又消滅了火勢,普惠他人。
四、火災現場逃生的基本做法:
1主動脫下身上穿著的尼龍化纖產品的衣服,防止遇到火或高溫迅速燃燒或融化 ;
2應首先選擇沿墻壁貓腰前行;
一是避免與他人發生沖撞、形成踩踏阻塞通行;
二是防止棚上物品掉落傷人;
3逃生過程中,注意呼吸要小而淺,不要大口喘氣;
4由于火災發生時有毒煙氣大多聚集在室內上空,如果必須穿過煙霧彌漫的區域時應該:
一是用膝、肘著地匍匐前進通過(因為近地面處往往殘留新鮮空氣);
二是用毛巾、衣物掩住口鼻,盡量屏住呼吸迅速通過;
三是如果條件允許可用厚衣物或被褥侵濕,裹在身上防止被火燒傷或灼傷。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上一篇:火紅的七月
下一篇:臺前河務局:開展廉潔故事征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