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論
海因里希提出事故因果連鎖論,用來闡明導致傷害事故各種原因因素及與傷害間關系,認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傷亡事故是由于五個因素(社會環境、人的過失、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事故、傷亡)按順序發展的結果,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發生連鎖反應。如果移去一顆骨牌(不安全行為),則傷害不會發生。
(1)事故的因果連鎖:
(A)人員傷亡的發生是事故的結果;
(B)事故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
(C)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由于人的缺點造成的;
(D)人的缺點是由不良社會環境誘發、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遺傳因素造成的。
(2)構成事故五個因素
(A)遺傳及社會環境
遺傳因素可能造成魯莽、固執的性格;社會環境因素可能妨礙教育、助長性格上的缺點發展。
(B)人的缺點
是指先天的缺點有魯莽、固執、過激、神經質、輕率等;后天的缺點有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等。
(C)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
是指那些曾經引起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為或機械、物質的狀態。
(D)事故
是由于物體、物質、人或放射線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員受到傷害或可能受到傷害的,出乎意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E)傷害
由于事故產生的人身傷害。
(3)事故因果連鎖實際運用
海因里希認為:企業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機械等物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2、現代事故因果連鎖(博德Frank Bird)
強調管理因素作為背后的原因,在事故中的重要作用,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工業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須追究;但是它們只不過是其背后深層原因的征兆,是管理上缺陷的反映,只有找出深層的背后的原因,改進企業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
(1)控制不足——管理
現代事故因果連鎖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充分理解,他們的工作要以得到廣泛承認的企業管理原則為基礎。即:安全管理者應該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原則?刂剖枪芾頇C制(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及控制)中的一種機能。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損失控制,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它就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2)基本原因——起源論
為了從根本上預防事故,必須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針對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對策;驹虬▊人原因和工作條件的原因。個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識或技能,動機不正確,身體上或精力上的問題。工作條件的原因包括操作規程不合適;設備、材料不合格;施工環境差等因素。只有找出這些基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發生。
(3)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這一直是最重要的,必須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過是象基本原因那樣,是深層原因的征兆一種表面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為表面現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隱藏的深層原因,就永遠不能從根本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4)事故——接觸
從實用的目的出發,往往把事故定義為最終導致人員傷亡,財物的損失,不希望發生的事件。但是,越來越多的安全專業人員從能量的觀點把事故看成是人的身體或構筑物,設備與超過其最大值的能量的接觸;或人體與妨礙正常生理活動的物質接觸。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觸。為了防止接觸,可以通過改進裝置,材料及設施防止能量釋放;通過訓練提高工人識別危險的能力,佩戴個人保護用品等來實現。
。5)傷害——損壞——損失
傷害包括工傷、職業病以及對人員精神方面、神經方面全身性的不利影響。人員傷害及財產損壞統稱為損失。在許多情況下,采取恰當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少。如對受傷人員進行正確地迅速搶救等。
總之,如果我們把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統稱為現場失誤;把企業領導和安全工作人員的管理欠缺統稱為管理失誤。那么,現代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核心在于對現場失誤的背后原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現場失誤是由管理失誤造成的。
3、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1)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觀點
大多數傷亡事故都是因為過剩的能量,或干擾人體與外界正常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而引起的。這種過量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的釋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所造成。即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使得能量或危險物質失去了控制,是能量或危險物質釋放的導火線。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能量一般分為勢能、動能、化學能、電能、原子能、輻射能、聲能、生物能等。為了防止事故的發生,可以通過技術改進來防止能量意外釋放;通過教育、訓練來提高職工識別危險的能力;通過佩戴個人防護用品來避免傷害。
(2)防止事故屏蔽措施
。ˋ)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如:用液動扳手代替電動扳手等);
(B)限制能量(如:容器的安全閥等);
(C)防止能量積蓄(如:建筑物的避雷裝置等);
(D)緩慢地釋放能量(如:減壓裝置等);
(E)設置屏蔽措施(如:設置安全圍欄,安全網等);
(F)在時間或空間上把能量與人隔離(如:將無損探傷安排在大部分施工人員下班后的中午或夜晚進行等);
(G)信息形式屏蔽(如:掛安全警告牌等)。
4、軌跡交叉論
(1)軌跡交叉理論觀點
一起事故的發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為之外,一定存在著某種物的不安全狀態,只有兩種因素同時出現,才能發生事故。軌跡交叉論認為,在事故發展進程中人的因素的運動軌跡與物的因素的運動軌跡的交點,就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和空間。或者說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于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兩者相遇,則在此時間、空間發生事故。
。2)人的因素運動軌跡
(A)遺傳、社會環境或管理缺陷;
(B)由(A)原因造成心理上、生理上的弱點,安全意識低下,缺乏知識和技能;
(C)人的不安全行為。
。3)物的因素運動軌跡
(A)設計、制造缺陷;
(B)使用、維護、保養過程中潛在的故障,毛;
(C)物的不安全狀態。
。4)實際運用的意義
作為一種事故致因理論,強調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按照該理論,可以通過避免人與物兩種狀態同時出現來預防事故的發生。