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回到了鄉(xiāng)下老家避暑。每天晨曦初露,睡意朦朧中,村子里最響亮、最熱鬧的聲音就是公雞打鳴聲了,一種久違的親近感,頓時襲上心頭。
你聽,村東頭一聲聲高亢的鳴叫,婉轉(zhuǎn)而響亮,劃破了寂靜的夜空。一方啼叫,全村響應(yīng),一聲聲“喔喔”的打鳴聲,響徹全村。雖然只聞雄壯的啼叫聲,但躺在床上的我能想象到雞啼叫時的場面——站在高高的柴垛上,油亮的脖子由低到高,劃過一個優(yōu)美的弧線,然后它氣宇軒昂地站在柴垛上,聆聽著一聲高過一聲的啼叫。
村東頭一叫,村西頭隨之響應(yīng),一高一低,一遠一近,隨之,全村眾雞響應(yīng),爭先恐后,好不熱鬧。不用排練,不用指揮,雞鳴叫得自然和諧,真乃天籟之音。
記得小時候,鄉(xiāng)下老家?guī)缀跫壹覒魬舳拣B(yǎng)雞,這也是貼補家用的一條路子。開春不久,天氣逐漸變暖,就有小販走街串巷賣剛孵出的小雞。那些毛茸茸的小雞特別可愛,隨著小販的一聲吆喝:“賣雞娃哩——”大人、孩子們就會圍著看。大人買了小雞拿回家,孩子就勤快得不得了,又是找蟲子又是做窩窩,精心侍弄著……
小雞在孩子們的關(guān)懷下慢慢長大。不久,母雞就能下蛋了,公雞也扯著脖子學(xué)打鳴……每天早晨,一聲啼叫,四方回響,叫得整個村子一片歡騰熱鬧。聽著雞的啼叫,農(nóng)人該起床下地的下地,學(xué)生娃該上學(xué)的上學(xué)。在那艱苦的歲月,沒有鬧鐘,更沒有手機,那雞鳴聲就是全村的起床“司令”。
我七歲上小學(xué)時,家里有只棗紅色的公雞,打鳴準(zhǔn)時不說,還雄厚有力,節(jié)奏明快。母親也是靠這雞鳴聲喚我起床。每晚睡覺前,我總擔(dān)心遲到。每次母親總是掖掖被子,笑吟吟地說:“放心吧,大公雞的打鳴聲比鐘表還準(zhǔn)。”起初,我總是半信半疑。但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母親的話非常對,整個六年的小學(xué)時光,我從沒有遲到過。這只大公雞的打鳴聲從來沒有誤點過,春夏秋冬,從不停歇。每次起床洗把臉,吃完早飯,到學(xué)校捧著書大聲朗讀,沒少被老師表揚,所以從小我就對家的大公雞充滿了感激。
閑余時間,我最愛做的游戲就是和小伙伴學(xué)公雞打鳴,手捏住鼻子,然后模仿大公雞打鳴的樣子,神氣地“喔喔”一叫。大家比著誰學(xué)得像,引得笑聲一片,回蕩在童年的記憶里。
時間一晃而過,離開家鄉(xiāng)多少年了,常年在車水馬龍中穿梭,難尋心中的那份寧靜。這個暑假,回鄉(xiāng)下老家避暑,能再聽雞鳴聲,返璞歸真的感覺真好!(王帥)
安全文化網(wǎng) www.zltai.com上一篇:鄉(xiāng)村的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