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熱烈奔放的夏天走到盡頭,炎熱的氣息日漸式微。伴隨著一縷縷涼爽的風悄然掠過樹梢,天氣漸漸轉涼,悶熱的帷幕徐徐落下。
白天陽光尚熱,余威猶存。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很快,空氣中的水分子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著在花草樹木的葉莖或花瓣上。當清晨的朝陽躍出地平線,在陽光的照射下,遠遠望去,潔白無瑕,晶瑩剔透,人們冠以“白露”的美稱。
白露閃亮登場,如同一位畫藝高超的畫家,揮灑著斑斕的色彩,用細膩的筆觸,將鄉村田野大地描繪得如詩如畫。“白露消磨暑,丹楓點畫秋。”白露消磨去暑熱,火紅的楓葉,妝點著如畫的秋山。玉米稈退去青澀的外衣,換上一身棕綠相間的潮裝。棉桃抑制不住成熟的喜悅,咧嘴開懷大笑。潔白如雪的棉花,隨風搖曳,恰似白色的海洋。天地間呈現出一幅秋日盛景圖,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時節,時逢人們團聚的中秋節。在這個思念的季節里,秋夜望月,心中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感嘆,月照千山,唯有故鄉明。“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季節的更替,最易引發人們對時光流逝,壯志未酬的感慨。
白露時節,不僅有思鄉的感慨,隨著秋天的不斷深入,“漸知秋實美”,人們還可以欣賞到秋天“田上禾皆熟”的壯觀景象。白露時節,天高云淡,風涼氣爽,是一年中最適合秋游的時節。怎奈適逢采摘棉花的關鍵時間,“白露節,棉花地里不得歇。”田野里到處都是人們采摘棉花忙碌的身影,無暇欣賞大自然的饋贈。
小時候,每到白露時節,地里的棉花紛紛吐絮,我都會利用周末與母親一起去地里摘棉花。摘棉花不能去得太早,等到太陽出來露水曬干了,摘下的棉花容易保存。摘棉花看似簡單,卻是一個技術活。摘棉花的時候,一手提著竹籠,一手手心向下,五指聚攏成爪子形狀,像小雞啄食一樣,快速摘下棉花。直到手心里放不下了,這才抬手放到竹籠里。
在白露的清寒中,享受秋之涼爽與清美的同時,要做好身體的休養生息。調整作息時間與飲食,解決“秋乏”的困擾,以充沛的精力和昂揚的精神面貌,迎接秋分之后秋收、秋種、秋管“三秋”大忙更加緊張勞累的挑戰。(王帥)
下一篇:有選擇地“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